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成“單身貴族”還是“年輕空巢老人”?《享受獨身生活》有答案


活成“單身貴族”還是“年輕空巢老人”?《享受獨身生活》有答案

單身的我們,還沒有“空巢老人”過得好?

2020年,第一批90後剛剛迎來了而立之年。雖然年年被花式催婚,但單身群體卻越來越龐大。一些單身的90後,乾脆自嘲“90後空巢老人”。但身邊的單身男女都在說:我們這日子過得還不如空巢老人!

每當節假日,不回家吧,單身的只能看別人撒狗糧;回家吧,家已經不再是溫暖的港灣,父母長輩好的傳遞焦慮情緒,不好的直接施壓。調研數據顯示,84.78%的適婚單身人群有過被催婚經歷。加之社會輿論的異樣猜度、變了味的門當戶對論、生育和經濟的雙重壓力等等,壓得單身者喘不過氣來,哪裡比得上沒有這些壓力的空巢老人自得其樂?——“我們也有需求也很無奈,不是不想脫單,是沒有遇見讓你脫單的人,是條件卡著脫不了單。”

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顯示:早在2017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數量就已經超過了2億人。中國結婚率出現五連降:從2013年開始,結婚率逐年下降, 2018年的結婚率只有7.2%,創下歷史的新低。中國的離婚率已經連續15年攀升,2018年有380.1萬對離婚。

儘管每一位獨身者或主動或被動,因為不同的原因獨居,但以目前的趨勢來看,適婚人群的單身傾向愈發明顯。各方面壓力下,獨身者很容易出現四個症狀:


活成“單身貴族”還是“年輕空巢老人”?《享受獨身生活》有答案


  • 症狀一:越來越缺乏自信。特別是長期被動單身者,會出現懷疑與否定自我的情況。
  • 症狀二:交際能力下降。很多單身者自我封閉,避免與人交往,使人際交往能力下降,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特別是由於親人朋友會過於關注單身者的婚姻狀況,單身者減少與其交往頻率,導致支持系統受損。
  • 症狀三:缺乏責任感。單身者的內心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時,容易用不健康的渲洩方式麻醉和放縱自己。同時,對承擔責任懷有排斥與恐懼。
  • 症狀四:心理失衡影響健康。特別是很多適婚年齡的單身男女,被當成家庭的恥辱、對父母的不孝、親朋好友的負擔,即使事業成功都無法減輕和排解家庭和外界的壓力,導致無法專注自己的需求,久而久之易產生焦慮、抑鬱等病症。

在單身人士的生存狀況已成為社會問題的今天,2004年出版的《享受獨身生活》(Alone and Loving it)重新被擁躉一點也不奇怪。

活成“單身貴族”還是“年輕空巢老人”?《享受獨身生活》有答案

一、《享受獨身生活》是探索如何讓單身生活更具品質和價值的書

美國作家、演員芭芭拉·菲爾頓在一段十二年的婚姻關係破裂後,過起了獨居生活。那時,剛剛落單的寂寞,心中充滿了恐慌,曾使她的情緒和信心落到谷底。然而,隨著自由的空間與新生活的展開,她通過內省重新調整自己,發現自己,把獨身生活過成生命中最有質量的一段時光。二十多年的獨居生活,她依然把這視為一份生命的禮物。

在書中,芭芭拉並沒有站在婚姻的對立面,偏激地提倡單身模式,也無意為獨居人找到伴侶前做單身示範,只是分享單身生活感受,為單身獨居者正名。她對自己獨身生活的探索過程,親切溫暖地娓娓道來,讓我們在輕鬆的閱讀中分享她獨自生活的經歷以及愛上這種方式的秘密。

她用親身實踐得出了結論:每一個人都能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健全的人生道路不止一條。無論是寧願選擇獨身還是期待著伴侶的獨身者,都會從中得到感悟,自由支配自己的生活,心懷喜悅、獨立充實地享受生活。


活成“單身貴族”還是“年輕空巢老人”?《享受獨身生活》有答案

二、獨身生活的困惑怎麼破解?


