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阿斗?華融消金去年淨虧損2億,3家股東拒絕增資

扶不起的阿斗?華融消金去年淨虧損2億,3家股東拒絕增資

3月27日晚,合肥百貨發佈了2019年年度報告,並披露了聯營公司華融消費金融的業績。年報顯示,合肥百貨2019年因投資華融消費金融產生4553萬元虧損,較上期下降4839萬元。年報解釋稱,虧損是因為華融消費金融淨利潤變化所致。

扶不起的阿斗?華融消金去年淨虧損2億,3家股東拒絕增資

合肥百貨持有華融消費金融23%的股份,據此計算,華融消費金融2019年大約虧損2億元。

互金商業評論注意到,雖然背靠中國華融這棵大樹,但華融消金成立4年來業績一直不見起色,屬於典型的“扶不起的阿斗”。

2016年-2018年,華融消金的淨利潤分別為-3676萬元、1.05億元、1244萬元。2019年上半年,華融消費金融實現營業收入5.67億元,淨虧損1.77億元。

截至2019年9月末,華融消金總資產55.15億元,淨資產4.93億元,前三季度營業收入8.08億元,淨虧損1.88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7487萬元。

扶不起的阿斗?華融消金去年淨虧損2億,3家股東拒絕增資

在放款規模上,截至2018年末,華融消金全年累計放款304億元,年末貸款餘額77.8億元。截至2019年6月末,華融消金髮放貸款和墊款規模降至55.58億元;2019年前三個季度,華融消費金融累計放款178億元,三季度末貸款餘額54.8億元。

可見,2019年,華融消金放款額較2018年大幅下跌,貸款存量規模也下降了30%。華融消費金融放貸規模縮水、盈利狀況不佳可能跟其資產質量不佳有關。

截至2019年6月30日,華融資產轉移至表外核銷的貸款本金高達5.57億元,核銷利息和罰息1.08億元,合計6.65億元。轉移至表外的逾期收益4500萬元,罰息5713萬元,合計1.02億元。第三方評估機構對華融轉移至表外的逾期資產視為“無法回收”。如果以2019年6月末華融消金55.58億的貸款餘額計算,其壞賬水平達到了10%。

扶不起的阿斗?華融消金去年淨虧損2億,3家股東拒絕增資

華融消費金融的業績表現如此糟糕,以至於除了大股東之外的中小股東去年底集體拒絕支持公司進一步增資。

華融消金的大股東是響噹噹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華融”),成立於1999年11月,2015年10月30日,中國華融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截至2019年6月末,中國華融總資產達人民幣1.71萬億元,淨資產達1691.97億元;2019年上半年實現收入總額人民幣568億元,實現淨利潤28億元。

2015年9月,合肥百貨與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華強資產管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安徽新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聯合投資設立華融消費金融,於2016年1月正式運營,註冊資本60000萬元,中國華融出資3.3億元,持股比例33%;合肥百貨出資1.38億元,持股比例為23%;深圳華強出資7200萬元,佔比12%;新安資產出資6000萬元,佔比10%。

2017年,華融消費金融計劃將註冊資本從6億元增至16億元,當時,合肥百貨準備同步出資2.3億元,佔增資後註冊資本的23%,保證公司股份不被稀釋。但後來這次增資計劃並未實施。

2019年12月,華融消費金融又提出將註冊資本從6億元增至9億元的計劃。但這次,合肥百貨、深圳華強資產管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安徽新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先後宣佈放棄參加本次增資。

最後,華融消費金融的控股股東中國華融只好自己全額完成本次增資。

扶不起的阿斗?華融消金去年淨虧損2億,3家股東拒絕增資

此次增資前後股權結構如下:

扶不起的阿斗?華融消金去年淨虧損2億,3家股東拒絕增資

在持牌消費金融行業,這還是第一家提出增資被老股東嫌棄的公司。要知道,很多互聯網公司和實業巨頭想參股消費金融牌照而不得,有幸參股消費金融牌照的更不會甘願股份被稀釋,所以往往積極參與增資。2018年以來,包括馬上消費金融、招聯金融、中郵消金、興業消金在內的至少8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發起增資,老股東無一例外都選擇了跟進。

可以想象,華融消費金融經營有多糟糕,才讓老股東們拒絕增資的。

從公開信息裡也可以窺見華融消金的不順。2019年,華融消金被監管部門先後處罰了三次。

2019年1月,華融消費金融被央行處以罰款5萬元。央行合肥中心支行發佈的信息顯示,因華融消費金融違反央行徵信管理相關規定,央行對其開出罰款5萬元。

2019年11月14日,華融消金被安徽銀保監局罰款60萬元。處罰文件顯示,華融消費金融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消費貸款用途不合規,其二是違反審慎經營原則、形成重大風險。

2019年11月18日,時任華融消金總經理助理兼風險總監、風險管理部總經理章瓊也領到處罰,其對華融消費金融公司違反審慎經營原則、形成重大風險的違規行為負有直接責任,最終被給予警告並處罰款五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