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国民待遇”式招生换不来优质生源,还会吞噬现行高考的公平性


“超国民待遇”式招生换不来优质生源,还会吞噬现行高考的公平性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的2020年的招生简章中,有关外籍学生的招录条款引发了众多网民的不满。那么,这个招生简章中有关外籍学生的招录条款为什么会引发网民的强烈不满呢?我们一起暂且来看看这个招录外籍学生的条款。招生简章中有关外籍学生的招录条款主要有三条,转述如下:

1.国籍,必须是外国国籍。

2.申请,即外籍学生想进入清华大学读书,可先提交申请,申请时,提交的材料主要有:高中时期的成绩证明和汉语水平证明。

3.审核,导师审核通过后,便可获得入学资格,无需进行笔试。

看完这个招录外籍学生的简章后,许多老百姓心里不是个滋味!为什么呢?因为清华大学作为国家投巨资建设起来的国内顶级高校,本国学生要考上它——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比登天还难!可是,就是这么一所花费了国内纳税人大量的金钱建起来的国内顶级高校,在招录学生的时候,却采取了“双重标准”:对外籍学生零门槛,超国民待遇;对本国学生却是苛刻到了极点。

也许有人会说,虽然这个招录外籍学生的条款限制很低,但“汉语水平证明”不是个硬条款吗?其实,这是大多数老百姓不知究竟的善意的猜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外籍学生的这个“汉语水平证明”,表面看,同中国学生要想到国外念书,考“雅思”,考“托福”一样,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却有着天壤之别!

据有关人士介绍,“雅思”“托福”考试的水平大体上相当于英语国家高中生的语言水平!那么,我们要求的外籍学生的汉语水平是个什么水平呢?根据清华大学招生简章的说明,外籍学生只要达到国家语委的HSK汉语水平测试五级就可以过关了。这个HSK汉语水平五级究竟是个什么水平呢?我们不妨抄录几道HSK汉语水平五级的考试题,各位亲自你们感受一下吧。


“超国民待遇”式招生换不来优质生源,还会吞噬现行高考的公平性

首先看一道听力题:

“超国民待遇”式招生换不来优质生源,还会吞噬现行高考的公平性

其次看一道组词成句题:

“超国民待遇”式招生换不来优质生源,还会吞噬现行高考的公平性

最后,再看一道阅读题:


“超国民待遇”式招生换不来优质生源,还会吞噬现行高考的公平性

看完五级考试题,你有什么感想?很明显,就这种考试题来讲,只要认得几百个汉字,略具阅读能力和说话能力就可以拿下!

行文至此,读者诸君不妨回头再看一看清华大学招收外籍学生的那三个条款,你会发现,虽然有三条,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你必须是外国户口。

清华大学如此招收外籍学生,那么,其他大学呢?就笔者所看到的资料而言,可以说,无一例外!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上网搜搜。


“超国民待遇”式招生换不来优质生源,还会吞噬现行高考的公平性

事实上,国内高校除了在招生录取上给持有外国户籍的学生给予“超国民待遇”待遇外,在入校后的几乎一切方面都秉持着这样的做法。笔者曾收集了这么一些案例,现抄录出来,各位不妨读读:

1. 奖学金上,一般高出本国学生八九倍,有时还不止这个数。据相关媒体披露,北京大学曾给予一名菲律宾籍学生一年47万元奖学金!这件事去年在网上颇热炒了一段时间。

2. 山东大学的“三陪”制度,即一个外国留学生配三名异性同伴。

3. 山东财经大学强令女生搬迁宿舍,给外国留学生腾出条件较好的宿舍事情。

4. 首都师范大学游泳馆只对留学生开放,中国师生只能到室外游泳池游泳的事例。

5. 更为奇葩的是,吉林大学竟然还有要求中国学生起床后须叫醒外国留学生的服务。

另外,还有网友曝出某大学有让中国学生为外国留学生打扫房间卫生的要求,某大学欢迎外国留学生报道,竟然要求学校里长得漂亮的中国女大学生必须列队欢迎,等等,真是不一而足。

面对此情此景,你我能说些什么呢?

