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必回,戰必勝——那片我播撒青春的戰場,我回來了!

​今天,是陝西本地病例清零的第二天,也是我隔離觀察後回到崗位上的第一天,望著感染科門口熟悉的“2003非典紀念”,再一次的心潮澎湃,2001年5月剛畢業我被分到傳染科工作,17年前那場“非典”,這裡是我和姐們們共同戰鬥過的地方,當時勝利的喜悅又在眼前重現。當時還是個“黃毛丫頭”的我如今已經39歲了,已是倆個孩子的母親,回想起兩個月前的一幕幕,這片我播撒青春的的戰場,我又回來了!

召必回,戰必勝——那片我播撒青春的戰場,我回來了!

抗擊非典成功後感染科合影

2020年1月22日,原本打算帶領父母出遊的我,接到護士長的通知,武漢疫情加重,隨時備班,我立即退掉出遊手續。大年三十,微信群裡不時傳來我院馳援武漢人員名單,每天關注疫情新聞的我在家如坐針氈,深知疫情及自然災害對我們國家的危害,因為我有著深刻的親身經歷,2003年我和傳染科的姐妹們共同抗擊非典,2010年參加玉樹地震的救援工作,那些場景歷歷在目,衝擊著我的記憶,在家中我總想也做點什麼,看到團委招募防控防疫志願者時,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春節期間一直和醫院姐妹做好門診防疫工作。2月6日中午,看到馳援武漢第四批名單,竟然有我科45歲的張老師,我問她:“你真要去”?她說:“有點怯,但必須去,國難當頭,我們必須擔當”。

是的,國難當頭,我們必須擔當,疫情之下,誰能泰然?於是,具有十幾年防治傳染病經驗的我,毅然決然報名參加我院的新冠疫情救治工作,2月14日,我正式進入感染科進行支援工作,每天厚厚的防護服對我不算什麼,因為我有抗擊非典經驗,這些裝備對我來說就是輕車熟路,而這次我面臨的患者又帶給了我新的挑戰,也讓我對護理工作有了新的認識!

記得當時,我主管感染科二樓的一位78歲的老奶奶,她的老伴89歲且病情危重,住在一樓重症病房,女兒女婿也被武漢求學回來的孫子感染,老人聽力障礙,對於突如其來的打擊老人在入院前曾有過割腕輕生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焦慮、抑鬱情緒。有時會獨自發呆,有時會偷偷的抹淚,偶爾也會說不想活了之類的話,所以我們都會主動的去關注老人,每次和她溝通均使用溝通畫板,“”您吃藥了嗎?”“”記得好好吃飯”,“”樓下爺爺今天已經好多了,您也要加油哦”,我們的小題板上經常會出現的話語,看著老人心情逐漸好轉,真的非常的欣慰。

記得那天我上早班,醫生讓老人複查胸部CT,我在小題板上寫著:奶奶您要去複查CT,您穿好衣服,我帶您下樓,一樓有工作人員帶您去CT室。然後我去通知其他患者,等我再次回到病房的時候,老人竟只穿了一條秋褲和外套準備往出走,我說奶奶您穿的太少了,會凍感冒的,並幫她穿戴好衣服,戴好帽子和口罩,扶老人到了一樓,等到做完檢查,再次幫老人拖了外套安頓在床上,準備離開時老人竟然滿含淚水,為我豎起了大拇指她說:“自從她被隔離以來,認識她的人都遠離她,甚至嫌棄,而我卻願意和她聊天,還給她整理衣服”。看見老人眼裡的淚花,我沉默了,其實這就是我們每天最平凡的工作,一個小小的舉動,在這特殊時期也會觸動他人的心靈,這也許是對老人最大的安慰!

召必回,戰必勝——那片我播撒青春的戰場,我回來了!

我想在這特殊時期,也許多一些關愛,多一些理解對病人來說已經事半功倍,疫情給每一個人帶來不同的生活衝擊,在隔離病房,我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只是做著一個護士該做的平凡工作,為這次疫情貢獻一點自己的力量!

隨著疫情的逐步勝利,在隔離病房奮戰了24天的我,被調回原科室工作,走之前,我對杜粉靜護士長說:“只要需要,我隨叫隨到”。疫情之下,誰能泰然,我希望疫情早日過去,生活快速地恢復到原有狀態。 (通訊員 西安交大一附院結構性心臟病科 段姬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