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79歲小湯山醫院設計師披掛上陣……國有戰,召必回!「行業“戰”疫在行動之四」

79歲小湯山醫院設計師披掛上陣……國有戰,召必回!「行業“戰”疫在行動之四」

編者按: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各行各業都在積極奮戰,一個群體的閃光點來自於一個個“舍小家,為大家”的個體,而正是這些鮮活的個體,才組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疫堤壩,他們的前方是重重危險,他們的身邊是同伴的血與汗,他們的背後是人民的歲月靜好。沒有人生而無畏,只是他們選擇了勇敢。人民在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特推出系列專題第四期《行業“戰”疫在行動(四):79歲小湯山醫院設計師披掛上陣……國有戰,召必回!》,致敬奮戰在一線的英雄們。

“那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有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這句話,是對每一個堅守在崗位上的人的最高評價,也是他們的真實寫照。

“沒想到小湯山醫院的圖紙還能再用一次,雖然我們不希望它再被使用。”

——國機集團下屬企業中國中元首席顧問總建築師黃錫璆

“鑑於以下三點:本人是共產黨員;與其他年輕同事相比,家中牽掛少;具有非典小湯山實戰經驗。本人向組織表示隨時聽從組織召喚,隨時準備出擊參加(疫情)抗擊工作。”

這是一封遞交給黨組織的抗擊疫情請戰書,請戰人是79歲的黃錫璆。他是國機集團下屬企業中國中元首席顧問總建築師,是全國勘察設計大師和國機精神楷模;他另一個更加廣為人知的身份,是小湯山醫院的設計師。17年前,他帶領中元醫療建築團隊在7天內完成小湯山醫院的設計建設任務;而今,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這名老將主動請纓,再度披掛上陣。

1月23日,在收到武漢市城鄉建設局關於支持建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醫院的求助函後,黃錫璆立即主持召開支援武漢建設應急醫院協調會議,一小時後,修訂完善的小湯山醫院圖紙送達。當晚回到家中,他並未休息,而是繼續思考、研究,列出數條補充意見。第二天是大年三十,他早早趕到公司,將補充意見發給武漢方面。之後,受國家衛建委委託,他作為技術總負責,又帶領團隊著手編制應急設施建設指導原則。

79岁小汤山医院设计师披挂上阵……国有战,召必回!「行业“战”疫在行动之四」

1月27日,火神山醫院設計單位中信設計研究總院給中國中元發來一封感謝信。信中說,以黃錫璆大師為組長的技術專家組,在醫院的選址、佈局、施工、排汙等各方面,主動為他們提供了許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幫助他們迅速解決了許多棘手的問題,為醫院設計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為我們完美詮釋了郢匠揮斤的大師風範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充分展現了貴公司作為央企的使命擔當和為民情懷”。

“因為我們是徐工人。”

——徐工集團火神山援建項目所有工作人員

1月23日,武漢市決定參照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建立火神山醫院。當晚,得知武漢決定建設火神山醫院後,徐工第一時間與中建三局取得聯繫,迅速組成火神山保供小組。1月24日上午,10臺攪拌車和司機集結完畢,裝滿混凝土趕赴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

“截至1月29日,共有52臺徐工設備在現場作業,現場工作人員超過60人。”徐工集團武漢火神山醫院援建項目現場負責人王偉說,從開挖到平整、碾壓到吊裝,工人輪班上,設備24小時不停。

79岁小汤山医院设计师披挂上阵……国有战,召必回!「行业“战”疫在行动之四」

“第1天完成平整地形,第2天鋪築水穩,第4天新建板房,第6天一座全新的醫院拔地而起。”6天6夜,落成建築面積達2.5萬平方米、可容納1000張病床的火神山醫院。

“中國速度”背後,是援建項目每一位徐工人的汗水。

“男,7斤3兩,母子平安,安心工作。”

——中國土木工程集團盧旺達Nyagatare供水項目經理付亞平

去年離開北京時已至深秋,綿綿的細雨籠罩在陰霾的深夜裡。那時我的愛人已經顯懷,有著5個月的身孕。離開家的時候她笑著把我送出小區,在機場的路上她終於忍不住在電話裡嚎啕大哭。我五味雜陳,但也豪情壯志。

我於10月4日到達了盧旺達供水項目。時間過的很快,轉眼間已到了今年一月初,領導關切地囑咐我訂回去的機票,我心裡激動的等待著回國迎接我第二個孩子的到來。一月下旬,新冠肺炎的新聞鋪天蓋地的席捲而來,國內休假的同志也暫時無法按時返回。

