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糾正孩子的壞習慣,有哪些好方法?

張夏


糾正孩子壞習慣的“四大法寶”

壞習慣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攔路虎”。我有“四大法寶”幫助寶爸寶媽們及時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一、發揮榜樣的示範作用

孩子不講衛生。如吃東西之前不洗手;吃完東西后,把手直接在衣服上一抹;不愛刷牙,好幾天才刷一次……如何糾正孩子的這些壞習慣呢?讀小故事《講衛生的大白兔》,聽兒歌《洗手歌》,唱兒歌《刷牙歌》,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故事、兒歌,正面引導,給孩子展示正確的做法。邀請鄰居、朋友或親戚家講衛生的“小客人”來家裡做客。當著孩子的面,及時誇獎飯前洗手的“小客人”,給孩子樹立榜樣。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在榜樣的示範作用下,能慢慢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二、建立賞罰規則

以鼓勵為主,懲罰為輔。寶爸寶媽要有一雙善於發現孩子點滴進步的眼睛,及時表揚鼓勵。表揚可以是語言的,但要具體如“要吃飯了,你把手洗得真白”;要睡覺了,“你把牙刷得真白,你的牙就不生病了”。也可以用孩子喜歡的方式來揚,如給孩子一個擁抱;和孩子擊個掌,作為鼓勵。孩子的壞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糾正的,有時如果孩子違反了規則,就要給予適當的懲罰,如減少玩耍、遊戲的時間。以此,幫助他強化正確的行為習慣。懲罰不是目的,而是幫助孩子糾正壞習慣的一種方法。

三、孩子的家長要反省自己。

孩子是父母的折光鏡。正如托爾斯泰所言“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所以,父母要反思孩子身上的壞習慣,是不是大人身上也有。如果有,那我們大人先糾正自己身上的壞習慣,因為“育人先育己”,才能幫助孩子糾正他的壞習慣。

四、家校合力

共同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家長要及時和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溝通,把孩子在學習上的壞習慣,如寫作業拖沓,在家裡不愛讀課外書等,積極聽取老師的建議,共同協作能更好地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培養好習慣”。而糾正孩子的壞習慣是一個緩慢、逐漸的過程,其間孩子有可能重蹈覆轍,壞習慣反覆出現。這更需要父母多一份耐心,多一份鼓勵。



歲月嗨


大家好,我是一個頭條創作者,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提問,在答題方面,我有著豐富的經驗 ,以下是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如何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我已經從事了15年的教育工作,根據我的經驗,與你和今天的頭條朋友們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我記得2008年在一家專業培訓機構工作的時候,我們班有一個14歲的男孩,他的成績是全班倒數第五。一天,我媽媽帶他去了我們的中心,我接待了她。在他母親解釋後,我瞭解了大致的情況,但為了更好地幫助男孩,並更多地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我和他媽媽一起去看望他負責學校的老師。後來,我得知這個孩子已經在學校開始早戀了。他在學校也有一個女朋友。在他所謂的女朋友和其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影響下,他經常去網吧、遊戲廳、KTV和其他成人娛樂場所,導致他的成績從班上的前五名降到了倒數五名。作為一個母親,他在知道了事件的原因後非常難過,完全處於困惑的狀態。他問我還能做什麼來幫助他的孩子!

  我想了十分鐘,告訴他我會盡力幫助他,給孩子一個機會,所以我成了孩子課外學習的第一位老師。錄取學生後,我從孩子的內心、學科、社會地位等方面制定了詳細的教學和訓練計劃。

  首先:我會從孩子的內心開始,以朋友的形式和孩子交流,這樣他就能很快接受我,讓我成為他無話可說的朋友,讓他平時對自己感到不公平和委屈,還有一個人可以和我說話。兩週後,我發現他願意和我談論學校裡的人和事,這表明他已經接受了我,所以我會趁熱打鐵,和他交流學習的重要性!

