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值得網絡寫手學習的作家,尤其是心理描寫,學好寫心理不突兀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比起內容,其實更引人注意的就是其寫作的筆法,

這篇小說將一個女人的內心歷程描寫得細緻入微,達到打動讀者的目的。

不得不說,茨威格是這方面的高手。

在小說寫作的時候,很多寫手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遇到感情,處理十分突兀,彷彿突然之間愛上了,又突然之間有了其他的感情。

在這方面的寫作,完全可以借鑑茨威格,下面我來分析《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看茨威格在描寫的時候用了哪些手法,讓心理描寫過渡自然,不生硬突兀,還能打動人心。


他是值得網絡寫手學習的作家,尤其是心理描寫,學好寫心理不突兀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茨威格以一個女人的角度寫的一封長信,心中講述了這個女人從13歲暗戀一個作家,以及後來與作家產生的糾葛和痛苦,在小說中,作家並不記得女人的存在,所以小說完全是女人內心的獨白,其心理寫作功力非同尋常。

一、鋪墊的運用

一見鍾情在文章中是所有感情中最難描寫的過程。因為作者很難將一個人瞬間喜歡上另一個人心中所爆發的沸騰刻畫出來,這是一種很抽象的東西,但是憑著紙張,難以傳遞,

所以,一般人寫一見鍾情,即使作者寫出了“這一瞬間,我就愛上了TA”,可是讀者很難去相信。

這時候,就要運用鋪墊了。

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茨威格在這方面的處理,就是運用了篇幅的鋪墊,來處理感情的過度。

這裡的主要運用在兩處,一處是開頭,一處是中間的重遇。

首先說開頭,也就是女主角“我”一見鍾情之前,作者做了三處鋪墊:

1.用先前一家鄰居的描寫,來對比鋪墊出“我”對於新鄰居“作家”的期待。

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茨威格沒有讓男主角第一時間出場,而是用一大段文字寫了女主角“我”的前鄰居:

你搬進我們這所房子來以前,你屋子裡住的那家人又醜又兇,又愛吵架。他們自己窮愁潦倒,但卻最恨鄰居的貧困,也就是恨我們的窮困,因為我們不願跟他們那種破落無產階級的粗野行為沆瀣一氣。這家男人是個酒鬼,常打老婆;哐啷哐啷摔椅子、砸盤子的響聲常常在半夜裡把我們吵醒……

所以舊鄰居搬走以後,“我”聽說新鄰居是文靜的單身先生的時候,就自動產生了對比與心中的期待。

2.用“作家”僕人的形象進一步鋪墊,來突出作家的地位。

在作家搬來以後,先出場的卻是他的僕人,這位僕人不但溫和,並且沒有把自己的地位擺在下等上,和周圍人可以談天論地,但是談到了“作家”,僕人的語氣卻又崇敬。

在文章中,“我”對於僕人已經有很好的印象,而僕人所崇敬的“作家”,更加給我留下了“期待”。

作者在這裡寫的是僕人,但是僕人引出“作家”,使得“作家”未見其人,但是在“我”心中已經是有著吸引力的。

3.用“作家”家中環境進行鋪墊,進一步突出了作家的品味。

僕人之後,茨威格還描寫了“我”去作家家裡,看到作家家裡的擺設,有各種神像,其中著重提到了書。

茨威格用“書”以及“書”的語言多樣以及品質,來簡介告訴大家,這個作家是一個非常博學多才的人,而文章中的女主角“我”顯然也是感受到了這一點,通過書,她也開始構想出“作家”的樣子——一個老人,因此產生敬畏之情。

在三處鋪墊以後,“作家”還是沒有出現,茨威格還寫了女主角“我”做夢夢見了尚未謀面的“作家”,將女主對於作家的期待,以及好感上升到了頂峰

所以在女主角“我”見到“作家”的第一面以後,發現“作家”比“我”想象中的還要英俊帥氣,所以一眼就喜歡上了作家,這個寫作也是到位的,讀者讀到這裡,也是信服的。


他是值得網絡寫手學習的作家,尤其是心理描寫,學好寫心理不突兀

在故事裡,還有一處運用了鋪墊,就是當“我”發現懷了作家的孩子時,為什麼沒有找作家之前,作者寫到了孩童時候,“我”曾經見到作家給乞丐錢,但是打發的神態,以此來解釋自己的恐懼。儘管女主角懷孕後沒有和作家有直接交流,但是因為這樣的鋪墊,女主角懷孕後不找作家,決定自己把孩子生下來,心理上的過渡也是順理成章的。

