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法,能避邪!

南宋書法雖幾乎全面歇菜,但若非要評其中名留青史的,估計唯有張即之了......他的書法不僅骨力清奇,且傳說還有“避邪”作用,且一字難求。


張即之作為南宋有巨大影響的書法大家其書法藝術具有自身的風格特色擺脫了北宋諸家而自成一家。董其昌評價張即之的書法藝術“運筆結字不沿襲前人”。張即之的書法藝術風格在不沿襲前人的基礎上取得重大突破,自成一家風骨。

此書法,能避邪!


張即之書法藝術最大的風格特色在於佈局縝密嚴謹工整、俊秀之中表現出筆力的道勁給人一種十分清朗的感覺。


張即之所書寫的大字主要汲取了顏真卿的骨架特點,顯得十分雄健而粗壯,並且顯示出豪邁的氣勢,因為書家用筆強勁渾厚,具有運筆流暢自如、精神煥發、雄渾豐腴的顯著特點。


此書法,能避邪!


張即之書寫的小字也具有渾厚的特點,但在渾厚之間介入輕細的筆畫使輕細的筆畫和粗重的筆墨之間相互映襯,往往在同一個字中兼用了粗細筆畫形成了筆墨的濃淡粗細變化無窮的景象。欣賞其書法作品給人一種活潑清新的感受。


張即之的書法筆鋒多樣筆勢勁峭。之所以形成此種風格特色,原因在於張即之書法是在唐人的基礎上,糅合了其寫經書體風韻而成的。其小楷圓潤、成熟而精巧而在章法上則顯得循規蹈矩。


此書法,能避邪!


張即之雖然進士出身,但是並不追求仕途上的顯赫,長期隱居山林之中,一生潛心佛學和四海之內和佛僧為友。張即之以楷書作為工具,縱情於佛經之間,在其書法藝術的審美上形成了靜默平和的取向。


此書法,能避邪!


張即之在當時就負有盛名和南宋王朝敵對的金人,也不惜花費重金求購張即之的書法作品。


民間傳說張即之是"水仙",懸掛張即之的書法作品可以消災避邪。但是因為古人大部分是迷信的關於張即之書法作品具有消災功效的傳說,在客觀上提高了張即之書法藝術的知名度,直接促使張即之的書法作品廣為流傳。


此書法,能避邪!


張即之書寫的《金剛經)書法作品是其書法藝術的代表作品之一。他所書寫的《金剛經》有多種分別書寫於不同的時期,均為祭其父母妻子所書寫。


現珍藏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的《金剛經》,是張即之為祭祀其亡父而書寫的,書寫於淳祐六年( 1246)當時的張即之61歲,其筆力之力度被蔣士銓稱讚為“六十老翁筆有神腕力,屈鐵回千鈞"。


此書法,能避邪!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張即之為“楊氏—娘”亡辰而書的《金剛經》,書寫於淳祐八年( 1248),當時張即之63歲此版本的“ 金剛經》在藝術風格上勁秀、端莊。


此書法,能避邪!


張即之所處的時代從皇帝到朝廷大員再到官方和民間學者,信奉佛學書法藝術亦備受人們的關注佛學和書法藝術是當時的流行文化。他將盛行於當時的佛學與書法藝術兩者結合起來通過當時流佈極廣、 影響較大的佛經書法確立了其在楷書上的傑出地位。同時,由於張即之在楷書創作上的傑出成就,又反過來促進了其所抄寫的佛經得到更大範圍的傳播。


此書法,能避邪!


張即之的書法藝術作品在南宋、元朝初期就享有崇高的聲譽,不僅在我國具有重大影響,而且對日本的書法藝術同樣具有一定影響。她的書法藝術作品和楊瓚的琴、趙鎡的棋、趙孟堅的畫被稱之為南宋末期的“琴棋書畫”四絕之一。


此書法,能避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