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宏志:讀書沒有讓我在現實生活中變得豁達和從容


有朋友問我:讀書讓我孤獨,但是卻並沒有讓我更好的融入集體。是我讀的不夠多,不夠透,不夠誠實嗎。”

我是這麼認為的:雖然讀書沒有讓我更好的融入集體,但是它給了我更大的選擇集體的自由,我如果不看書,或只看少量書,那麼我的生活圈子無論從物理意義還是地理意義,無論從選擇交談的對象,它給了我一個認識新的集體的可能性,但是對我如何理解人性變得豁達還是有幫助。


詹宏志:讀書沒有讓我在現實生活中變得豁達和從容


我們每尋找的一本書,不管它是什麼書,裡面都有一點點自我改良的動機,有的人書只能看到這裡,這是一個不幸,不是不道德,是因為某種姻緣,他能讀的書到這裡,每個人都盡了力,讀書的高明與否是有點因緣的,同樣的,不讀書也有很厲害的人物。很多著名的企業家,他們其實是不讀書的,但他們不是沒有求知的熱情,他只是不用這個法子,他可能就是通過吃飯聊天,聊到最後他可能就有吸星大法把你所知道的吸去。有一個養蜂的理論:蜜蜂去採蜜,卻意外造成了授粉效果,養蜂的人跟種果樹的人,他們之間應該形成怎樣的一個勞動合同關係,然而這個坐在書房裡是沒有答案的,但實際做了調查發現,原來世界上真有這樣的交易,這其實也說明了市場比知識更聰明。讀書是我們跟世界打交道的其中一種方法,他並不比別的方法更高明。


詹宏志:讀書沒有讓我在現實生活中變得豁達和從容


同時我們有時候還要小心,有時我們過度高估了讀書,音樂,藝術所謂正面陶冶的功能,讀書真的會讓你更寬容更平和嗎,真的不太一定,與其取決於讀書對你的改變,不如取決你本來的性格。一百年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在一戰的歐洲戰場上,西線是一個很恐怖的戰線,雙方來回搶奪死傷無數,那個年頭,有這麼一個士兵,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仍然保持著一個高度的閱讀興趣,他的軍大衣口袋裡總是塞著書,而且都還是不簡單的書,都是一些關於藝術,美學的書,然後書上還有劃線,後來這個人在戰爭結束之後依舊保持自己閱讀的興趣,然後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圖書館,總共有一萬多冊,其中有幾千本是劃線的,這個人就是希特勒。

讀書有讓他變得更好嗎,讀書有讓他沒有變成一個沒有殘暴的有偏狹觀念的人嗎,讀書不是能讓人看的開,更瞭解世界的多樣性嗎,恐怕不一定。可能希特勒一開是什麼樣的性格,就決定他選擇什麼樣的書,他喜歡的書會越來越構成一個部落,他在精神上可能就沒辦法走出那一個城堡。


詹宏志:讀書沒有讓我在現實生活中變得豁達和從容

我們都聽過歷史上有很多的暴君都是喜歡讀書的人,他們不僅喜歡讀書他也喜歡別人讀他的書,千萬不要以為讀書讓你比變成一個多麼好的人,真的不是很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