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行很漫長,宇航員的便便,需要變成食物

宇宙的尺寸,遠超人類的認知。

未來人類探索火星,至少需要在太空生存數年,全體船員的食物非常珍貴,但是火箭燃料也很昂貴,必須減少額外的重量,才能確保太空旅行的正常運行。


太空旅行很漫長,宇航員的便便,需要變成食物


宇航員需要想方設法制造食物:

為了減輕火箭重量,宇航員需要儘可能少攜帶物品,對於必須的食物,宇航員需要想辦法自給自足。

目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太空種植食物,利用植物的生長,不斷獲得食物,這樣可以利用較少的空間,獲得充足的食物。

在國際空間站,宇航員已經成功種植生菜,並進行了食用。


太空旅行很漫長,宇航員的便便,需要變成食物


然而種植農作物,並不能100%確保食物供應,宇航員需要尋找額外的計劃。

《火星救援》電影中,留在火星的宇航員利用隊員的真空密封糞便,提供給農作物養料,從而種植食物。

事實上,宇航員的便便,或許是長期太空生存的關鍵。


太空旅行很漫長,宇航員的便便,需要變成食物


宇航員便便的再利用,並非將其製作為食物:

利用宇航員糞便,並非將其製作成食物,科學家發現利用糞便作為養料,種植農作物後,宇航員只能食用極少的部分,糞便中絕大多數的養料都被浪費。

因此,一種全新的再利用方式出現。


太空旅行很漫長,宇航員的便便,需要變成食物


科學家發現,宇航員可以利用糞便,高效培養食用菌,從而可以高效利用糞便中的營養。

宇航員可以將糞便中的氮氣、甲烷等物質,培養細菌,其餘物質培養農作物,這樣就可以在太空創造兩種食物。

科學家計劃培養蛋白質含量高的細菌,從而可以形成糊狀物,這類細菌不能提供足夠的熱量,但是高蛋白依舊對宇航員有利。


太空旅行很漫長,宇航員的便便,需要變成食物


研究人員表示,這類細菌甚至可以種植到宇航員的食物上,從而增加宇航員食物的營養。

該項目處於研究階段,研究團隊正在研發可以分離糞便營養物質的分離機,同時還需要培養細菌,在合適的培養槽中,確保細菌能夠正常生長。


太空旅行很漫長,宇航員的便便,需要變成食物


宇航員的吃喝:

食物來源、水的來源,都是長期太空旅行需要考慮的事情。

耗資2.5億美元的太空廢水回收系統,可以將宇航員的尿液、汗液轉化為飲用水,這種飲用水非常優質,可以在太空,地球上正常飲用,當然正常人一般不會購買這類淨化水。

太空旅行對於人類來說過於漫長,也過於獨立,人類只有找到物盡其用的回收計劃,才能低消耗到達遙遠的太空。


太空旅行很漫長,宇航員的便便,需要變成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