二、物的運用

而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更加值得注意的就是,作者在情感過渡的過程中,借用了不少物品來表達感情。

給“物”附上人的感情,古已有之,所謂“託物言志”,一個成熟的作家並不會無緣無故地對物進行描寫,“物”時感情的載體,通過“物”的描寫,會更容易感受到感情。

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女主角和作家的見面機會少之又少,女主角理所當然移情於物,所以茨威格運用了大量物的描寫,如果一一列出太過繁瑣,不過根據感情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思念之物

在故事裡,當女主角和作家分開以後,女主角思念作家,會買作家的書,報紙上若是登了作家的名字,那麼那一天就和過節一樣。甚至女主角在看音樂會的廣告時,也會在想哪些音樂會是作家感興趣的,會不會在劇場偶遇。

在這裡,書、報紙都是女主角因為思念而移情的物品,而音樂會的廣告這一寫作是非常絕妙的,因為在大眾的眼中,音樂會廣告似乎和作家是沒有關係是的。正是因為沒有關係,所以茨威格寫出女主角在看到它的時候會聯想到二人的偶遇,更讓讀者體會到女主角的思念之深。

2、回憶之物

這一部分是最為瑣碎的,但也是最能體現出積聚的感情的。這一類描寫中,茨威格有兩點是著重描寫的:

一是當女主角再次遇見作家的時候,決定去作家家裡,她在描寫一路的樓梯、門的時候:

那大門,我在前面等過你千百次的大門;那樓梯,我在那裡傾聽你的腳步聲,並在那兒第一次看見你的樓梯;那窺視孔,通過這個小孔我看得神魂顛倒;你房門口鋪的小地毯,有一次我曾在上面跪過……

二是當女主角生完孩子以後,與作家重新相逢在歌劇院,女主角和作家在不同的包廂,女主角看不見作家的相貌,但是可以看到作家的“手”,於是寫道:

這隻陌生的、如此可愛的手,過去我曾經領受過這隻手溫存多情的擁抱的呀!

眾所周知,描寫回憶就是為了讓感情更加醇厚,讓讀者體會到更深的感情。但是感情本來就是很抽象的表達,如果回憶太過詳細,且大片段地重複已經描寫過的經歷,會讓讀者感覺到厭煩。如果簡單地用物來點明感情——既可以讓回憶不那麼突兀,而且這樣的點明也給了讀者遐想的空間,讓讀者通過物也來體會到主角的感受。


他是值得網絡寫手學習的作家,尤其是心理描寫,學好寫心理不突兀

3、象徵之物

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有一個貫穿著全文的線索之物——白玫瑰

女主角和作家第一次重遇以後,作家離開家的時候給了女主角四朵白玫瑰,這是二人感情有了交集之始,女主角更是將白玫瑰當成一種獨特意義的物品。

而在女主角和作家分別以後,女主角每年在作家生日的時候,都會派人送去白玫瑰,根據原故事裡面講,一連送了十幾年。

而這個時候,白玫瑰已經從交集的獨特意義,一下子變成了向作家隱晦傳遞愛意的物品。

到女主角生過孩子以後,她再到作家家中,作家不但沒有認出她,反而把她當作妓女,心碎的女主主動問作家要了一枝白玫瑰。這時候女主角的感情已經是心碎,但是這白玫瑰似乎變成了唯一的希望,她渴望作家通過白玫瑰認得她,但是很可惜,作家並沒有認出來。

而在最後,女主角在信中說自己要死了,但她還在惦念“以後誰給你送白玫瑰呢?”這時候白玫瑰已經變成了女主角對男主角感情的所有象徵。

他是值得網絡寫手學習的作家,尤其是心理描寫,學好寫心理不突兀

在白玫瑰上,女主角賦予的不只是一種感情,而是女主角和作家之間感情的一個線索。隨著女主角的心理感情不同,白玫瑰也代表著不同的含義,但是整篇文章來看,白玫瑰是女主角對作家感情傳遞的一個象徵。

