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實體行業你還敢做嗎?怎麼樣?

杭州新房樣板間


非常感謝您提出這樣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先說說我總體的看法:任何時候,實體行業都有機會,怎麼不敢做,關鍵是看做什麼,怎麼做,誰來做。

關於為什麼敢做,我來說幾點:

第一,實體行業永遠都有機會,但必須順勢而為。從產業價值鏈的角度分析,企業經營分為價值創造、價值交付、價值傳播和價值共享這四個環節。過去,對於實體行業而言,這些環節幾乎都是在線下完成,但在今天這個時代,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與發展,實體行業原有的一些環節或部分工作會逐漸轉移到線上來完成,而一些線上無法取代的環節則仍然交由線下界面來實現。互聯網技術本身是一種原材料或工具,它原本是為實體行業提供服務的,不是互聯網搶了實體行業的飯碗,而是實體行業沒有把互聯網這個工具用好用充分,才導致了實體行業的瓶頸與滑坡。

第二,所有在這次疫情中倒閉的實體企業,實際上不是被病毒擊垮的,而是被自己打敗的。今年因為疫情影響,的確給實體行業帶來不小的衝擊,甚至有些行業出現大量企業關門倒閉的扎堆現象。但我認為,這僅僅只是一種階段性的表象,真正的實質還在於企業自身。打個比方,假如一個人自身的免疫力本來就很強,即便遇到疫情,他也能抵抗且安然無恙,而一個免疫力弱的人,即便是一次小小的流感也有可能會感染死亡。所以,實體行業自身的免疫系統才是最關鍵的,只有那些能夠與時俱進且內功比較強的實體企業才經得起大風大浪。

第三,不是顧客拋棄了實體企業,而是實體企業率先拋棄了顧客。比如,實體店,網絡購物的確會對實體零售造成極大的衝擊,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很多實體店本身給顧客留下了太多的缺憾,因為在實體店得不到更好的體驗,無達到讓他們非來不可的地步,說白了,還是你的吸引力不夠,因此,當顧客擁有選擇權的時候,他們自然就會棄你而去。中國有句古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之所以對實體行業有信心,是因為我切身體驗到了現有實體行業所存在的問題與漏洞。恰恰這些,正是實體行業未來的機會所在。

綜上所述,對於實體行業不是敢不敢做的問題,而是該不該做的問題。我認為,凡是實體行業有漏的地方,皆是機會。


春雨商學院


現在隨著電子商務的日益發展,實體店的經營真的是越來越難,每次去商場,放眼望去似乎再不見以前商場那種裡什麼時間都是門庭若市的景象,那時候大家感覺商場裡的產品不要錢一樣的瘋狂購買,那麼如今時代什麼都是互聯網和電商的思維在組合,我們要用什麼方式才能使實體店零售起死回生呢?那麼,在新零售時代,實體店怎麼做線上?

第一、既然現在電商這麼火,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搭一搭這趟順風車呢?在線下開實體店的同時再為自己在線上開一家網店,配合咱們線下的實體店。這樣做就可以更好的帶動線下實體店的銷售。前兩天去逛書店,就聽見書店大姐的電腦裡“叮咚”聲響個不停,看來這位大姐很聰明,已經開始了新型的零售運作方式。

第二、在把自己的線下實體店和自己線上網店完美融合的同時,我們先要解決人員的分配問題。個人建議是管線上銷售的儘量專管線上銷售,管線下銷售的專管線下銷售。兩者通過不同的專業培訓已達到適應市場需求。

第三、對於配合自己實體店銷售而存在的線上網店銷售,你的客服人員素質非常重要,一定要有耐心和良好的親和力。對於線上人員在選擇銷售人員時一定要選擇那些相對寫作水平比較好,溝通能力比較強的人來坐鎮。

