垃圾分類無“看客”

日前,為加快推動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我市出臺了《湛江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就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作出具體的部署。

(3月28日《湛江日報》)

近日,我市出臺《湛江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提出2020年全市全面同步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今年率先在各級黨政機關、學校、醫院、農貿市場等公共機構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而到了2022年,市區100%物業住宅小區要實現生活垃圾分類。這意味著,垃圾分類將成為湛江市民的一堂重要“必修課”。這堂“必修課”,上課地點可能是在家裡、小區,也可能是在學校、醫院、農貿市場等公共場所,沒有人可以當“看客”,大家都要參與其中。

推行垃圾分類,是一項文明工程,也是一項民生工程。對於個人而言,這一舉措可以促使更多人去學習關於環境衛生、垃圾分類等基本常識,讓人們更加主動、耐心、細緻地分類投放垃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而對於湛江而言,垃圾分類將有助於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養,推動城鄉文明建設,助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再上一層樓。垃圾分類,改變的是百姓生活,點亮的是城市文明,意義非凡。

過去,我市也曾試點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不少寶貴的經驗。但要全面同步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仍然是任重道遠。《實施方案》已經出臺,我們要讓垃圾分類落地落實,尤其需要在兩個方面下苦功。

一方面,是要“真”。有些地方之所以垃圾分類始終成不了氣候,就是這個“真”字上沒做到位。有的是在街道或社區的幾個地方放了不同顏色的垃圾桶,桶是“分”了,但垃圾沒有“分”。一來是市民缺乏分類投放垃圾的意識和習慣,二來是即便分類投放了,但運輸處理垃圾時還是照舊混在了一起。長期下去,分類垃圾桶就成了擺設。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真分類、真透明,垃圾處理的各個流程都可以向市民開放,讓市民知道分類投放的垃圾最後都到了什麼地方、怎樣處理了,這樣才能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支持。

另一方面,是要“教”。垃圾分類是一個新鮮事物,大家都知道要分類,但真正實踐起來要怎樣分,很多人估計搞不清楚,特別是“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怎麼區分,這些都需要對市民來一場知識普及的教育。《實施方案》明確,今年率先在各級黨政機關、學校、醫院、農貿市場等公共機構實施生活垃圾分類,這是有好處的,因為這些公共機構都很適合進行垃圾分類的普及教育。建議有關部門在“如何教”上多花心思,想多一些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教,而不是“死記硬背”。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學校組織學生去參觀垃圾處理場,看看分類處理如何“變廢為寶”,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畫垃圾分類的宣傳漫畫,參加垃圾分類闖關挑戰賽之類的。

垃圾分類是新時尚,我們要積極參與其中,就從丟掉這“看客”心態做起。(湛江日報 林無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