最後女主角去世,作家不需要是構想實際的人,只需要看到空的花瓶,那種百感交集就傳達出來了。

用物來描寫感情最大的優點就是能讓讀者有足夠的遐想空間,並且不會讓讀者絮絮叨叨覺得如同祥林嫂一樣厭煩,所以在描寫感情(尤其是思念、暗戀、回憶感情)的時候多借助物,點到即止,會比直截了當描寫更精妙。

三、感官的運用

感官也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被大量運用,這也是現在小說中使用最普遍,需要借鑑的一點。

儘管茨威格在其中是有直觀描寫的,例如心碎,但是描寫悲傷、快樂等情緒的詞彙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個,如何多元地表現自己的心情?就要大量藉助感受。

心碎是一種文字難以表達的感覺,但是冷、熱等感官是很好通過文字進行傳達的,所以將情緒移交給感官,更能準確表達感情。

在故事裡面,當還是少女的女主角知道要離開現在住的地方,離開的前一晚,她想要見作家一面,可是作家不在家,茨威格是這麼表現女主角的情緒的:

我疲憊不堪,四肢疼痛,想坐一坐,可是屋裡連張椅子都沒有了,於是我就平躺在冷冰冰的地板上,從房門底下的縫隙裡嗖嗖地吹進股股寒風。我的衣服穿得很單薄,又沒有拿毯子,躺在冰冷的地板上,渾身骨節眼裡都感到刺痛;

在這段描寫裡面,作者沒有描寫女主角是多麼絕望與失落,而是用一段感官——刺骨的冷來表達出女主的內心,冷是讀者能夠感知到的,尤其是刺骨的冷,所以儘管沒有寫女主角的任何心情,可是所有讀者都能感同身受。

而在後面,女主角在劇院遇見作家的時候,她的感官變成了“熱”:例如見到作家後,熱血湧上了她的雙頰。“熱”在故事裡則代表了女主角見到作家的激動、甚至是剋制不住的衝動等等情緒,這和失落的“冷”相比,帶給讀者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他是值得網絡寫手學習的作家,尤其是心理描寫,學好寫心理不突兀

所以用感官來表達情緒,尤其是在以下兩種情況下最為適用:

一是太過普遍的情緒想要寫出新意,例如失戀,可以寫心碎、可以寫難過,但是要想讓感情有新意更打動人,擺脫常用詞彙,讓讀者有代入感,可以運用感官。

二是感情太多交織,用詳細詞彙無法描寫,用感官可以來代替。

四、旁人的運用

還記得徐靜蕾拍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有這麼一個橋段:

作家不但沒有認出女主,還將女主角認作了妓女,絕望的女主角出門時候遇見了作家的僕人,作家的僕人認出了女主角,並喊了一聲“小姐”。

這段情節也是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提到過的:

他的眼睛突然一亮。就在這一秒鐘,你聽見了嗎?就在這一瞬間老人認出我來了……

這段情節可謂是經典片段,在這裡,女主角沒有說什麼,而是藉著僕人的認出,反讓讀者感受到女主角的心理。


他是值得網絡寫手學習的作家,尤其是心理描寫,學好寫心理不突兀

有時候心理除了藉助於物或者是感受,還需要藉助於他人的表達。

在上面的這種描述中,當時女主角的心理是非常複雜的,直截了當甚至描寫感受都沒有辦法將這種感覺表達出來,這時候,茨威格就運用旁人,還原場景,將原場景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當讀者進入到場景中,他們自然會感知到女主角的體會。

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除了還原場景需要其他人物以外,還有就是可以用其他人物的描述來代替普遍的感情描寫,增添新奇感。

比如,在小說開頭,女主角對於作家的心動,是女主角的同學用“你幹嘛臉漲得通紅啊”點出來的,雖然心動在文學裡表達並不複雜,但是如何寫出新意,是作者們需要考慮的。

通過其他人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心境,會給讀者一種新奇感以及具象,尤其在讀者還沒有對人物完全熟悉的時候,直截了當地描寫人物心情,是讓讀者難以接觸到的。

旁人的運用也是心理描寫的一大方式,如果能夠運用得當,這種方式非常高級,能夠給讀者更直觀、更具象、更深入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