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部分人都不存錢還要去貸款花錢,那銀行裡的錢是哪裡來的?

餘成沛


首先,要確認一個概念,不是說只有一個人去銀行存了錢,才算是銀行有了儲蓄。

比如,養老金系統,一部分會通過一系列的產品,最終到銀行手裡。

我們先說儲蓄本身,一些人只花錢不存錢,在特定的消費和金融模式下,也是在增加其他人的儲蓄能力。

舉例:

小明賺了100塊,花了100塊,小明並沒有儲蓄。而小明花掉的100塊,會成為其他人的收入,我們把其他人總結為一個人,小紅。

小紅拿了這100塊,也可能存了,也可能沒有存成為了另一個人小青的收入。

每個人收入都是100塊錢,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儲蓄能力都是100塊錢。

這時候小明去銀行貸款了,假設10%給了他10塊錢貸款,去除微薄的利息,現在小明可以花掉110塊。

小紅收入變成了110塊,也去貸款,同樣的比例,小紅現在可以花121塊。

然後小青收入變成了121塊,也去貸款,有了133塊。

以此類推,在美國這種貸款和提前消費的國家,錢的流動是持續遞增的。從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小青繼續往下傳遞,那麼每個人的消費,也就是存款能力是遞增的。所以在這樣的消費和金融模式下,只要經濟在發展,存款能力是沒有問題的。

當經濟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發生斷崖式的崩潰,比如2008年次貸危機,就是房產市場產生了下跌,小明,小紅和小青的房子不值錢了,銀行收不回來款,開始造成了CDO市場的崩盤,繼而引發整個金融市場的環環崩潰。

另外,傳統理念上,銀行把款子借出去,就形成了債務,暫時沒了那筆錢。而美國銀行是可以將債務打包,賣給華爾街。這樣銀行既可以馬上得到錢,也可以轉移風險,例如剛才提到的CDO,CDS。

還有repo,銀行可以通過回購和逆回購等多種方式進行大量融資。

在美國,有很多種方式可以讓銀行不停得到週轉的資金。

最後,就是銀行實在沒錢了,比如現在的情況。那麼美聯儲就是開始印鈔票,通過各種方式把錢注入銀行。

舉個例子,

美聯儲大量購買國債,國債是美國財政部發布的,而財政部是政府部門,沒有儲蓄功能,所以拿到錢以後,要存在下面的銀行裡。實際上也就是美聯儲印錢給了銀行,只不過通過了購買國債的方法,順便打壓一下國債的利潤,降低借貸基準利率的同時,把投資者擠出國債市場。

所以,回答你的問題:

美國老百姓雖然儲蓄比例不如中國,但其特定的經濟模式,加上多樣化的金融產品,維持了美國銀行的美元流動性。而每次出現美元的流動性問題,美聯儲也總是可以通過印錢等各種政策手段去解決掉,至少表面上解決了。

笑談一面:談笑間瞭解金融,歡迎大家來坐坐


笑談一面


個人儲蓄低,不代表銀行就沒有存款,另外銀行還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融資。

銀行將錢放大

銀行會通過存款業務支付少量利息吸收存款獲得資金,這些資金又被用於投資獲得更大的回報。其中就通過放貸,賺取更高利息,這中間存貸差就是銀行的收益。所以你借的錢就是別人的存款。

通過這個機制銀行可以將錢放大,你借到到錢使用後,別人又把錢存入銀行。銀行只留下少部分錢,其餘的再次放貸、投資。如果每次留下10%的錢,這百分之10就是存款準備金,通過銀行一系列運作100塊就被放大到1000。這也是新聞上經常說央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控制市場上的流通貨幣。

你的債是別人的資產

平常使用的信用卡貸款、花唄分期等產品,你向他們借錢一定時間需要還本付息,機構就可以把貸款通過資產證券化做成債券放到市場上賣。債券投資者,通過買債券獲得一定的收益,這個收益就是你要還的利息中一小部分比如5%,而你借貸實際需要支付百分之十幾的利息。通過這個利率差機構就可以賺到錢,而且通過發行債券後又能融到一筆錢,繼續可以借貸給別人,再發債融錢。


不斷修正觀念


印鈔票!


手機用戶70001068589


美國人的超前消費的習慣,是來自商家的誘感,而貸款是需要付出利息的,所以很多人就成了月光族。銀行也就成了最大的債主。


雨後滴水


印出來的


今昔所付明日所依


自費的沒資格討論人家的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