第四、對於實體店銷售一定要拓寬自己產品銷售渠道和銷售途徑,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儘量多開一家店。而店面的選擇在於精而不在於多。黃金選址非常重要,儘量選擇一些人流量大的十字路口或者學校附近或者大型商場或者市場附近,這樣的地方通常情況下生意都不會差。

第五、要做好實體店銷售,要做好你的各個門店終端的管理工作。所有門店都要統一管理,最好成立公司來達到統一管理這一目的。統一給員工培訓企業的戰略、經營理念、針對不同崗位的人員再做精細化培訓,甚至一對一培訓,提高人員素質來最終達到管理提升和各個實體店盈利。

第六、給自己實體店的管理人員以及所有人員上績效管理,建立良好的福利以及獎勵機制,把員工當人看,把任務量層層分解下去。超過完成任務量就做超額獎勵,按期完成任務量就發放全額績效工資,沒有完成任務就扣除績效對應工資。形成有競爭力的學習型團隊,那麼相信員工都會爭先恐後的去提升自己、賣力銷售。


暖心專業金融


說起實體店,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哀鴻遍野”,二十年前,一個“驕傲”的小夥子說,電子商務將會給實體經濟帶來巨大的衝擊,於是二十年後,實體店倒閉了一半,這個人就是馬雲,但是他不是我們這次要說的重點,重點是,實體經濟在20年前就已經註定要被電子商務帶來巨大的衝擊,這已經成為了事實,現在實體店還要面臨新零售等各種新模式的衝擊。

然而在今年的開端,實體店再一次受到了疫情的影響,毫無疑問,這次疫情的出現對實體店的影響是巨大的,不知道有多少實體店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內“輸掉了”一年的利潤,接下來的日子將會變得異常艱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一批實體店很有可能會就此倒下,目前他們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房租,而且在疫情期間,僅有的消費空間還被電子商務大量“霸佔”,很多人都在問,今年的實體店還有做下去的必要嗎?

我個人認為,做肯定是可以做得,無論實體店受到怎樣的衝擊,實體店必須要存在,也必然會存在,只是存在的難度會變得更大而已,消費者雖然偏向於電子商務,但是對於實體店的需求是肯定的,你不可能說需要用抽紙的時候去網上購買,然後等幾天再用,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實體店的優勢依然存在,但是劣勢也暴露在人們的眼光之下。

只要實體店還有一絲優勢,那麼他都有存在的必要。此外,疫情的衝擊其實是短暫性的,有很多實體店的店主並非是撐不下去,而是不敢再繼續撐下去,因為他們開店是個人投資,也就是說所有的風險其實都是屬於個人承擔的,這些人根沒有膽量或者沒有能力去冒這麼大的風險投資。說到底,小門店也就是房租費比較嚇人罷了,再嚇人一個月也就幾千元,能多到哪裡去?疫情能持續幾個月?

其實他們只是被一個問題給困惑住了,那就是到底要不要堅持下去。這才是問題的根本原因,有些三線城市的門面費才三千元,但是基本生活物資價格卻已經和一線城市保持基本平等,一瓶農夫山泉在北京賣兩塊,誰敢賣高價?在三線城市依然是兩塊錢,但是你的成本卻要比一線城市低很多,憑什麼不做?你先天就有優勢,完全沒有必要去放棄。你要說拿北京的火鍋店來和三線城市的火鍋店來比之類的話,那就當我沒說。

說白了,其實現在各個城市的生活消費真的都是一樣的,除了交通費用和房租費用等沒有固定價格的開銷。其他都是一樣的,三線城市的白菜賣5塊錢一斤,難道到了北京的菜場就變成了50塊一斤?這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說實體店依然有做下去的必要,而且目前沒有任何行業可以完全取代實體店,我說的是完全取代。對此,大家還有什麼更好的看法嗎?如果有的話,一定要記得和大家分享哦。


卓聚樂學


不要忘記實業興國!當然可以做,而且比前幾年更有機會,要看好國家的產業政策,現在是拉動內需的最佳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