  第二:學習的問題,因為孩子的基礎很好,只是最近半個學期的問題,所以我帶他去了三個地方做朋友,第一個市場,第二個工廠,第三個高檔辦公室!在三個地方我讓他明白了他未來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以及他將承擔什麼樣的家庭和社會責任。市場通常是一群具有高中以下教育背景的人。大多數工廠是中學、職業學校、高級辦公樓,以及有本科或高等教育背景的人聚集的地方。讓他自己去理解和體驗,去理解這裡的人和事,慢慢地他會意識到他能給未來帶來什麼,以及他能從現在的學習中得到什麼。

  第三:我發現我已經知道他的年齡和他學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我開始按照之前的輔導計劃輔導他。慢慢地,他平時的表現和學習成績顯著提高。我仍然記得他的期中和期末試卷。後來,孩子終於走上了正確的道路,理解了不同的時期,不得不做不同的事情。在此期間,我還給他樹立了什麼是榜樣和價值觀的觀念。後來,孩子的成績一直很好。

以上就是屬於我個人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開開心心的做頭條,頭條作品能更進一步,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回答,謝謝大家!


夢想創業課堂—梁敏如


樓主你好,針對你提出來的,如何糾正孩子的壞習慣,本人從事了十五年的教育工作,按照我的經驗和你以及今日頭條朋友分享一下,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記得在2008年的時候我在一家專業的培訓機構上班,當時我班上有一個14歲的男孩,學習成績是他所在學校班級的倒數第五名,一天母親帶著他來到我們中心,我接待了她,通過他媽媽的講解以後,我瞭解了大概的情況,但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幫助到這個男孩,也為了更為深入的瞭解這個孩子的學習情況,我和他的母親一起去拜訪他的學校班主任老師,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個孩子在學校已經開始早戀了,在學校還有一個女朋友,在他這個所謂的女朋友以及其他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影響下,他經常出入網吧,遊戲廳,KTV等成人娛樂場所,才導致了他的成績從班級的前五名落到倒數第五,作為母親他知道事情原因後很心痛,完全是一個懵的狀態了,他問了我一句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他的孩子!

我思考了十分鐘告訴他我盡我最大的努力幫助他,給孩子一個機會,於是我就成了這個孩子在課外學習的第一個老師,我接受這個學員以後我從孩子的心裡,學科,社會狀態等等我做了詳細的教學培養計劃!

第一:我先從孩子的心裡出發,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溝通,讓他能夠快速的接納我,讓我成為他無話不說的朋友,讓他平時感覺對自己不公平,委屈的地方,有一個人可以來傾訴,通過兩週時間我發現他願意和我說學校的人和事,說明他已經接受我了,我於是就趁熱打鐵和他溝通學習的重要性!

第二:學習的問題了,因為孩子的基礎很好,只是最近半個學期才出現了問題,所以我以朋友方式帶他去了三個地方,第一個菜場,第二個工廠,第三個高檔寫字樓!三個地方我讓他明白了將來他要什麼樣的生活,和承擔什麼樣的家庭以及社會責任,菜場一般都是高中以下的學歷人群,工廠多數是中專,職業學校的學歷人群,高檔寫字樓,是本科或者說更高學歷人群聚集的地方,讓他自己去明白和體會,自己去領悟這裡面的人和事,慢慢他就體會到了從現在學習中能夠為將來帶來什麼了,能夠得到什麼了!

第三:就是我發現已經知道了目前他的年齡階段,以及學生時代最為重要的是什麼了,我就開始按照之前的補習計劃給他開始了輔導,慢慢的他平時的表現和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我還記得當初他的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的試卷。

後來孩子終於走向了正確道路,明白了不同時期,要做不同時期的事情,在此期間我又給他樹立了什麼是榜樣價值觀概念,後來孩子的成績就一直很穩定了,逐漸提升到了原來的學習成績,當然後來這個學生從華東師範大學畢業了,走上了工作崗位,當然在我也成為了他很好的朋友!最後,其實幫助孩子糾正壞的習慣,就是要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為他無話不說的好朋友,讓他認為你是他的傾訴對象,從而您給他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希望我這個以此為豪的教育經歷能夠幫助到你,能夠幫助到需要幫助的家長朋友們!也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夠分享你們的經驗,謝謝!