這本書完全是作者的親身感受,還有她從困惑的河流中一路趟過來而獲得的可操作實戰經驗。


1.“愛自由”為什麼很難?

“打消只有婚姻才能解除孤獨的想法,放棄某一個人能令你生活幸福的幻想。”

剛離開12年婚姻的芭芭拉麵臨單身狀況,她一開始並沒有對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感到恬靜與滿足,而是不知所措、焦慮、情緒糟糕,因為“在孤獨面前我感到異常的恐懼,這恐懼當然不是因為日復一日的平淡,而是那種揮之不去的荒涼和絕望念頭——我可能要一輩子獨身下去了。”

很多人用墮落的方式麻痺和放縱自己,正是因為當自由來臨時,孤獨也會結伴而至。為了擺脫這種孤獨感,有些人寧可一輩子不幸福地廝守在一起,忍受婚姻中的寂寞,也不願意獨自度過一生。而有的人,勇於向束縛自己的家庭生活說不,克服了自由帶來的孤獨感。

我的朋友,70後知識女性,已經單身15年。當年她提出離婚時,前夫吃了一驚:沒有什麼矛盾和出軌,離婚幹嘛?她說:只是不想與一個沒有呼應的人過沒有溫度的生活,不如一個人舒展自在。離婚後的這些年,她閱讀了大量心理學書藉,釐清自己在這一段情感裡的經驗教訓,翻篇放下,盡心工作與生活,朋友知己可以少,興趣愛好不怕多,日子過得有聲有色。“自己活自在了,新的情感來了對你的幸福感有添加就歡迎他,不來也挺好。”成了她的非名人名言。


活成“單身貴族”還是“年輕空巢老人”?《享受獨身生活》有答案

2.沒有伴侶就是有瑕疵的“二流生活”嗎?消極念頭出現怎麼辦?

“對那些認為婚姻是通向幸福惟一途徑的世俗偏見發出疑問,不要讓它們暗示自己。”

獨身者最常出現的消極念頭是“缺乏男(女)人我便不是一個真正的女(男)人”、“沒有伴侶就是一個失敗者”等等,這些巨大世俗影響力都會給我們心理上造成消極反應。

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在低品質的婚姻裡忍受了十年,問我:都說女人離了婚會貶值,我是不是再忍忍?”我聽了她的婚姻故事,對她說:“離開這樣的人,不是貶值,是及時止損、重啟人生。”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會因為離了婚、年紀大、身材變胖而貶值,而是一開始,就沒有讓自己產生價值。

芭芭拉也會在脆弱的時刻產生這些消極念頭,但她會很快覺察:價值感的真正源泉是友情、工作、才能,保持價值的最好方式就是用創造來證明自我。

於是她制定了提高自身價值的行動要點並一步一步踐行,讓一切別人的消極定義見鬼去了。


活成“單身貴族”還是“年輕空巢老人”?《享受獨身生活》有答案

3. 單身生活是不是被放逐?就沒法過浪漫生活了?

“以獨自生活所擁有的友情和獨立作屏障,來防備過早被浪漫的激情捲走。”

追求浪漫是人的本性,但單身者需要去掉那些不切實際的浪漫想法,明白在成雙成對的浪漫之外還有其他親密關係,有哲學家蒙恬所說的“充滿熱情的友誼”——為相互的陪伴感到快樂,彼此坦誠相見,各自給對方無條件的愛。這是僅有浪漫的兩個人之間沒有的快樂,使人滿足和充實。

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作家梅·薩滕(May Sarton)盛年時選擇獨居,七十多歲的她,把獨居的日子和思考匯成被稱為“現代女性自傳的里程碑”的日記體作品《獨居日記》。身邊的密友一個接一個離去,她仍然還在拓展自己的精神領域,創造優秀的作品,在與朋友的通信與來訪中感受友誼,貼近大自然,同時享受孤獨,也在孤獨中追尋意義。

活成“單身貴族”還是“年輕空巢老人”?《享受獨身生活》有答案


4.獨處時遇到危機怎麼破?