同時,由於當地百姓等著喝上乾淨水的願望越來越迫切,項目諮詢業主給我們開了幾次會議在催促我們的進度,這時,我忽然意識到,作為在盧旺達已經發展37年的中土公司,已經深深紮根在當地,已經是當地居民信任依賴的重要力量,我一下子明白了項目的使命和自己身上的責任,在他們需要我的時候,我怎麼可以讓他們失望,何況還是項目人手不足的情況下?猶豫了一下之後,我悄悄的退掉了回京的機票。我強制著自己從這種愧疚感中拔出來跟諮詢和業主去談笑風生,去化解工作中的糾紛,去安排項目的實施,2個月的時間我們終於把項目的進度從完成24%趕到了45%。

難過的是在她最脆弱的時候我沒能在她身邊端一碗水、燉一鍋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進醫院的時候她甚至都找不到車,多虧我樓上的鄰居將她送了過去。此時的我滿懷內疚,但無怨無悔。我已經準備好了,給我自己、我的愛人和我們即將來到這個世界的孩子打氣加油,若干年後,我會自豪的對我的孩子說,當年,我在東非迎接你的新生。

胡思亂想之際,我的手機上傳來了一條消息:男,7斤3兩,母子平安,安心工作……

“我這點傷沒什麼,輕傷不下火線。”

——龍煤瑞隆公司52歲女黨員田志蓮

“關鍵時刻共產黨員必須衝在前,踐行入黨誓言。我這點傷沒什麼,輕傷不下火線,以實際行動打樣,不能讓年輕黨員小瞧咱。”龍煤瑞隆公司52歲女黨員田志蓮前一階段腳踝扭傷,現在還沒有好利索,同事們都勸她在家休息,她卻堅持報名參加志願服務,還拉著剛剛在大學入黨的女兒加入了志願者隊伍。“我是學醫出身,既可以站崗,也可以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社區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服務。女兒腿腳利索,可以幫社區老人跑腿買菜送快遞。”

母女兩個報到後,田志蓮負責值崗守大門,做好出入人員登記和測體溫工作;女兒周宇負責在院裡送快遞、代買物品。這對“母女兵”踴躍投身到社區戰“疫”第一線。

“孩子們,疫情一定能夠戰勝,媽媽很快就會回家陪你們了”。

——金融街物業股份有限公司王傑

作為一個剛滿六個月孩子的母親,王傑對孩子的愛不言而喻,孩子對她的需要更是時時刻刻,但工作同樣需要她。金融街物業月壇物業服務中心體量大、業務多,她帶領的團隊服務於5.7萬平方米的獨棟辦公樓。“既然工作需要我,那麼我就應該克服一切困難”。她提前結束產假,返回工作崗位。可就在大家準備歡慶春節,外阜員工準備回家過年時疫情爆發了。

怎麼辦?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同時也作為孩子的母親,“愛”真的需要選擇。她毅然決然地調整了自己的計劃,放棄休假,主動請纓到一線工作,讓同事能夠按照原計劃回家團聚。

隨著疫情的發展,金融街物業公司總部疫情管理標準相繼發佈,員工防護標準、公區、設備消毒標準、出入管理標準、商務樓宇復工相關措施以及確保要求落地的督查標準。春節後,返京同事要隔離,人手出現短缺,王傑再次做了“愛”的選擇——給孩子斷奶、與家人隔離,在這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全力防控的戰“疫”中,不計個人安危,投身到抗疫一線。

79岁小汤山医院设计师披挂上阵……国有战,召必回!「行业“战”疫在行动之四」

為了避免交叉感染的情況出現,她每天早上7:00前到崗,嚴格消毒程序,與在崗同事們做好每個角落的消毒工作;為避免集中乘坐電梯,集中在食堂就餐,她把飯菜送到每位值班客戶辦公室;為了減少因人手緊張造成在崗同事的壓力和情緒,她親力親為,儘量讓同事能有機會休息調整。

疫情防控期間,每天的工作總是很忙碌,忙完就錯過了午餐時間。下午2點,藉著坐下來吃口飯的時間,她會跟孩子們視頻,慰藉對孩子的思念之苦,在視頻接通的那一刻,看見孩子稚嫩的、渴望媽媽的小臉,到口的飯也難以下嚥了,止不住的只有眼淚……她會告訴孩子:“孩子們,疫情一定能夠戰勝,媽媽很快就會回家陪你們了”。

“我既是班長,又是黨員,第一梯隊我先上。”

