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鴻溝,既然無法逾越,那就隔岸對望

價值觀鴻溝,既然無法逾越,那就隔岸對望

價值觀,詞條解釋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兩個生活中很接近的人,即便是夫妻,也會因價值觀的不同而冰火難容。價值觀,往往會決定生活中的立場;而立場又會決定做事方式和結果,是風雨同舟還是一把U形鎖。


對於大牛哥這種寫公眾號的人來說,遇到價值觀的衝突早已經是家常便飯。從最初的憤怒、委屈,不解到現在的一笑而過,箇中滋味是外人實難想象的。對於那些實在難以兼容,又罵得實在過分者,我也沒有教育和感化他們的義務,通常是拉黑了之。既然是在我的地盤上,我就有這個權利。


價值觀,並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通過後天的培養和自我選擇形成。就如炎熱的氣候會使人毛孔粗大;階級鬥爭會使人冷酷無情;活在天堂的人不會想到地獄的恐怖;糞堆裡的蛆蟲最樂意比較的是誰的尾巴更肥大。這些都是自然規律。我不敢說我的價值觀一定優於別人。但我起碼還是懂得

愛和感恩,公平、正義和自由。這些其實也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價值觀,是衡量是非善惡的最低尺度。

自媒體時代,給每個人的腦袋打開一扇窗,人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價值觀和立場。路過這裡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瞥見一眼。有興趣的,還會駐足品評。透過這扇窗,我們知道和幾十年的同學、同事、戰友、師生,甚至夫妻,其實早已相隔萬里。而一些在生活中從未謀面的人,變得惺惺相惜。你轉發的每一條消息、每一張圖片,每一句點評甚至每一次“在看”,都表明了你的態度,折射出你的價值觀。


外表其實並不重要,甚至個人經歷也不重要。網上流傳過的一句話說的,“無論掙了多少錢,當了多大官,出了多大名,讀了多少書,甚至去了多少國家,在國外呆了多少年,骨子裡的東西,包括狹隘無知的境界,都是難以改變的”。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成長起來的人,完全可能成為改革開放的反對者!享受著改革開放成果的人,也完全有可能指著這個果說,你看,它有毒!

對這些人來說,身體走到哪,腦袋裡的那口井就跟到哪裡。真正決定價值觀的,是眼界和心胸,是常識和獨立思考。既然你無法讓對方擁有上面這些,還那麼努力的想改變他們做什麼呢?大多數人缺乏足夠的勇氣和智慧來真誠審視自己固守了多年的信仰,因為那是他所有一切的根基,一旦發生動搖,就意味著他整個人生要推倒重來。為了逃避這一切,他們願意相信扭曲的事實,構建一個個邏輯陷阱,用盡一切手段來維護他們內心深處的堡壘。對他們,除了報以同情的一笑以外,我們還能做什麼呢?還有必要做什麼呢?

能夠包容所有價值觀的時代,一定才是最好的。80年代為什麼被很多人稱為最好的年代,那十年為什麼被認為是中國最寬鬆、最活躍、最進步的10年?就因為人們的思想是自由的,態度是誠懇的,幾乎所有的知識分子和知識青年,都願意對歷史進行認真的反思,每個人都在想,什麼是真理,什麼是真實,什麼是寬容,什麼是見賢思齊。


人和人的價值觀註定有異,強求不得!我的原則是,

雖然不一定理解或者接受你的價值觀;但我尊重你保留自己價值觀的權利。美國人的社交禮儀裡有一點就是,不隨便問別人的宗教信仰和政治觀點,這是很不禮貌的行為。選舉投票時,每個選民把票投在哪個票箱也是很重要的隱私,外人不能隨便窺探。


對於價值觀和我們不一樣的陌生人,我們可以揮揮手就此別過,但對於親近的朋友家人,這樣的理解也許是唯一能夠不影響彼此關係的做法。當然,最好的狀態,還是能夠找到那些和你有一樣價值觀的人,因為價值觀是一種迷人的東西。能夠把人和人在更深的層面聯繫在一起的,絕不是那些可以被輕易貼上的標籤。


不是你們上過同一間學校,來自同一個城市或國家,有同一個星座或血型,你們就能彼此喜歡。能夠維繫你們的,只能是同樣的信仰、準則與價值觀。


價值觀體現在每一個細節裡。對某個事件的看法,對某個人的評價,某本書或者某部電影的好惡,都可以把你和一些人緊緊聯繫在一起,同時又把你和另一些人涇渭分明地分開。


面對一些人,一些事,當你激動不已而別人不明就裡,當你義憤填膺而別人無動於衷,你和他們之間,就有了一條微妙的界河,而這條界河,其實是人和人之間最深的鴻溝。


價值觀鴻溝,既然無法逾越,那就隔岸對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