为招外国籍学生,国内高校真是卑躬屈膝,花样翻新,甚至不讲廉耻!这么友好的态度,这么高等级的服务,招来优质学生了吗?就笔者搜集到的资料看,答案是没有。

笔者曾经看到过一份资料,就国内留学生的洲际分布看,非洲、亚洲、南美洲是三个主要分布地,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很少。

从外国留学生的表现看,这几年许多媒体曝光出来的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表现可谓是让老百姓大跌眼镜!比如吸毒贩毒者有之,忘恩负义者有之,猥亵中国女学生者有之,推搡辱骂警察者有之等等,真是不一而足。


“超国民待遇”式招生换不来优质生源,还会吞噬现行高考的公平性

不仅如此,这种给予外籍学生的这种“超国民待遇”,在国内还引发了以下一些负面事件:

1. 使高考国际移民越来越多。原来的高考移民是指从发达省区设法将户口迁移到欠发达省区,从而变相地享受国家给予欠发达省区的高考照顾政策的一类移民,这种移民说到底终究是国内移民,在国内转圈圈,而且这种现象由于国家和各省市的严厉打击,目前几乎绝迹。但是,现在的高考移民却不是这样。

现在的高考移民从构成成分上看,基本上都是有钱人;他们把子女移到什么地方去呢?移到国外去,给子女弄一个外国户口,然后让子女再回到国内继续在国内上小学、中学。只要孩子有了这个外国户口,按照目前国内各重点大学招录外国籍学生的招录条件,孩子高中一毕业,就可以不用考试轻松进入北大、清华等国内名校。在这个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前几年被媒体曝光出来并热炒了一段时间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一个高三毕业班。据有关媒体披露的材料看,这个毕业班的所有学生都是外国籍的中国学生,高三毕业后,有百分之85的学生通过申请进了北大清华,百分之15的进了南开等其他国内知名高校。

2. 进一步加大了偏远贫困地区孩子进入国内顶尖高校的难度。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本来就十分有限,考入国内重点高校的机会本来就十分渺茫。现在,各高校争先恐后地在录取外籍学生上不设门槛,致使国外的许多渣子生均涌了进来,致使国内有钱人家的孩子通过国际移民不断地涌了进来,这就使本来在进入国内知名高校上难度很大的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在考入国内知名高校上更是难上加难。虽然有些高校解释说,外籍学生不占本国学生的名额,可是,静下心来细细想一想,你信吗?

3. 会让目前看来国家花费了几十年心血打造的最为公平的升学竞争机制——高考——变得越来越不公平。我们现行的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升学竞争机制就是高考。这个制度虽然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就目前而言,不论从哪一方面看,它都是最公平的。可是,现在,各高校竞相实施的外国籍学生的招录条件,由于其零门槛的限制,笔者推测,不过五六年,现行的高考的公平性会被它踢的粉碎。

4. 这种漏洞很明显的招录外国学生的办法,在社会层面上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分化,并有可能使这种分化固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5. 这种以“超国民待遇”的方式招录外籍学生,是自行矮化大学精神、民族人格和民族精神的一种病态招录方式,时间一长,无形中会加剧国民精神上早已存在的“洋大人心理”和“洋奴心理”,对我们正在努力的重塑国民心态的文化建设有百害而无一利。

最后,忽然想起了两位前辈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和梅贻琦先生。蔡元培先生曾经执掌过北大,使北大真正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在这个方面,他给后人留下了一句名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梅贻琦先生曾经执掌过清华,他使清华大师云集,在这个方面,他也给后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但愿现在的大学头头们还能记起这两位先生,记起这两位驰名中外的教育家留给后人的这两句话。


“超国民待遇”式招生换不来优质生源,还会吞噬现行高考的公平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