——北京市西城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二隊運輸班班長劉磊

2020年1月25日,陰曆大年初一,到處洋溢著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一大早西城環衛二隊領導就到達所屬運輸班,動員部署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相關工作。按照上級要求,為了避免擴大感染,西城區南區內的廢棄口罩需要集中清運。口罩是有效阻斷病毒的必備品,在隔斷病毒的同時,口罩表層也會堆積大量病毒。集中收集處置防護用品,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二次傳播的風險。經過慎重考慮,隊領導決定由運輸班承擔專項轉運任務,要求迅速組建一支清運口罩“突擊隊”。

運輸班的小夥子們沒有退縮,個個爭先,紛紛在請戰書上簽字。“班長,讓我去吧。”這句話是運輸班裡大夥兒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大家別爭了,咱們班這種精神特別好,我作為班長也感謝大家。我既是班長,又是黨員,第一梯隊我先上。”劉磊斬釘截鐵地說。在班長劉磊的帶領下,運輸班快速組建了一支“突擊隊”,分為三個梯隊,每個梯隊三人,共有九人。

1月28日大年初四,早7點,劉磊帶領兩位突擊隊員開始了一天的清運作業。9個點位一個個尋找,消毒,裝袋,封箱,卸載,一天下來,就處理口罩3000餘個。車輛回場後,他不顧勞累,跟隊員一起對全車進行消毒打藥,對防護用品、衣物也進行徹底消毒。等都忙完了,已經是下午五點多了。大年初五、初六清運口罩數量也由3000個、3500個直線遞增……疫情沒有結束,這樣的清運工作就沒有結束,工作也開始越來越繁重,但劉磊沒有抱怨,他知道,自己就是大家的主心骨,在他的鼓勵下,突擊隊員個個都幹勁十足,清運工作有條不紊。

79岁小汤山医院设计师披挂上阵……国有战,召必回!「行业“战”疫在行动之四」

工作中難免發生意外狀況。在清運口罩堆放點的塑料袋中,經常出現其他垃圾,甚至有死貓類動物屍體,劉磊就要用夾子把這些非口罩物品挑出來,再次對口罩進行消毒。這些無形中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劉磊人比較胖,雖然是冬天,可每天這一圈幹下來經常是衣服早已經溼透,拉一趟口罩往往就要3、4個小時,沒幾天他身上就起了溼疹,癢的厲害。每天晚上給自己上點藥,第二天劉磊又按時出發了。

“國有戰,召必回。”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湖北員工戶三軍

2月15日的湖北崇陽,氣溫驟降至零下1攝氏度,雨雪交加,地面溼滑,郵儲銀行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支行員工戶三軍依然堅守在防疫一線。

79岁小汤山医院设计师披挂上阵……国有战,召必回!「行业“战”疫在行动之四」

白天裡,戶三軍充當單位的司機和搬運工,負責接送路途較遠的值班人員,搬運防護物資、參與社區封路、物資採購等工作;晚上,他堅持社區駐點值守,從正月初三到現在已經連續工作20多天。當問起他需不需要人來替換時,他說:“我不累,身體吃得消,以前每天運動慣了,現在這樣來回工作就當做運動健身了,而且我是一名退伍軍人,理應衝在前頭,國有戰,召必回。疫情防控,我不能缺席!”

“想給寶寶做個好的榜樣,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個人能為社會做出的最大貢獻。”

——民生銀行深圳分行企業金融五部的客戶經理魏婉

2月7日,在位於福田區海田路的民生金融大廈20樓裡,一位“準媽媽”正在辦公桌前忙碌著,她是民生銀行深圳分行企業金融五部的客戶經理魏婉,目前已懷孕6個多月,這是春節以來她連續到崗的第5天。

她正在緊急處理的是抗疫企業華大基因的貸款業務。因抗“疫”物資生產需要,企業於月初提出用款需求,但由於法人已赴武漢一線,無法落實相關擔保措施,需緊急變更授信方案。收到企業需求後,單位負責人考慮到魏婉身在孕中,本打算將工作安排給其他同事負責。但魏婉主動請纓,表示客戶前期是一直自己在服務,情況更為了解,溝通順暢辦理效率會相對更高,相信能夠更快地解決客戶的問題。為了緩解同事的擔心,魏婉拍胸脯保證,“你們放心,我現在是兩個人了,我一定會充分做好防護,讓寶寶平安降生。”

申請獲得同意後,魏婉和同事連續工作5日,與分行相關部門同事密切聯動,積極推進法審、合同面籤、擔保落實及放款全流程。終於,2月8日,成功為企業發放首筆抗“疫”專款1億元。

