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支持CBA今後實行第四節無外援政策嗎?為什麼?

最準


不支持,反而認為第四節如果完全放開外援政策,不管是對中國男籃還是對CBA都是最好的。

目前CBA外援政策是,一個球隊最多註冊三名外援,只能有兩名上場,一場比賽實行四節六人次的規定,排名倒數兩球隊有一個亞洲外援名額,但是第四節不管是外援還是亞外,只能有一人在場。

按照這個規定,CBA幾乎所有球隊,第一節有一個外援在場,第二和第三節有兩個外援同時在場,第四節有一個外援在場。CBA目前外援政策,不管是人數限制,還是每節上場人數限制,都是為了保護本土球員。因為一旦沒有這些限制,到了第四節,本土球員基本沒有上場的機會。

從最近這些年,中國男籃的表現來看,尤其是去年在中國舉辦的世界盃,中國男籃的表現不盡人意。在CBA賽場,郭艾倫、王哲林等球員有出色的發揮,但是到了國際賽場,他們發揮就是另一回事。這也說明目前CBA外援政策並不算成功。

就像前CAB外援斯科拉所說,中國男籃之所以不進反退,主要跟球員心態有關,由於隊外援太多限制政策,導致CBA球員不求上進,沒有了壓力,最終導致他們與歐美球員差距越來越大。所以,如果放開外援政策,CBA本土球員就會感覺到壓力,這反而有利於他們進步。


競彩魔力鳥


19年10月,CBA俱樂部投資會議暨股東大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從2020-2021賽季開始,將實行四節四人次的外援使用政策,並非題主口中的第四節無外援政策。

CBA公司出臺的新外援政策具體方案為:每隊最多同時註冊四名外援,且不受更換名額限制。雖為四節四人次,但明文規定每節最多隻能上一名外援,對於CBA大環境而言,四節四人次其實跟單節單人次並無二致。

表面上看是註冊外援人數增加,但實際上是對外援球隊作用的削減。雖然達不到第四節無外援甚至今後取消外援政策的效果,但為了顧及大局,只能一步一步來。

所謂顧全大局,就是顧及球迷的觀賽體驗。原本CBA競技水平就沒那麼高,在沒有外援出場比賽的情況下,比賽可能會變得枯燥乏味。一旦球迷不買賬,觀賽人數驟減,那麼不但票不好賣,相信連廣告商的數量都會隨之減少。這對CBA的長期發展而言,並不是明智之舉。

因此,無論是姚明還是CBA公司,都不會做出大幅度限制外援使用的決定。至於是否會出現第四節無外援甚至取消外援使用的情況,就要看聯賽的發展和國內本土球員的成長情況了。

分享聯盟趣事,狂言球場風雲。這裡是:趙漢卿Zoom,期待您的關注!


趙漢卿Zoom


近期回到中國的部分外援正在接受隔離觀察,但此時CBA聯賽再度推遲重啟的消息使他們的內心產生波動。據報道,絕大多數外援都希望能夠儘快開始打比賽,因為他們的家人均在海外,自己在中國獨自生活和等待很是無聊。

此前曾有消息稱,外援約瑟夫·楊在個人社媒平臺表示自己是“被合同逼迫回到中國,很想留在家裡陪伴自己的兩個孩子”。儘管同曦男籃隨後進行官方闢謠,聲稱楊的言論被曲解了,後者並非不願回到CBA打球,不過這樣的事情被爆出也能說明一些外援內心的變化。

3月28日,CBA再有外援流露想走的心態,這回的主角是北京“鐵塔”尤度。在個人社媒平臺上,尤度曬出自己在2016-17賽季的籃球歐冠當中代表費內巴切擊敗奧林匹亞科斯並奪冠的老照片,並附言道:“是時候回去了!不管是這支球隊還是其他歐洲球隊!”

那個賽季的決賽上,尤度貢獻10分、9個籃板。4次助攻和破歐冠決賽紀錄的5次封蓋,當選那個賽季的歐冠四強賽MVP。

儘管尤度沒有解釋自己這條社媒消息的具體意思,但言語間對於歐洲賽場的懷念還是非常清楚的。眼下CBA聯賽重啟遙遙無期,境外的外援進不來,已經迴歸的外援心裡產生波動也並不奇怪。

面對這種情況,其實北京隊也不需要慌張,因為他們的陣容中早有一定的準備。經過幾個賽季的磨練,混血小將丘天進步明顯,越來越有禁區悍將的模樣。儘管身體素質沒法跟真的外援相比,但是丘天還是具備一定的震懾力,是北京隊重點培養的內線。


籃圈之上


今年世界盃以後,國家隊暴露出了太多太多的不足。球員秋風偏軟,基本功不紮實等等。而這些球員都來自於我們自己的聯賽CBA,就客觀反映出了我們的聯賽存在了太多了問題。

斯科拉一語道破CBA的不足,球員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等。姚主席在痛定思痛以後決定先從聯賽開始下手改革。以後的CBA球員將會更加具有競爭性。

