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徐娘半老”的原型,貴為王妃卻行為不檢,死後丈夫作賦嘲諷

現代不少人形容中年女人漂亮愛用“徐娘半老”這個詞,殊不知這個詞可不能輕易用,這是一個相對貶義的詞語,你要對一箇中年白領女人說她徐娘半老,如果這個女的對這個詞的含義略知一二的話,她的多半會和你翻臉,所以詞不要亂用,這種情況叫個姐姐或者美女,人家聽著也舒服,你冷不丁給來個徐娘半老人家就算不知道這個詞的緣由,單憑字面意思也會認為你說她年齡大。

文歸正傳,“徐娘半老”這個成語是誇讚中年婦女風韻猶存的詞,眾所周知成語都是有來歷的不是空穴來風的,徐娘半老後面是一段真實的歷史

“徐娘半老”一詞的歷史來歷

她是“徐娘半老”的原型,貴為王妃卻行為不檢,死後丈夫作賦嘲諷

徐娘半老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南朝梁元帝蕭繹的妃子徐昭佩的故事。

徐昭佩年輕時是一個極其美麗的大美人,但她始終敵不過歲月催人老的事實,妙齡一過,姿色已大不如前,但仍濃妝豔抹的她,卻猶存一點風韻。故後世以“徐娘半老”來形容中年婦女風韻猶存。

徐昭佩和丈夫蕭繹的隨從暨季江私通,暨季江常常感嘆說:“柏直的狗雖老仍能狩獵,蕭溧陽的馬雖老仍能馳騁,徐娘雖老仍尚多情。”這便是成語“半老徐娘”的出處。

徐娘指的就是中年婦女徐昭佩,徐娘半老有時候也叫半老徐娘,都是一個意思。不過雖然徐娘半老是誇讚中年女人風韻猶存的,算是一個褒義詞,但是歷史上徐昭佩這個人並不恪守婦道,結局也很慘,所以這個詞在一些受傳統禮法教育的女人來看是一個貶義詞。

徐昭佩的一生

她是“徐娘半老”的原型,貴為王妃卻行為不檢,死後丈夫作賦嘲諷

徐昭佩,出身東海徐氏,是南朝齊太尉徐孝嗣的孫女,侍中、信武將軍徐緄的女兒,妥妥的名門望族出身,她是梁元帝蕭繹的正妻。徐昭佩嫁給蕭繹的時候,蕭繹尚未稱帝還是湘東王,所以她是湘東王妃。

徐昭佩和蕭繹的夫妻關係很差,蕭繹少年時得過一場大病,一隻眼睛因此瞎掉了,從此成了“獨眼龍”,徐昭佩一直對此很介意,非常嫌棄丈夫的醜陋,在貴為王爺的丈夫蕭繹面前只故意只打扮半邊臉,名曰“半面妝”,這就很明顯是對丈夫的公然侮辱,因此蕭繹也開始厭煩她,於是移情於其他姬妾。

徐昭佩揹著丈夫與和尚智遠道人私通,後又與蕭繹的隨從暨季江有染,還有個叫賀徽的人臉蛋漂亮,徐昭佩就把他邀到普賢尼寺,在白角枕上寫詩互相贈答。

對於徐昭佩的不守婦道,蕭繹心知肚明,但是礙於長子蕭方等是徐昭佩所生,同時蕭繹是個文化人對臉面看的很重,於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暫時隱忍不發,但是心中卻早已埋下仇恨的種子。後來蕭方等離奇的溺水而死,於是無所顧忌的蕭繹便立刻逼令徐昭佩自殺。徐昭佩知道不能免除,只能投井而死。蕭繹把屍體還給徐家,說是出妻。徐昭佩死後,蕭繹以普通百姓的禮節將她安葬在江陵的瓦官寺,而且不讓兒子們為她穿喪服,憤恨之情可見一斑。

蕩婦秋思賦

她是“徐娘半老”的原型,貴為王妃卻行為不檢,死後丈夫作賦嘲諷

徐昭佩被逼自殺且以百姓禮節埋葬後,蕭繹還不解恨,於是他親自寫了一首《蕩婦秋思賦》描述徐昭佩的淫穢行為。

蕩婦秋思賦原文如下:

蕩子之別十年,倡婦之居自憐。登樓一望,惟見遠樹含煙;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幾千?天與水兮相逼,山與雲兮共色。山則蒼蒼入漢,水則涓涓不測。誰復堪見鳥飛,悲鳴只翼?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況乃倡樓蕩婦,對此傷情。

於時露萎庭蕙,霜封階砌;坐視帶長,轉看腰細。重以秋水文波,秋雲似羅。日黯黯而將暮,風騷騷而渡河。妾怨迴文之錦,君悲出塞之歌。相思相望,路遠如何?鬢飄蓬而漸亂,心懷愁而轉嘆。愁索翠眉斂,啼多紅粉漫。已矣哉!秋風起兮秋葉飛,春花落兮春日暉。春日遲遲猶可至,容子行行終不歸。

說實話這首辭賦寫的相當有水平,蕭繹本身就是個文人皇帝,博覽群書,藏書達8萬卷之多,參考史料蕭繹繼位的時候是公元552年,徐昭佩被逼自殺是公元549年,所以網上一些關於文章徐昭佩是皇后的說法是錯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