“作為客戶經理,做好授信企業的貸後檢查、續授信以及新客戶的授信申報是我的責任,這些都不能因為疫情而停止,甚至要更加高效地完成。萬一後續企業有緊急需求,我們才能騰出手來應對。”年前最後一個工作日,魏婉仍堅持在單位加班。

由於家裡有長輩在衛生系統工作,魏婉對疫情發展形勢業更為敏感。因此假期中,她主動承擔了本部門員工的疫情信息報告工作,每日在單位群中普及防疫知識,提醒回鄉過年的同事注意安全,敦促回深人員做好流動情況申報。

對於自己的堅守,魏婉表示,只是在盡好一個銀行人的職責。“可能也是想給寶寶做個好的榜樣吧。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個人能為社會做出的最大貢獻。”

其實,在深圳金融抗“疫”的一線,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書寫。據悉,春節假期期間,民生銀行深圳分行特別為抗“疫”相關企業開通貸款綠色通道,目前已累計放款數億元。

“關愛白衣天使,踐行社會責任。”

——民生銀行上海分行營業部理財經理周佳茜

抗擊疫情,眾志成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民生銀行上海分行在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有關工作的同時,注重發揮宣傳思想工作優勢,號召全員勇於擔當、堅守崗位,全行上下聚民心、強信心、暖人心,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面對這場戰役,作為金融工作者的民生人,無論是市場人員、廳堂主管、櫃員、.....每一個員工都用實際行動書寫著自己的擔當,踐行“為民而生,與民共生”的責任與使命,做好應該做的,努力做到更好,當好金融守護者,全力以赴做到疫情防控與金融服務兩不誤。

民生銀行上海分行營業部理財經理周佳茜在支行行長帶領下,主動排摸並關注客戶信息,做好疫情慰問和溝通工作。在給客戶送去關愛的同時,她發現多名客戶一直聯繫不上,輾轉得知這些客戶自疫情發生後,一直在醫院工作,未曾回家。通過多方溝通,最終與客戶家屬取得聯繫,及時向抗戰一線的醫護人員送上最誠摯的愛心保障服務。目前,民生銀行上海分行營業部已為3家醫院共計1343名醫護人員送上2.686億元的愛心保險保障,送上一份民生銀行的關懷之情。

“能多做一個,就多做一個。”

——平安人壽寧波分公司保險代理人張琴波

42歲的張琴波,是平安人壽寧波分公司的一名保險代理人。正月初一,疫情蔓延之勢愈烈,醫護人員防護用具短缺的新聞牽動著張琴波的心。這時,家長群一則餘姚企業招募志願者進行護目鏡片裝配的消息,引起了張琴波的注意。

原來,由於防疫需要,餘姚政府安排工人白天生產,但晚上6:30後設備閒置,企業迫切需要志願者抓緊生產、供應戰疫前方。

這份志願者工作,不僅意味著無薪酬、連續夜班,還意味著在大部分人歸家不出的時候,張琴波要放棄春節闔家團圓的機會,獨自“逆行”、前往他鄉。

然而,這些並未令張琴波產生一絲猶豫。“作為國家的一份子,能為抗擊疫情出點力是應該的。”第二天,張琴波便聯繫上了招募企業,報名參加護目鏡製作志願工作。她的決定,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夜間的生產車間並不暖和。每晚18:30-22:30,張琴波和一起報名的志願者們穿著厚重的外套,戴著頭套、腳套、口罩,進行緊鑼密鼓的護目鏡製作。

從最初四、五個志願者,到最後接近二十人的志願者團隊;從開始不熟練的操作到自創流水線方法4個小時產出2000多個護目鏡。志願者隊伍不斷擴大,製作效率不斷提升。工廠老闆都驚訝於志願者的效率,向他們豎起大拇指!

日復一日的工作,偶爾還要頂班,從早8點到晚10點連續14小時不間斷工作,這讓一些志願者打了退堂鼓。但是張琴波始終奮戰在第一線。她的想法很簡單:“新的志願者速度肯定不如我們熟練工快。護目鏡是支援前線的重要物資,一旦斷供,醫生護士們感染幾率就增加好幾倍。無論如何我也要堅持下來!”

每天看到親手製作的護目鏡寄往各地醫院,是張琴波最開心的事情。“站在流水線上,我的腦袋裡只有一個念頭:能多做一個,就多做一個。多一個護目鏡,前方的醫生和護士就多一分安全,他們的親人就少一分擔心!”

行業“戰”疫在行動(一):交通線就是“生命線”

行業“戰”疫在行動(二): 守護萬家燈火,我們是人民警察

母子檔、夫妻檔......疫情不退,我們不退(上)|行業“戰”疫在行動之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