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介紹一下秦朝的什伍連坐制?很具體很具體的?

用戶3222852378262


什伍連坐法是我國古代,統治階級管理和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種專制手段,在當時戰亂四起,民不聊生的時代背景下是一種卓有成效的行政手段。按字面的意思來看,什伍連坐法是什伍制和連坐法的結合體。戰國時,此項制度由於商鞅在秦國變法採用而聞名於世。在商鞅變法中,什伍連坐制度是我國連坐制度形成的標誌。

首先,什伍制在古代是普遍的使用於軍隊之中,作為軍隊最基層的班組單位,是軍隊管理能夠令行禁止的根本保證,是一支軍隊戰鬥力的有效保證。而連坐制最開始是用於專門的穩定社會基層,管理戶籍的法令條例,對我國封建專制在限制人身自由方面起了關鍵的作用。

而商鞅在秦國的變法運動中,將兩者有機的結合了起來,為秦國打造一支橫掃六國全民皆兵的戰兵隊伍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此項法令的實行,有力地保證了秦軍將士同仇敵愾、強悍無匹的戰鬥力。在軍隊中五人為伍,十人為什,而在地方五家為伍,十伍為裡的編戶制度裡伍內每人都有檢舉犯罪之責任。什伍之中,一家有罪,其餘各家均應告發,否則將連同懲罰。

由於當時的生產力低下,人口數量不足,秦朝實行的是郡縣徵兵制,只保留少量的常備軍,其他的作戰單位是在戰時臨時募集的,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因此兵役制的特點將什伍制和連坐法有效的結合在了一起,因為管理的對象都是同一群人,而且同村同鄉的鄰居編制在同伍同隊之中。

小史認為:這種融合了鄉情乃至血緣關係的編伍之法,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同生共死不拋棄不放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效果,極大地保證了隊伍的戰鬥力,可以說是秦國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一大法寶。


西域攪史棍


要想討論什伍連坐制度,首先要知道什伍為何物。

一般認為,五家為伍,十家為什。“五家為伍”是沒什麼問題的,伍是最基層的地方組織; 但“十家為什”這種說法卻值得商榷。

在《史記》和《續漢書》中,均存在“十家為什”的說法,但云夢秦簡出土以後,十家為什的說法就受到了質疑。

雲夢秦簡多次提到“伍”,“伍人”的說法,卻沒有“十家為什”的“什”,因此,史學家開始對“十家為什”進行進一步的考證。最後得出結論說,秦朝時期的確存在“什”這一基層組織,但“什”卻不是十家,而是五十家。

當然,我們只要知道什伍的確是秦朝的基層組織就行了,至於“什伍”究竟是什麼概念對我們瞭解什伍連坐制度並無阻礙。這裡說五十家為什也只是一家之言,並無公認。

首先來說,什伍連坐是在裡的範圍內進行的,一里百家,所以裡是比什伍大一些的基層單位。

連坐根據對象分為兩種,一種是是對犯人所在的裡的里正和所在伍的伍長進行處罰,一種是是對犯人所在的裡內居民的處罰。也就是說,有些罪或者是問題,里正和伍長受連坐,一些罪則是對裡內的居民以家以戶為單位甄選處罰,屬於純粹的什伍連坐。

第二種又分三個層次,一是對家屬的連坐;第二是對伍內其他四家的連坐;第三就是對裡內伍外的人的處罰,這種情況較少,非大過不會實行,荊軻刺秦王后,秦王憤怒,滅了一里之人。同一裡之人相互之間有檢舉責任,同時,因為有檢舉之責,犯事後,同一裡甚至同一伍內的人連坐程度是不同的,有些事則不會連坐。

這裡僅就連坐制度進行簡單的描述,至於何種罪受何種處罰,連坐到何種程度,實在是一件複雜之事,三言兩語難以講清,更何況記載較少,有頗多不明之處,是否為真還需商榷。

這裡就不再贅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