芭芭拉一步一步地行動,獲得了充實滿足而自由的獨身生活,但“9.11”事件打破了她的寧靜,使她感受到自己的孤立無援與對細菌戰、死亡的恐懼。但她很快意識到,當危機到來的時候,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獨自一人實在算不上危機。於是,她選擇了尊重自己的脆弱,深入瞭解事實,並充分做好了自救的準備。

當年,“上海的金枝玉葉”、大學英文老師郭婉瑩被趕出大宅,被下放、掃廁所,但她會用飯盒蒸聖彼得堡風味蛋糕,用搪瓷缸自制下午茶,別人說她都這樣了還講究啥?她說:這才是人的樣子。“要不是留在上海,我有的只是和去了美國的家人一樣,過完一個郭家小姐的生活,我就不會知道,我可以什麼也不怕,我能對付所有別人不能想象的事。”她是我們心目中真正的貴族。


活成“單身貴族”還是“年輕空巢老人”?《享受獨身生活》有答案


三、如何活成“單身貴族”而不是“年輕空巢老人”?

“貴族”指的是精神上的貴族,單身貴族是心靈自由、能夠掌握人生節奏和主導權的獨身者

那麼,如何活成“單身貴族”而不是相反,需要做到這五點:

1. 有一份經濟獨立的工作,同時做好理財。

“對於錢的安全感關係到我們的自由”。芭芭拉通過檢視自己對金錢的態度、記下各財務項目的目錄、詳細列出並衡量生活收支、慎用信用卡、步步為營的投資、開養老帳戶儲存部分收入等途徑,使自己從一個期待有人供養的女生,成為對自己的財務有控制能力的、有安全感和自信的女人。

2.有幾個互相支持的朋友。

芭芭拉除了建立與新老朋友的聯繫外,還參加了目標小組,與團隊一起討論自己的目標和遇到的障礙,探討清除障礙的方法。這個團隊給人的方針是支持和不干涉,因為不攙雜婚姻中伴侶之間各種錯綜複雜的感情因素,使團隊中很多人都在其中有所收穫。“與別人同行,各自為目標而努力,不是成倍而是成數倍地增加了我們的力量。”


3.有一個自己喜歡和放鬆的空間。

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佈置適合自己的有秩序的舒適空間。包括清除掉不需要、不喜歡的雜物;把喜歡的能提醒你信心與熱愛的物品陳列出來;鼓勵自己在私人空間裡做一些平時看來異想天開的事;把私人空間當成一個生命體悉心照料;在這裡招待好朋友。

活成“單身貴族”還是“年輕空巢老人”?《享受獨身生活》有答案

4.有一項以上全情投入的愛好。

“獨自生活給了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自由,而不再受制於伴侶的時間表或總是屈從於對方願望。”興趣愛好給我們打開一扇門,通往更廣闊的世界與更多的人。除了自己擅長的以外,嘗試一直想學的新興趣。如果全情投入,興趣就會成為我們的一種激情。

5.有發揮創造力的領地。

“情人會離開我們,丈夫或者妻子也許會離去,朋友會搬走,而我們的創造力永遠忠誠。”

誰都具備創造力,但單身生活的人卻比其他人更有充裕的時間和夢想、行動的空間。比如寫作、畫畫、攝影、打造一個小花園等等,不需要與其他藝術家比較,而是用創造走向自我、發現自我、釋放自我與完善自我。

當你做到以上這些,你才會發現:一段愛情或者婚姻生活的結束,代表你不再待在一段不能讓自己的成長的關係裡,而是需要向自己人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了。無論你是不是會再次進入另一段愛情與婚姻,你的功課是來體驗更為深邃的人生。現在因為你獨自承擔了自我的責任,讓你未來的生活更具品質和價值,你就已經成長為更好的自己了。

你還會對這個世界所有美妙的事物張開臂膀:我的心靈完全自由!我的人生由自己定義!


活成“單身貴族”還是“年輕空巢老人”?《享受獨身生活》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