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將在全球範圍內帶來四波傳染——西班牙流感的啟示​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西班牙大流感的啟示

©王明遠/文

冠狀病毒將在全球範圍內帶來四波傳染——西班牙流感的啟示​

冠狀病毒將在全球範圍內帶來四波傳染——西班牙流感的啟示​

冠狀病毒將在全球範圍內帶來四波傳染——西班牙流感的啟示​

☄ 在一場無人能置身事外的全球大災難中,面對2019冠狀病毒這個共同的敵人,全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難道不應該摒棄前嫌,共同攜起手來嗎?(本文首發於公眾號“阜成門六號院”,編輯稍有改動。封面為H1N1流感病毒在顯微鏡下的照片。)這場新冠肺炎是西班牙大流感之後的第二場全球性大流行瘟疫。西班牙大流感結束於1920年春季,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人們本來以為從此消滅了世界性傳染病,帶著聽天方夜譚故事的心態復說著當年的歷史,沒想到竟然整整一百年之後,另一場全球性流行瘟疫降臨,不能不說是一個奇妙的世紀輪迴。這次疫情中,全世界的公共衛生界並沒有能夠對疫病的全球流行趨勢的一些有價值的分析,只是很被動地去關注目前高發區域,本文將越俎代庖,從歷史上全球性瘟疫的傳播規律的角度,對未來新冠肺炎發展趨勢做一些研判。


全球性流行病必須首先發生在世界中心的大國
西班牙流感之前,人類歷史上爆發過很多次嚴重的疫病,比如東漢末年瘟疫、14世紀歐洲黑死病、明末瘟疫,都帶來至少上千萬人死亡,但是這都是區域性瘟疫,病毒很難跨越高山、沙漠和大海傳播到很遠的其他區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全球真正形成一個密切連接的體系,才為流行病全球化創造了條件。不過雖然全球化程度越來越深,並不是說任何流行病都有機會發展成為全球性瘟疫。如果瘟疫發生在參與全球化程度很低的國家,病毒擴散性不強;如果發生在小國,傳染源少,這兩種情況頂多造成區域性疾病。所以非洲經常發生瘟疫,但是一直沒有“衝突非洲、走向世界”。從西班牙流感和這次新冠肺炎來看,只有發生在世界中心的大國,才有可能成為成為全球性的疾病。因為這些全球性國家人口流動頻率高、規模大,很容易造成不可控制性的擴散。


冠狀病毒將在全球範圍內帶來四波傳染——西班牙流感的啟示​

▲ 感染了1918年流感的美國士兵
1918年流感始於全球第一經濟大國美國,接著傳播到法國、英國這些全球中心性國家,這次也是類似情況,先在全球第二經濟大國中國,繼而在意大利、法國、德國和美國這種中心性國家流行。都是一箇中心傳遞給其他中心,如果傳染鏈第二波能夠被控制,那就還是區域流行,如果控制不住,就會造成不可遏制的全球大流行。其實,現在回看,非典本來也可以造成全球大流行的,但是為什麼最後沒有呢?主要是因為中國參與全球化程度沒有現在高,僅僅是主要通過香港居民這個國際化程度高的群體向外傳播,所以發達國家比較容易地切斷傳播路徑,控制了病毒。而這次不同,中國每年數以億計的遊客和商旅人士大量奔波於歐美,歐美很容易就遍地開花、防不勝防了,這從側面說明中國在全球化中權重的大幅提高。

每個國家都將不可倖免


西班牙大流感表明,病毒一旦脫離人類的控制,造成全球大流行,那就意味著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倖免。這次也將是歷史的重演,現在來看,既然公共衛生能力最強大的歐美都控制不住病毒擴散,剩餘的其他國家也更不可能,除了朝鮮這個世界上最封閉的國家外,每個國家都將可能被病毒洗劫一遍,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西班牙大流感期間,病毒不僅到達印度、非洲,就連北極的愛斯基摩部落,太平洋上的孤島居民都感染上了,並且這些地方因為沒有受到過流感侵襲,死亡率遠遠高於文明發達世界,薩摩亞島只有36000人,卻死了8500多,愛斯基摩整村整村地滅絕。西班牙流感期間,病毒的國際傳播還是依靠火車和輪船的乘客,散播速度比較慢,病毒傳遍全球用了一年的時間,而如今進入航空時代,大大方便了病毒移動傳播,一天就可以傳往數個國家,3月初只有60個國家發現病例,現在已經有196個國家或地區出現病例,剩下幾個有限的角落被感染也是指日可待。

冠狀病毒將在全球範圍內帶來四波傳染——西班牙流感的啟示​

▲ 1918年,西雅圖街頭的一名汽車售票員拒絕讓不戴口罩的乘客上車


這次疫情傳播的規律也表明,由於病毒的極強傳播性和隱蔽性,一旦一個國家感染病例超過100就很難把病毒控制在隔離區和醫院,一旦超過1000就會面臨激烈大爆發,現在大爆發的幾個國家中國、美國、意大利在感染人數超過1000以後都有一個劇烈增長,所以下一步最危險的是現在病例數在500—1000的大中型國家。


