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個小鎮,一半屬安徽,一半屬江蘇,買早餐要跨省?

安徽一個小鎮,一半屬安徽,一半屬江蘇,買早餐要跨省?

秦漢建郡,隋唐改鎮,清代隨“江南省”而兩省分南北治理,

吳太伯南奔建國的起點,牛郎織女的流傳地,七仙女和董永的老家。

秦始皇東巡的途徑地,李白在這裡留下千年詩篇,新四軍名將粟裕、黃火青、彭衝曾在這裡開闢根據地。

或許在這裡,你輕輕地一步,卻直跨兩省;而事實上,更多出現的是早晨江蘇的居民到安徽買早餐,安徽的居民到江蘇去上班。

從南京江寧到馬鞍山當塗,從江蘇到安徽,一步之遙,卻呈南北兩治

從南京江寧到馬鞍山當塗,從江蘇到安徽,一步之遙,卻呈南北兩治這樣,的地方在中國大概是獨一無二的。

這個小鎮就是安徽當塗縣的丹陽鎮。

歷史的丹陽鎮就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商賈雲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一腳踏兩地,雞鳴聞兩省”的皖東南邊陲商貿重鎮。素有“江東重鎮”“金陵門戶”之美稱;如今是安徽省面向蘇、滬、浙等經濟發達地區的一個重要窗口。

安徽一個小鎮,一半屬安徽,一半屬江蘇,買早餐要跨省?

安徽一個小鎮,一半屬安徽,一半屬江蘇,買早餐要跨省?

一腳跨越兩省不是夢想

丹陽鎮離南京市區約50公里,整個鎮像是一個口袋伸在安徽境內,除了北邊地方屬於江蘇的,其他三面都是安徽的。走在丹陽的街道上,似乎看不到和其他小鎮不同的地方,只有到了街道中心部位,豎立在邊上的省界碑,可以告訴你這裡是蘇皖兩省交界處。

丹陽鎮的街道只有1000米左右,這條街上江蘇和安徽各自設立了一家派出所,並且都叫丹陽派出所。一條街道由兩個省共同管理,這在全國也是很罕見的。

在蘇皖邊界線上,有一條小巷子名叫“一心巷”,小巷南邊為安徽,小巷的北邊歸江蘇,“一心巷”成為兩省的分界線,站在小巷裡就等於一腳跨越兩省。

在這裡,許多地方都能實現一腳跨越兩省,除了這‘一心巷’外,還有一條道路更奇怪。這條道路叫西寧路,是從安徽通到丹陽鎮的,由於道路是江蘇修建的,所以道路屬於江蘇的,但道路兩側和另一頭全部是安徽地盤。

“這樣的道路可能在全國都沒有。”丹陽鎮的人說,正是由於當地特殊的地理環境,所以經常遇到一些盜賊在邊界作案時,當被帶到派出所後,才明白過來自己不經意到了江蘇了。

據說當地發生過一個啼笑皆非的故事

一個偷雞賊,在江蘇警察出示證件後,卻喊著要上訴和控告,原來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在安徽地盤,江蘇警察抓了他,關係到管轄權問題,面對自己不小心進入江蘇,這個小偷連說地形太複雜了。”

站在省界線上,事實上是並沒有所謂的荒涼,而小鎮最繁榮的大概也就是這裡了。

在省界線兩側,蘇皖兩省居民一邊擇菜一邊聊天,雙方都沒有感覺對方是外省人。

“我們都住在一條街上,平時我們不會說什麼江蘇安徽的,只是根據小鎮的位置,把安徽地段稱為南鎮,江蘇地段稱為北鎮。”一直居住在丹陽鎮,今年已經91歲的老人陳李平(音)說,

這樣的叫法除了覺得親切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防止外地來人分不清迷路。

“因為我們這兩邊都叫丹陽鎮,外地來的人搞不清楚,就會找不到地方,有了南鎮和北鎮說法,那就很容易了,我們所有的親戚都不會說到丹陽,還是說到北鎮或者南鎮。”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在這裡,“白天在南京上班,晚上回安徽住宿”是很平常的事情。

