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老兵展現“硬核力量”

□ 本報記者 齊靜

奮戰抗疫一線,守護一方平安。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許多退役軍人組成團體,積極行動、主動作為,書寫著對祖國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

為湖北架起“空中保障線”

在戰“疫”的關鍵階段,有這樣一個群體翱翔在湖北上空:他們全部由退役軍人組成,駕駛三個直升機機組,共執行飛行任務49架次63.4小時,運送疫情防控物資32.8噸,為湖北與全國架起了永不停航的空中走廊。他們就是青島直升機航空有限公司“疫情飛虎隊”。

疫情發生以來,青島直升機航空有限公司米-171直升機三個機組參加武漢疫情備勤任務,3名平均飛行時長5000小時以上的退役軍人特級飛行員,主動承擔起武漢執行備勤機長任務,帶領3個退役軍人航空機組14名退役軍人組成“疫情飛虎隊”。

B-70EH機長鍾建文是陸航部隊退役的特級飛行員,疫情發生後,他主動向公司提出到武漢執行任務,並搶著飛距離遠的航線;為保證醫療物資轉運正常進行,B-70ZP機長田軍在氣象條件不太理想的情況下,毅然起飛,並安全順利完成運輸任務……

1月20日以來,“疫情飛虎隊”一直堅守在武漢戰“疫”一線。“雖然現在疫情有所緩解,但是我們3個機組的所有人一刻也沒有放鬆。大家都時刻準備著,可以隨時再起飛!”青島直升機退役軍人機組駕駛員王朝龍說。

在“疫線烽火”中逆行而上

“面對疫情防控這場硬仗,你們舍小家顧大家,用實際行動為武漢軟件工程學院隔離點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奉獻自己的力量……”3月11日下午,在武漢支援防疫消殺工作的聊城退役軍人“特戰救援隊”隊員王葉榮收到了來自武漢市武昌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感謝信。連續23天為荊門方艙醫院及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隔離治療點義務消殺,王葉榮用行動詮釋著山東退役軍人的風采。

成立於2012年的聊城特戰救援隊,有正式隊員6000餘人,大多數為退役軍人,是一支公益性質的社會救援組織。2月14日,聊城特戰救援隊抽調16名退役軍人組成“特戰救援隊”,分兩批次赴湖北省配合消殺防疫工作。隊員們每天平均工作10小時以上,累了就席地而眠,餓了就吃泡麵補充能量……

2月22日早晨6點,正在湖北荊州市執行消殺任務的“特戰救援隊”隊員於繼斌突然接到家人電話,當得知母親因突發心臟病去世時,這個山東漢子頓時泣不成聲。當時正值湖北抗疫關鍵時期,於繼斌強忍悲痛選擇了不回老家,留在荊州繼續戰“疫”,繼續踐行“疫情不退,堅決不回”的誓言。

兩個多月,“特戰救援隊”累計負重噴灑消殺劑20餘噸,先後完成紀南鎮衛生院集中隔離點、江陵縣醫療後勤服務基地、武漢方艙醫院、260多家醫護人員酒店和居民樓等近100萬平方米的消殺任務。“只要祖國一聲召喚,我們隨時奔赴前線!”隊員們喊出最響亮的口號。

堅決守好省城“南大門”

這是一支由180多名退役軍人和退役軍人工作者組成的“志願突擊隊”。1月28日以來,他們在濟南南高速收費站24小時值班值守,協助公安交警日夜堅守濟南“南大門”。他們就是濟南市市中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志願突擊隊”。

“即使每天不厭其煩地重複同樣的查驗程序,大家也從沒有絲毫懈怠。因為我們知道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志願突擊隊”隊員吳昊說。有時遇到部分群眾存在牴觸情緒,隊員們也總是耐心細緻地做著解釋工作。參與值守濟南“南大門”以來,“志願突擊隊”協助檢查濟南南高速出站口車輛6萬餘輛。

隨著疫情防控的好轉,“志願突擊隊”又先後轉戰火車站、分流點、社區等不同地方,隊伍越來越大。如今在濟南市的許多社區裡,他們仍然堅守在戰“疫”前沿,以“逆行”身姿共同擦亮防控一線“最美退役軍人”旗幟。“在國家最困難最需要我的時候,我還是要第一時間到最前線去。”吳昊說。

43位退伍老兵築起疫情防控線

“我們申請加入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前線,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1月25日,在莒縣洛河鎮洛河崖村黨支部書記、退役軍人單宗玲的帶領下,村裡的退役老兵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老兵方隊”,並寫下請戰書。

退役老兵們在村口設置了“洛河老兵義務檢查站”,43名老兵實行24小時兩班倒,嚴格對過往車輛進行消毒,對司乘人員測量體溫。每天經過洛河鎮的七八十輛車,他們一一登記在冊;村裡每家每戶的情況,他們瞭如指掌;將植保機改裝成消毒車每天在村裡消毒,他們盡心盡力;宣傳防疫知識、檢查防疫措施,他們事無鉅細。

“即使沒有輪到自己值班,很多隊員還是會過來看看。我們都有心理準備,會一直堅持到防控結束。”退役士兵單朋雲說。受“老兵方隊”的感染,越來越多的群眾自發、自願、自覺投入到戰“疫”中,構築起一道堅實的疫情防控線。“老兵方隊”以實幹詮釋著“一日為兵,終身為兵”的軍人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