即使是病例數在100以下的國家也並不是高枕無憂,要知道,一個月前(2月25日)伊朗美國感染人數都不足一百,德國法國英國都在20人以下,其他歐洲國家都還是個位數。現在是病毒增長期,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有可能是下一個伊朗或意大利。

下一波感染重點是亞非拉


西班牙大流感另一個特徵是階段性和波浪形的傳播形式,病毒就像大海嘯一樣,一波推一波,環環相扣,肆虐全世界:第一波3-4月傳遍美國,第二波5-6月傳遍與美國聯繫最緊密的歐洲,第三波7-8月到達作為歐美重要市場的東亞、中美洲,第四波9月後到達地理上最偏僻的非洲、南美和中亞。這次演進過程也很相似:第一波主要增長是1-2月中國和中國周邊的新加坡、韓國、日本,第二波是全球化參與程度高的歐洲、北美和澳新。感染人數主要在全球經濟最發達的三個經濟中心東亞、西歐和北美,4月份可能是頂峰。

冠狀病毒將在全球範圍內帶來四波傳染——西班牙流感的啟示​

▲ 1919年,東京佩戴口罩的女子


接下來的一個月疫病的爆發區域可能將是與三個經濟中心經濟和人員聯繫密切的外圍國家,也就是第三波。他們分別是西歐外圍的北非和土耳其,美國外圍的墨西哥和加勒比國家,中日韓外圍的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印尼,以及比較深度參與全球化的俄羅斯、沙特、南非、巴西、智利等國。現在這些國家感染人數都超過700,甚至多達2000了,似乎距離大爆發已經不遠。疫情最後一波(第四波)將是非洲大陸,非洲大陸現在已經有近三千個病例,每天以至少百分之十的速度在增長。由於非洲與歐洲互動比較多,尤其是西非跟法國互動多,法國有兩百萬左右西非移民;北非和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互動多,這三個國家有一多千萬馬格里布國家移民,而意、法、西都是重災區,因此,歐洲傳染鏈的下一環主要目的地就是非洲,非洲可能構成此次疫情的最後一波,也將可能是持續時間最長,最難防控的一波。現在看非洲疫情最嚴重的地方是南非、埃及、阿爾及利亞、突尼斯、摩洛哥、布基納法索、塞內加爾和科特迪瓦,除了南非、埃及,其餘國家都是以前的法國殖民地,也是法國外籍移民的主要來源國家,而南非和埃及是非洲的中心,病毒很可能通過埃及蔓延到東非,通過南非蔓延到中南部非洲。


下半場將更嚴重
我們可以把疫情早期在東亞、西歐和北美流行期稱為上半場,在之後其他區域流行稱為下半場,進入5月後疫情重心有可能進入下半場區域,尤其是開始變寒的南美和非洲國家。疫情的下半場將會比上半場嚴峻的多得多,因為上半場流行國家都是當今全世界經濟最發達國家,醫療資源相對充足,社會治理能力強,控制住疫情是早晚的事情。下半場流行國家,無論是醫療條件,還是社會治理能力都很差,尤其是那些非洲國家,一旦出現疫情,將真的有可能通過“群體免疫”這種殘酷方式才能控制住。而下半場流行區域的人口數量遠遠多於上半場發達世界,他們佔了全世界70%的人口,一旦流行起來死亡人數也可能遠遠超過上半場區域。其實西班牙大流感也有上下半場之分,上半場在歐洲和北美,下半場在亞洲和非洲。歐美死亡人數在300萬左右,死亡率在千分之五左右;而亞非死亡人口達到2000萬左右,死亡率百分之三左右。大流感雖然很可怕,但是最可怕的地方不在歐美,而是在落後的亞洲。參加一戰的印度士兵把流感病毒帶回來,印度死亡人口1250萬,恆河裡飄滿死屍,說炎熱可以阻止流感和肺炎病毒傳播是不靠譜的。大流感對中國造成的死亡沒有確切統計,人數估計在100-900萬不等,據當時《申報》報道當時的紹興“蓋自發現是疫以來,死亡人數己佔百分之十。棺木石板,所售一空”。這次疫情,非洲南亞也仍有可能重蹈這樣大規模傷亡的覆轍。

冠狀病毒將在全球範圍內帶來四波傳染——西班牙流感的啟示​

▲ 再造的1918年流感病毒顆粒在電子顯微鏡下的照片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歐盟國家和美國疫情雖然來勢洶湧,但是一旦緩過神來,應對能力還是過得去的,4月底以前就可能達到高峰,總體感染人數開始下降。接下來最需要關注和擔心的是以下幾個人口眾多而稠密,公共衛生能力很差的國家:印度(13億)、巴基斯坦(2億)、孟加拉國(1.7億)、埃及(0.99億)、尼日利亞(1.93億),他們有可能是伊朗的翻版。其次是巴西、土耳其、南非、俄羅斯、墨西哥這些人口很多的中等發達水平國家。今年將是二戰以來人類生存受到威脅最嚴重的一年,人類被病毒的洗劫損失將僅次於兩次世界大戰。在一場無人能置身事外的全球大災難中,面對2019冠狀病毒這個共同的敵人,全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難道不應該摒棄前嫌,共同攜起手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