改革的目標就是從外援開始,因為CBA外援的球權和絕對能力導致了球隊的實力。俱樂部基本都是外援說了算,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國內球員的發揮和鍛鍊。新規規定每支球隊每場比賽只能報2名外援,採取四節四人次,最後一節只能上單外援。


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援在CBA的主導性。取而代之的將是逐漸以國內球員為核心,這對於CBA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這代表國內球員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而且你行你就上將會真正成為現實。球員的淘汰率將會更高。這對於聯賽向高水平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雖然第四節只能有一名外援上場和之前與區別,但是要知道,限制了前三節外援的上場時間。這是非常合理也是非常科學的,既沒有完全削弱外援的作用,因為第四節的單外援還是能夠得到關鍵球的處理的。其次也能夠提高國內球員的積極性。四節四人次,代表一節只能有一個外援加四名國內球員,那對於國內球員的鍛鍊將會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等到第四節無外援的情況發生,那也就可以基本宣佈,CBA已經不需要外援的時刻了。當然,那時候中國籃球的水平比起現在已經會有了質的變化。


米多樂籃球看點


我覺得第四節不讓外援上場,沒啥用,全是國內球員,臭棋簍子跟臭棋簍子下棋,能有啥提高,根本的原因還是開放不夠,越開放才會越繁榮,像是深圳勇於接納40萬湖北籍勞動力,這開放的胸襟才能保證深圳的發展速度,現在的cba就兩個外援,而且國內球員掙錢太容易,應該以水平選球員,作為國內球員就得有個掙錢的限制,不能舒舒服服的領高薪,想掙大錢就得好好打,打到外國的高水平聯賽去,這樣中國的籃球水平才能提高,否則隨便打一下就能掙大錢,誰還願意出大汗,使大勁


風箏太乙


首先對於這個問題保持中立,我認為第四節有外援和沒有外援各有利弊。

首先我們開看一下新的CBA的外援制度,2020-2021賽季起,每支俱樂部可以最多註冊4名外援,但每場比賽最多隻能報名2名外援。在外援的使用上,減縮至4節4人次,同時取消了亞洲外援政策。

其實在2019年籃球世界盃期間,斯科拉曾給中國男籃提出建議,放開外援政策,以促進國內球員的進步。不得不提一點,外援的使用很大一部分是為了提高聯賽的觀賞性,減少外援使用則是為了鍛鍊國內球員,外援在球場上散發出的光芒,很大一部分會掩蓋本土球員暴露出的問題,今年的籃球世界盃就是一個教訓,所以減少外援的使用,對於本土球員來說,這將是更好的機會,近幾個賽季以來,例如郭艾倫和王哲林在各自的球員擔當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超過外援成為球隊進攻核心。減少外援的使用,可以很好的鍛鍊本土球員,更多的球員可以有證明自己的機會,大量的使用外援,限制了本土球員的發展。

但是從反面來看,減少外援的使用會不會是球員過於安逸,認為在CBA聯賽可以稱霸一方,從而安於現狀,不去了努力訓練。2019年籃球世界盃慘敗,中國男籃飽受爭議,認為很大一部分是中國男籃認為自己在國內賽實力很強,但是到國際賽場上就顯得略低一籌,所以假如減少外援的使用,又怎麼可以讓國內球員接觸高水平球員,相互學習,有利於個人水平的提升,同時外援的假如也可以增加比賽的觀賞性,為球隊帶來的更多的利潤,CBA本質上也是一個需要盈利的組織。

綜合來看,在比賽最激烈的第四節使用全華班有利有弊,終究值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賽味


我個人並不贊同該政策,原因如下。

1.cba外援都是球隊的的得分點和籃板保障,攻擊力和防守能力都特別強大,大部分球隊是把外援當成球隊比賽勝利的手段,圍繞他們建立一直球隊,而當比賽進行到最後,如果沒有一個外援的存在,那雙方球隊的真正實力無法發揮出來,比賽的精彩程度也會下降。

2.外援薪資高幹活少,cna外援的薪資過100萬美元的比比皆是,而本土球員和外援薪資差距過大,cba外援第四節不上場,至少會少打8分鐘,一年常規賽46輪,也就是少打了368分鐘,幾乎等於少打8場,拿著這麼高的工資,反而不讓他們上場,實在是弊大於利。

3.強大的對手才是提高自己的磨刀石,在最後一節不允許外援上場,看似給了本土球員更多的機會,但是大部分cba聯賽的本土球員能力和這些外援還是有一些差距的,可以和一個強大的對手較量,正好是我們認識不足、取長補短的好機會,這些被高價招攬來的外援,被限制的不能出場,也就是在縮減我們學習的時間,對cba聯賽的發展不是好事。

最後,希望cba聯賽越辦越好,在醫療、場館、訓練等各方面都達到世界最高水平。


體育眾


我的答案是支持的。

從目前中國男籃國家隊的整體實力來看,和歐美國家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球員整體打球風格過於保守,基本功不紮實,心態不成熟等都是問題。