James海峰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能更好地與自己合作,首先要從關注改變他,轉變到關注改善你與他的關係上來。有些父母一聽到有人“告狀”或看到孩子行為不軌,就會大出手腳,恨鐵不成鋼。實際上,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天都會有一兩次不禮貌或不良行為,此時家長如果不分場合,不分情況,逐一加以糾正,結果只能是讓家長和孩子雙方都感覺不舒服。

  家長感覺自己是一個壞媽媽或壞爸爸,孩子則感覺自己什麼事情都不能做,從而不敢嘗試或產生自卑心理。家長費了很多時間精力做的糾正工作,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正確的做法是,每天都給孩子一到兩次正面積極的回應,或者在特定的某件事上給予表揚,用肯定的態度愛護和關心,一個鼓勵的眼神或一句簡單的表揚都要勝過一堆喋喋不休的指責或過分的物質獎勵。因為孩子是愛表現的,只需輕輕一誇,孩子就會高興,精神上都得到滿足。家長還可以每天抽出時間來和孩子玩一會兒他喜歡的遊戲,這對改善家長與孩子的關係非常有幫助。只有關係改善了,孩子的不良行為才容易改善。


武漢新東方烹飪123


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些叛逆,不會輕易聽從他人的意見,這是正常的現象。對於孩子壞習慣的解決,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家長要如何對待孩子呢?

第一,認可並且接納孩子,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都會有一些自己的個性。

孩子在青春期,如果表現得像一個乖寶寶,什麼都聽大人的,那才應該擔心呢。家長也不要太過擔心,不要因為孩子的壞習慣,就著急上火,對孩子太嚴厲。

太強硬的去糾正孩子,容易和父母發生衝突,形成對立的局面,這樣孩子遇到問題,就更不會和父母溝通了。

第二,給孩子理解,尊重,還有適當的選擇權,對待孩子要“有緊有松”。

其實孩子從小就有好多想法,但是父母總是會認為孩子小沒有主見,總是替孩子選擇,孩子不喜歡,孩子就會越來越叛逆,就算覺得你的是對的,也要跟你對著幹不聽你的,不讓讓大人如意。

在學習上,必須對孩子“緊”一些,不喜歡也要學習。在生活上,一些喜好的選擇,就完全可以“松”一些。“鬆緊”結合,孩子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第三,做孩子心靈的港灣,充滿了理解和支持。少一些嘮叨,多一些鼓勵。

不要求孩子事事完美,做好了不鼓勵,有毛病家長說個不停,孩子不能接受這種不公平的事情。青春期的孩子,她們情緒和情感更豐富也更復雜,所以你們要特別注意這一點,要多鼓勵、少批評。

第四,網課期間,孩子們的學習狀態都不會太好,試著改變學習環境。

1.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不要只說孩子,自己也要做到。

2.在生活中的小事上培養孩子的耐心。


櫻老師創意美術


上網課的方式確實暴露出來很多孩子上課方面的問題,我家的孩子現在上大班,疫情期間英語課是網課的方式上的,發現孩子非常好動聽課不認真還總是發呆轉椅子玩,最開始的時候每次都要看著他,越看他上課越生氣,一次直接不讓他上把他說哭了,後來因為這件事我也後悔來,改變了方式,用積極鼓勵他,告訴他上課認真,勇於回答問題,鼓勵了之後並且不再陪著他一起上課,反而上課比之前認真了回答問題聲音也大了。

1.我們可以先和孩子說一下上課的時候要怎麼做,他可能最開始的時候是不聽的,還會各種小動作小習慣,那我們也先不批評他,可以鼓勵他,你今天聽課很認真,就動了三次,很棒,第二天再繼續鼓勵,你比昨天動的又少了哦,更棒了,他收到的都是積極的肯定,慢慢的也會想做的更好。

2.培養孩子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我們越是看著他他可能越緊張不知道怎麼做,放開手放他慢慢的自己學習,如果不放心可以陪著他,那陪著他的時候我們也要遵守上課的紀律,不看手機,不批評孩子,可以選擇看書,這樣有意義的陪伴方式。

3.多鼓勵孩子,比如一些積極的獎勵,以一週或是幾天為單位。


格調1130


作為父母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對於孩子的不良習慣,你過多的苛責與糾正,本身對孩子就是一個負面心理暗示,反而會擴大其缺點的存在感。

尊重和理解是教育的土壤,它們的主要成分就是“接納”。因此,教育時,父母不能讓孩子先否定自己,要試著接納孩子的缺點。

採用加固正確的行為方式,這個過程最好能做到毫無痕跡,不讓孩子察覺到你在糾正他。比手“孩子吃手”,我們不要過多說教,輕輕拿開孩子的手就可以了,給孩子一些時間,自行理解,慢慢消化。而對於一些如“膽小”之類的行為習慣,父母應該更多的從自身找原因,一般這種性格的形成,通常與家庭對孩子“溺愛”或“過度保護”分不開。準備幫孩子克服“膽小”的心理障礙前,請耐心而逐步地自查並消除自身的因素,為孩子膽子慢慢大起來推波助瀾。

