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最可能扭轉局勢的兩個武將,卻自相殘殺,結局悲傷

在明朝末期的時候,時局非常的動盪,到處都是起義的,還有侵入的部隊,真的是內憂外患。不過這個時候是最容易出英雄的時候,在戰爭中出現了不少優秀的將領。而有這樣一位將領非常有才能,不過他的結果非常的令人唏噓。

明朝末年,最可能扭轉局勢的兩個武將,卻自相殘殺,結局悲傷

他就是毛文龍,出生於一個浙江的商業家庭,不過他的父親在有錢後給自己捐了一個官,還娶了一位名門之後。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商人的地位是非常的低的,所以他的父親就希望他們能夠讀書考取功名。但他雖然聰慧卻不喜四書五經,反而對兵法有興趣。在他九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全家投奔京城做官的舅舅,後來得到舅舅的引薦加入了遼東的部隊。

那個時候遼東的情況非常的嚴峻,他也經常查看遼東的地形。在考取了武狀元后,他升遷了千戶。在非常大的壓力下,他開始了鎮守遼東的日子,不過他還是非常有實力的,收復了許多島嶼,也一路被提拔起來。不過在後金增加了援兵後,他們也無力抵抗了,所以只能撤退。不過在登上皮島休息的時候,他發現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陣地,所以他打算在此駐紮,再拉攏別的勢力建立一個抗金的基地。沒過幾年,就發展成了10萬人的基地。

明朝末年,最可能扭轉局勢的兩個武將,卻自相殘殺,結局悲傷

在袁可立當上巡撫後,他變得到了大力支持,不斷的升官進爵,還賞賜給了他尚方寶劍,真的是風光無限了,不過這也得到了許多人的質疑。而為什麼對他那麼維護呢,他們之間還是有隔閡的,恃功自傲的他不肯讓正直的袁可立查軍餉,兩人就此留下了矛盾。不過袁大人認為他可以平定遼東戰事,所以才對他如此的維護罷了。

明朝末年,最可能扭轉局勢的兩個武將,卻自相殘殺,結局悲傷

而每年他都會邀請別的勢力與他一起攻打後金,不過別人認為沒有這個把握就拒絕了他,他也只能一直帶著遼東。而他的行事作風也越來越放肆,許多人都上奏說他苛刻軍糧,不過他卻不以為然。此時,袁大人奉旨查辦他的問題,不過他沒有放在眼裡,這就激怒了對方,還整日飲酒,完全沒有看到對方的心思。後來他們商討設立監軍的時候雙方撕破臉了,然後袁大人找到機會數了他的20罪狀,當場擊殺了他。得知這個消息的皇帝非常的生氣,但他並沒有處罰袁大人,因為還需要他的平遼計劃。不過在毛文龍死後,明朝也更加的風雨飄搖,後來袁可立也被罷免,憤然離世,如果他們兩個聯手的話,會不會是不一樣的結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