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未敢忘憂國,商女也知亡國恨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唐代詩人杜牧的《泊秦淮》,寫出了世人對風塵女子的看法。

位卑未敢忘憂國,商女也知亡國恨

說歌女們不知道國破家亡的遺憾和苦難,在國破家亡的時候,還唱著醉生夢死的靡靡之音,將歌女們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但也有這樣一些風塵奇女子縱然身在秦淮河邊,長板橋頭的水榭歌臺,身在泥淖也依然仰望星空,她們的家國情懷至今仍然讓人感動。

1.柳如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作為秦淮八豔之首的柳如是,一生跌宕起伏。

先是一個60歲的大學士買為小妾,學士死後不為正妻所容,逐出家門。

後來流落到青樓賣唱,因為才貌雙全,俘獲了許多文人墨客的愛慕。

在松江與復社、東林黨人交往身後,常著儒服男裝,與諸人縱談時勢、和詩唱歌。

20歲的她與東林領袖錢謙益結合,傳為一時佳話。

柳如是才華橫溢,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牘》。

位卑未敢忘憂國,商女也知亡國恨

柳如是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對反清義無反顧,支持丈夫散盡家財,接濟南明王朝義軍。

明亡國後,柳如是勸錢謙益殉節,錢推託不同意,柳如是奮身投入荷花池,殉身未遂。

錢謙益降清任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後遭清廷猜忌被逐回鄉,鬱郁而死。

柳如是因不堪鄉黨混混侮辱,自縊而死。

近代作家徐天嘯曾評價"其志操之高潔,其舉動之慷慨,其言辭之委婉而激烈,非真愛國者不能。"


2.李香君:君臣不及一商女, 朝宗公子扇撕開。

李香君因孔尚任的《桃花扇》而為人熟知。

李香君出生書香門第,因父親陷入黨爭,家庭橫遭變故,墮入章臺柳巷,是南京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豔之一。

她精通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一不精,擅長彈唱《琵琶記》。

位卑未敢忘憂國,商女也知亡國恨


這樣的窈窕淑女,吸引了許多金陵城青年才俊的愛慕之心。

李香君16歲時,四大公子”之一的侯方域私定終身。

要給李香君贖身需要大筆錢財。

侯方域雖然身出名門,萬貫家財卻做不得主,更別提給青樓女子贖身。

奸臣阮大鋮為收買侯方域,主動託楊龍友墊付。

李香君得知真相後痛罵侯方域,向他揭露了阮大鋮的真面目。

後李香君變賣金銀首飾,湊錢還給阮大鋮,並且狠狠的羞辱了阮大鋮一頓。

阮大鋮雖也是比較有名氣的文人,但心腸歹毒。

位卑未敢忘憂國,商女也知亡國恨


明朝滅亡後,金陵城又成立了南明小朝廷,被崇禎罷官奪爵的阮大鋮被被任命為兵部尚書。

阮大鋮先用計逼走了侯方域,然後又強迫李香君另嫁他人。

早已經和侯方域海誓山盟的李香君,肯定不願意再嫁他人。

在成親當天,性情剛烈的李香君以死明志,鮮血濺在了侯方域送她的定情信物上。

這個定情信物就是侯方域祖傳的一把柄上等的鏤花象牙骨白絹面宮扇,李香君的血濺在扇子上猶如朵朵盛開的桃花,這就是《桃花扇》的由來。


位卑未敢忘憂國,商女也知亡國恨

李香君的剛烈,讓阮大鋮不敢再逼迫她另嫁他人。

他另施毒計,假傳聖旨把李香君召入宮中充當歌女,可以說永難有出宮之日。

沒過多久,清軍攻下金陵,南明滅亡。

李香君逃出皇宮後,歷經千辛萬苦的兩個人,幾經波折,終得重逢。

但國已破,何以為家?

在《桃花扇》中他們終於撕破了桃花扇,分別出家。

如果說妓女無情是職業要求,“士大夫之無恥,謂之國恥。”

商女亦知亡國恨,確實令許多文人士大夫汗顏。

林語堂先生在《為香君題詩》寫道:"香君一個娘子,血染桃花扇子,氣義照耀千古,羞殺鬚眉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