就拿去年的男籃世界盃來說,在中國和波蘭最後一節最為關鍵的時候,卻出現了發邊線球失誤的情況,最終導致球隊輸球。這次的失利,對中國男籃是致命性的,讓在爭奪東京奧運會入場券的道路上處在被動局面。當然,從這次失利中也反映出國內選手基本功不紮實,心態不穩定等眾多問題。而反觀這些國手,大多都是CBA聯賽中的佼佼者。

可以說,CBA聯賽是目前國內檢驗和發現優秀球手很重要的載體,因此怎樣促使聯賽更好地發展,更好為中國籃球事業服務,是件很重要的事情。這其中,就包含如何取捨外援的問題。

熟悉CBA的球迷都知道,目前現狀是各球隊對外援的依賴性很大,不惜花重金簽約外援。一場比賽下來外援得分數往往佔整個比分的一半,甚至更多。在場上,多數情況下都是外援掌握著球權,國內球員的實力無法得到展示和提升,從長遠看不利於球員的成長和中國籃球事業的發展。

因此支持CBA今後適應第四節無外援政策。






愛羽球的小黑子


雙手贊成!!!

首先注重國內球員的培養,大家知道真正洲際國際賽場是不會允非本國籍球員征戰的,無論世界盃還是亞錦賽中國男籃成績並不理想,現在的中國男籃已患外援依賴症,關鍵球的處理患得患失,傳來傳去,最後只有把球傳給阿聯,導致阿聯不到半場就體能殆盡,而其他球員對球處理缺乏自信形成球燙手涼局面,全體成了助攻手。

這個現象發生就是因為球員在各自地方隊形成的臭習慣,因為教練會吩咐處理球或關鍵球最後一攻給外援處理,而這個毛病的慣性很難更改,到了國際賽場自然都把球傳給阿聯,而對手對於這樣簡單的打法防守起來會輕鬆愉快可以說盯住阿聯可破國籃。

其次少用不用外援有利於本國年輕球員的培養,我們知道每支球隊上場球員只有五人場上外援佔去二人剩下三人基本上都是要麼是戰術不可缺的技術成熟的球員或者說國手,年輕球員場上時間幾乎沒有多少,如果再碰到郭仕強保守類型教練那麼對於年輕球員就是惡夢,而籃球本身就是年輕人的運動,中國球員身體特點決定運動生涯不會象國外球員時間那麼長,自然會造成球員黃金運動時間浪費。

這一點在遼籃上體現頗深,比如郭旭孫凱琪基本沒怎麼打比賽就老了,相信其他隊也會有類似情況,總之為了聯賽健康發展也為了中國籃球振興,也為了更多年輕人有施展才華的舞臺少用甚至不用外援己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


厚德載球


至少目前的CBA我是不支持第四節無外援的。看法如下,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們請外援的目的是什麼?有人說是為了提高球隊的成績,有人說是為了讓比賽變得好看,有人說是為了讓我們的球員提高水平,還有人說是為了提高CBA的市場價值。

對的,在任何聯賽包括NBA都有大量外援,因為這些外援都有他的優勢與特點,所以才會存在於這些賽場。減少上場時間,或者說第四節不讓上,就會讓比賽失去一些精彩程度,導致比賽流暢性受損嚴重。如果第四節不上外援,不如直接來個徹底的,整場比賽都把外援拿掉,這兩種做法其實都是一樣的。那外援的意義是什麼,不存在了就。

其次是外援的積極性方面。CBA的外援大多都是衝著錢來的不假吧?但也有既為了錢,又想好好打球享受籃球的。第四節不讓上,對他們的衝擊是怎樣的?為了錢來的那部分就會想,真好,隨便上去打幾下就可以拿這麼多錢,太棒了!時間一長,心裡一懶惰,肯定會對球技狀態產生影響。而為了真心想打籃球那部分外援,他們會抱怨,會不理解,從而心態也會慢慢變差,會與球隊有各種摩擦,肯定不利於球隊的發展。

第三點,說說國內球員。第四節無外援從表面上來看對他們是有利的,增加了上場時間,更能鍛鍊自己。其實不然,習慣了前三節有外援帶他們來打,一旦外援不在了,他們會手忙腳亂,基本功的不紮實,又會讓比賽變得醜陋。而且他們會從心裡覺得自己的身價又提高了,會產生膨脹感。

從球迷觀眾的角度來說,第四節無外援讓觀眾感到乏味,如果CBA球員本身基本好,技術好那也無所謂,關鍵是當下的中國球員有幾個這樣的人才,讓觀眾看一幫不成體系的,基本功差,配合不行,失誤頻繁的人在場上表演?肯定是不公平的。

最後從大了來說,CBA在別的國家的曝光度也會降低,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應該也會變低不少吧。對於一心想做大做強的CBA來說,這都是不利的。

從以上所述來看,我是不支持CBA第四節無外援的,不知道你們是怎樣理解的,可以互相探討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