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系列之蘇軾:只要心裡有樹,天天都是植樹節

北宋“文豪擔當”蘇軾,自號“東坡居士”。才華橫溢的他,為什麼會給自己取一個如此接地氣的名號呢?為什麼叫“東坡”而不叫“西坡”、“北坡”呢?

歷史名人系列之蘇軾:只要心裡有樹,天天都是植樹節


大概有兩個原因,都與種樹有關。

一是因為偶像白居易是種樹愛好者,被貶後經常栽花種樹,留下的大量詩作中有“東坡”二字,如“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作為白居易的迷弟,蘇軾也有愛樹情結。

二是蘇軾曾承包了家裡東面的山坡,開墾了一片荒地,種下了柳、桑、竹、棗、慄等各種樹,看著窗外自己為自己種下的“江山”,鬱鬱蔥蔥,觸目可喜,於是就愉快地決定了自己的名號。

歷史名人系列之蘇軾:只要心裡有樹,天天都是植樹節


蘇軾少年時就愛種樹,隔一陣子就去種樹,從不間斷。在《戲作種松》詩中說:“我昔少年日,種松滿東岡。初移一寸根,瑣細如插秧。”記敘了他少年時期在家鄉四川眉山東崗栽種松樹的情景。

早年在陝西鳳翔做官時,蘇軾對城東的飲鳳池進行修築擴建,植細柳,栽蓮藕,建亭臺樓榭。“東湖柳”成為“關中八景”之一。

歷史名人系列之蘇軾:只要心裡有樹,天天都是植樹節


△東湖柳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蘇軾的一生,是顛沛流離的一生。但和白居易一樣“樂天派”的他,並沒有一蹶不振,在被貶的荒涼之地,他愛上了田園生活,享受種樹的樂趣。

1079年,烏臺案發,蘇軾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蘇軾在郡城東面山坡開荒種地,謂之“東坡”。建造草屋,謂之“雪堂”,並親手種植了柳、桑、棗、慄等樹,並題詩:“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

歷史名人系列之蘇軾:只要心裡有樹,天天都是植樹節


處在江湖之遠的“東坡雪堂”,蘇軾體會到了古代隱者的怡然之樂,也收穫了“柳下繫馬,折枝相送”的君子情誼。

蘇軾在杭州任知州期間,帶領百姓疏浚西湖、修築蘇堤,“植芙蓉、楊柳其上,望之如畫圖”。

歷史名人系列之蘇軾:只要心裡有樹,天天都是植樹節


△蘇堤春曉

俗話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而蘇軾則為後人留下了“東風二月蘇堤路,樹樹桃花問柳花”的醉人景色。

貶謫惠州時,蘇軾在白鶴峰頂置地建屋,委託友人為他提供柑、桔、柚、荔枝、楊梅、枇杷、松、柏等果木,種植在新居周圍。

歷史名人系列之蘇軾:只要心裡有樹,天天都是植樹節


北宋時的嶺南瘴氣瀰漫,環境惡劣。林木森森,果香芬芳,為蘇軾營造了詩意的田園生活,留下了“自笑先生今白髮,道旁親種兩株柑”、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佳句。

他的《東坡種花》詩就生動地記載了這件事:“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購有花者,不限桃李梅。百果參雜種,千枝次第開。”

蘇軾被貶定州時,栽下的兩株槐樹,如今仍生長在河北定縣文廟前院,人稱“東坡槐”。

歷史名人系列之蘇軾:只要心裡有樹,天天都是植樹節


蘇軾一生中最浩浩蕩蕩的一次種樹經歷,要數一次在一座山上種下“三萬”棵松樹,“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這裡的“三萬”雖是虛指,但也足見蘇軾曾在這座山上種樹的規模之大。

歷史名人系列之蘇軾:只要心裡有樹,天天都是植樹節


蘇軾種樹悼亡妻,蘇東坡曾經在一座山上種了幾萬棵松樹。蘇軾為什麼要親手種那麼多樹呢?是為了響應朝廷植樹造林的號召嗎?還是為了在被貶時打發時間?真實的原因令人感動,蘇軾其實是為了寄託對亡妻王弗的哀思。


蘇軾對妻子的深情思念,不亞於《項脊軒志》裡的“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他寫下的《江城子》一詞被譽為“千古悼亡之首”: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何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歷史名人系列之蘇軾:只要心裡有樹,天天都是植樹節


如果蘇軾活在今天,也許可以被聘為螞蟻森林的產品顧問或農業大學的教授了。多年的種樹經歷,使蘇軾掌握了豐富的種植技術,好多人都來跟他學習種樹經驗,他的種樹方法被人稱為“東坡種松法”,寫入《東坡雜記》中。

林語堂用許多標籤,總結了“完美男人”蘇軾的一生:

“無可救藥的樂天派,偉大的人道主義者,親民的官員,大文豪,新派畫家,大書法家,造酒實驗者,工程師,假道學的反對者,靜坐冥想者,佛教徒,儒學政治家,皇帝的秘書,酒鬼,厚道的法官,堅持自己政見的人,月夜遊蕩者,詩人,或者諧謔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