在丹陽鎮,白天在江蘇境內上班,晚上回安徽住宿,或者白天在安徽上班,晚上回江蘇住宿的人超過1萬人,這些人每天都在省界線來回流動。

北鎮在江蘇,所以服務型企業和超市居多,而南鎮在安徽,所以勞動型產業較多,於是江蘇能吃苦的都會去安徽打工,安徽的年輕人都喜歡到北鎮上班和玩樂。

因為連在一起,南鎮和北鎮並沒有什麼經濟上的差比。但是男女通婚,戶口遷徙,就能看出兩地在兩省的差別。

江蘇的姑娘嫁到安徽,絕不遷戶,安徽的女子嫁過去,戶口則一併遷往。

原因很簡單,兩省的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差別大。


安徽一個小鎮,一半屬安徽,一半屬江蘇,買早餐要跨省?

“小丹陽”的歷史淵源

當塗縣丹陽鎮(及江寧區橫溪鎮丹陽街道)是橫山周邊地區最古老的城鎮,有2200多年的歷史,傳說當年吳太伯南奔的第一站就是此地。後來吳太伯向東北方向遷徙,來到了今丹徒附近,建立都城朱方城。歷史上最早稱“丹陽”的就是這裡。

秦始皇統一天下就在此設丹陽(楊)縣(轄區相當於今南京、馬鞍山、蕪湖一帶),至今仍能找到丹陽城依山傍水、四水環繞的長方(尖)形古城架構。後來有了丹陽縣,這裡才被稱為“小丹陽”。

丹陽城,自秦朝設縣之後一直是郡縣置所在,直至唐代才降為鎮,清代後期行政分割為南、北二鎮,分別由安徽、江蘇兩省管轄至今,合稱小丹陽。

(據《至正金陵新志》載:“···丹陽縣廢而存丹陽鎮,但鎮江有丹陽縣,故亦呼小丹陽,鎮江為大丹陽。”)

“丹陽城”的得名源於橫山腳下古澤--丹陽湖。丹陽湖乃我國古代“五湖四海”之五大淡水湖之一。

《幼學瓊林》稱:“饒州之鄱陽、嶽州之青草、潤州之丹陽、鄂州之洞庭、蘇州之太湖,此為天下之五湖”。

明代《太平府志》載:丹陽湖“東西七十五里,南北九十里,實太平巨浸也”;清代《太平府志》載:丹陽湖“徽、池、寧國、廣德諸溪所匯也······百川匯通為三湖:一石臼、二固城、三丹陽,而丹陽最大,蓋總名也”。可見其浩瀚之勢熟悉歷史的人,都會從典故和詩詞中知道“曲阿”的名稱,曲阿便是丹陽,很多人以為是鎮江的丹陽,事實上,追溯起來,那時候的鎮江丹陽還尚未存在。

《三國志·吳書》載:“策舅吳景時為丹陽太守,策乃載母涉曲阿”。《江表傳》載:“術知其(孫策)恨,而以劉繇據曲阿…”,

晉朝陶淵明寫過一首叫《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的詩文,詩人從江西順江而下往南京,經過的曲阿只能是小丹陽,而非大丹陽。可見晉代當塗丹陽仍有“曲阿”之稱。

今日小丹陽古城東五華里外、橫山腳下,當塗丹陽鎮境內仍有一個高臺地村落叫“曲阿坊”。這裡有三、四千年以前的新石器遺址,古代與丹陽城隔水相望,俗稱河東。

自此可見這個小丹陽的古老。

清代,隨著江南鎮的分割,江蘇和安徽兩省建立,但偏巧的是,丹陽也一分為二,從清代開始就是兩省管轄,即便是民國還是新中國時期,都沒有進行更改和變化。

對此,各位小夥伴們,你們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