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陵縣“廁所革命”惠百姓

“過去的旱廁是‘兩個石頭一個坑,三尺土牆圍半邊。’臭氣燻人不說,夏天蒼蠅蚊子撒歡,孩子回家都不願意進去。現在換上衝水式廁所,手一按,水一衝,乾乾淨淨。尤其是我們老人用起來,挺方便。”提起新改的廁所,龍陵縣鎮安鎮小田壩社區年過七十的村民楊興維讚不絕口。

“廁所革命”事關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近年來,龍陵縣出臺了《龍陵縣“廁所革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採取成立機構定“盤子”、摸底排查摸“底子”、集中研討開“方子”、業務培訓搭“臺子”、現場宣講指“路子”、沼氣改廁探“路子”的政策、資金、科技扶持舉措,通過新建、改建和提升一批,至2020年,全縣城鄉公廁、旅遊廁所達到27座,改造建設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31605座。

農民新建一座無害化衛生廁所經驗收合格補助1000元,廢棄沼氣池改造無害化廁所每座補助300元,至2020年末,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70%以上。

2019年,龍陵縣新建改造公廁80座、農村無害化戶廁12642座,“廁所革命”穩步推進。

“我們改廁不能‘一刀切’,要給農戶更多的選擇權。本著‘以改為主、以建為輔’的原則,整村(社區)推進改廁工作。”小田壩社區黨總支書記楊軍說。社區“兩委”通過召開群眾會議、到村民家中走訪、“大喇叭”、微信群等形式廣泛宣傳,讓社區、小組幹部起示範帶動作用,並拿出一個自然村整寨推進,讓老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從而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改廁當中。楊軍說:“全社區435戶村民,去年完成改廁158戶,2020年3月中旬,有153戶完成改廁,年內將實現戶戶用上水衝式廁所的目標。”

小田壩的改廁只是龍陵縣改善人居環境的一個縮影。在龍新鄉勐冒社區廖家寨,說起寨裡的變化,村民們都稱讚“廁所革命”既美了環境,又方便了生活。

全寨有4個村民小組265戶1450人。近幾年來,廖家寨實施了美麗鄉村建設,完成了村莊道路和入戶道路硬化,建成了文體活動場(門球場),內設圖書室、閱覽室、電教室等,修建了水池、水榭、景觀亭,安裝了休閒桌凳和景觀燈,對村莊進行了綠化、美化、淨化、亮化,戶戶建起了裝有太陽能熱水器的衛生間,用上了水衝式廁所。

談及農村改廁和汙水處理一體化建設,廖家寨黨支部書記廖放發感觸頗深:“以前大部分農戶是廁所露天在院口,豬圈牛圈靠床頭,道路坑坑窪窪難行走。通過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全寨農戶都建起了水衝式無害化廁所,畜圈建在宅院外,實現了人畜分離,生活汙水實現了無害化處理,河(溪)水變清了,生活環境改善了。”

龍陵縣把“廁所革命”作為民生工程的重點,穩步推進改廁工作,統籌考慮村居地質條件、汙水總量等因素確定建設模式,做到“因地制宜、量身定製、一村一案”。

對汙水能夠引入大管網的城區、集鎮及村莊,強化配套管網的擴面延伸。對距離管網較遠、且排水集中的居住點,建設集中式汙水處理設施。

對排水較為分散、集中收集困難的村居,建設散戶用汙水處理設施。對山區推進衛生改廁,同步實施廁所糞汙處理或資源化,不僅做好改廁,還做好廁所汙水處理後端處理。

成立了縣農村改廁工作領導小組,由縣農業農村局牽頭,實行縣、鄉、村三級聯動的分級負責機制,對改廁工作的謀劃、推進、流程、質量、資金保障,改造後的使用、後期維護實行督導監管,確保改廁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改廁如何兼顧農民生活與生產的需要?龍陵縣各鄉鎮帶領農戶利用原有條件,因地制宜與小菜園、小果園、小藥園、小養殖園、小作坊的“五小經濟”一體謀劃。

碧寨鄉梨樹坪社區澡塘小區225戶村民建起了水衝式無害化衛生廁所,院子裡再也聞不到臭味了,化糞池產生的有機肥料用來種莊稼和蔬菜。社區總支書記郭長新說:“我們採用三格化糞池處理設施,通過自然過濾、發酵、淨化,最後的淨化水可以澆菜地,都是天然的有機肥料。”

“廁所革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改善人居環境,不僅帶來文明習慣上的改變,也帶來健康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進而轉化為經濟效益,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龍陵縣在做好農村廁所改造的同時,還發動群眾開展村容村貌治理,不僅徹底改變了村容村貌,也改變了農民陳舊的衛生觀念和生活習慣。

龍陵縣開展了以“七改三清”(即改路、房、水、電、灶、廁、圈,清潔水源、家園、田園)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勐糯鎮大寨傣族村169戶村民戶戶建起了水衝式衛生廁所,幹部群眾投工投勞清運垃圾50多噸,治理河道800餘米,把大寨河改造為景觀河。

同時,將3公里長的村路打造成令遊客稱讚的環村綠道,路網、水網、電網、光網、排汙管網“五網貫通”。鄉村民俗文化旅遊、健康休閒等產業興旺起來,大寨河及小海溼地經修復整治後,乾淨整潔的堤岸成為新風景,大寨被評為3A級景區,村民們把美麗風景變成“錢景”,大寨有9戶村民還辦起了農家樂,迎來遊客如織。

本報記者 雷 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