不當眾議論並批評孩子不良行為習慣,更不要強行讓孩子改變缺點。別一察覺孩子缺點,就恨不得一夜之間把缺點從孩子身上拎走,要明白,缺點得到改善,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你要善於發現孩子正在“努力改變”的細節,並及時給予肯定,然後強化其“好”的一面,忽略其“弱”的一面,這樣子,孩子的優點才會慢慢擴大,缺點才能逐漸縮小,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會有所改變。

父母要理解,寬容,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你是在幫助他,慢慢地去改變,用心去呵護。


行情分析大師


1,家長要做好心理和時間的準備。

2,第一步,21天破立行動(科學研究,人的行為一般可在21天養成習慣)

首先是破,在持續的21天裡,家長必須儘量限制孩子的壞習慣行為,首先打破孩子已養成的壞習慣依賴心理;

第二是立,即讓孩子明確什麼是正確的行為,並從時間,時限,行動標準等方面規範孩子行為,要求越具體,孩子的行動力越強 ,信心和成就感越足,幫助孩子愉快的建立良好習慣條件反射。

第三,在21天計劃中,對孩子只鼓勵不打擊,嚴格提要求但允許犯錯,切記錯了必須改正改對才過關。

3,第二步,30天鞏固行動

第一階段已經讓孩子從行動上接受了好習慣,接下來要從心理上建設好習慣。

建立獎罰制度,每天檢查,做的好不僅表揚鼓勵更要有一定物質獎勵(如集滿五天星就滿足孩子一個小心願),表現欠佳,則扣罰兩天星(罰比獎稍重一點,孩子主動改正可減輕處罰)

4,兩個階段結束,和孩子一起慶祝他取得的成績,要有儀式感。

相信只要家長有信心能堅持,我們一定收穫優秀的孩子!


博文記憶


糾正孩子的壞習慣,不容易。

孩子的壞習慣,有的源於家長。

俗話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那什麼是起跑線?

我感覺家長才是起跑線。

如果孩子有拖拉,起床慢,洗澡慢等習慣,

我們可以先反省下作為父母,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行為?

第一,如果可以,家長先養成好習慣。

所謂身體力行,言傳身教。

如果你每晚12點以後睡覺,

要求孩子10點前睡覺,

孩子就不服氣。

為什麼你可以那麼遲睡覺?

第二,和孩子一起,達成一致,並做承諾。

比如孩子和媽媽,都愛吃零食,長的胖,

那一起商量下,怎麼少吃,吃幾次,數量多少,怎麼遞減,如果沒達到,媽媽和孩子各受什麼懲罰。

第三,要慢!慢!慢!

習慣的改變,一定是先意識到,再做調整,

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

也不可能一口減成廋子。

每次改一點點,

當我們發現,孩子有一點點正向變化時,

父母有針對性的鼓勵,

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包容。

比如:孩子作業比之前提前完成了20分鐘,

孩子整理了自己的衣物,

孩子吃了平時不愛吃的蔬菜,

家長及時觀察到,並進行反饋。

不斷地加強正信號,

好習慣慢慢就有了。

和自己比,每天進步一點點。


蠻媽


情緒都是互相干擾的,父母的日常習慣和態度以及情緒,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而且孩子們也是有自尊心的,他們甚至會覺得和父母,爺爺奶奶都是平等,如果一味的居高臨下的批評和責罵,只會讓孩子們失去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逐漸讓孩子放棄和父母溝通的機會,情況也只會越來越糟。

作為父母,首先,要學會去管理自己的情緒,大人都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如何給孩子帶來正向的引導呢?其次,打罵孩子是最不可取的,會讓孩子也開始學著用暴力去解決問題,這是非常危險的。

個人認為,要放低姿態,平等對話,用和平一些的語氣換一種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先冷靜下來,她發脾氣,發現情緒的時候,父母儘量保持冷靜,等她情緒穩定一些的時候,送上一杯水,或者一些肢體上的接觸,例如蹲下來摟著她,或者抱她坐在腿上,一些肢體的接觸可以很大程度緩解激動的情緒。然後將問題和孩子進行溝通。整個過程中,父母情緒的控制是最重要的。所以要管理孩子,先要管好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