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敢於對十一國宣戰,為什麼後人對其評價“如此不堪”?

珠峰玉鶴


公元1900年,同樣是個庚子年,慈禧老妖婆做出了一件近乎瘋狂但又似乎很有面子的事情,最終闖下大禍。同時對十一國宣戰,並在《萬國宣戰詔書》中昭示:

洋人欺我太甚,竟至國之將亡,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何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

為什麼慈禧老妖婆向十一國宣戰,後人對其評價如此不堪呢?因為她為了一己私慾,為了自己手裡的權利不被分散,把國家推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公車上書,百日維新之後,慈禧老妖婆重新垂簾聽政,並打算另立新君,廢掉不聽話的光緒皇帝。然而各國公使大臣都青睞光緒,對戊戌變法中光緒的表現和政策大加贊同,對此極力反對廢掉光緒。一邊是慈禧老妖婆想廢光緒,一邊是洋人支持光緒,不相上下,誰也勸服不了誰。

就在這關鍵時刻,一封電報堅定了慈禧老妖婆的廢帝決心。原來端郡王偽造了一個列強歸政照會,說列強公開支持光緒皇帝,要求慈禧歸還權利。終於老妖婆老羞成怒了,破罐子破摔,不顧國家利益,決心和支持光緒的洋人大幹一場。

無獨有偶,正碰上天津的義和團形成了氣候,並且喊出口號“扶清滅洋”。慈禧老妖婆決定利用“刀槍不入”的義和團和洋人開戰,一來解決了趾高氣揚的洋人,二來也順勢消滅了義和團這個心腹大患,真是兩全其美。


最終可想而知,首都北京被八國聯軍佔領,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而慈禧老妖婆卻為了活命,提出了遺臭萬年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口號,而想而知,肯定會被後人評價如此不堪。

【作者寄語:我是子曰讀歷史,喜歡我的小夥伴,點贊關注加留言。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