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的人都是什麼心態?古代歷史有哪些犟的出名的人?

二莊學智慧


所謂的犟,其實是一種人生態度。一旦對某一件事做了決定,那就絕不更改。當然,不同的人犟的程度也不一樣,有的面對外部壓力最終屈服,而有的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要堅持到底。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介子推就是後者的典型代表。

認定主公,百難不棄

介子推是春秋時期晉國大臣,也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的心腹手下。而晉文公的地位其實並不是很順利得到的。他的父親喜歡小兒子奚齊,並且想要讓他繼位,也導致了一系列內亂鬥爭。早年的重耳不得不選擇外出逃亡時,不斷被父親和兄弟追殺。在流亡中,重耳一行人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但介子推卻從不後悔。有一年逃到衛國,一個隨從偷光了重耳的錢和糧食,逃入深山。重耳無糧,飢餓難忍。當向田夫乞討,可不但沒要來飯,反被農夫們用土塊當成飯戲謔了一番。後來重耳都快餓暈過去了,為了讓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溝裡,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塊,與採摘來的野菜同煮成湯給重耳。在重耳落難之時,介子推並沒有選擇離開,反而割肉相待。因為他一旦認定目標,縱然再難再險,也絕不放棄,一定要對重耳竭忠盡智。

拒絕榮華,寧死不惜

九年的逃亡生涯結束後,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變成了堂堂的晉文公。而重耳確實是一個可以共患難,也可以共富貴的人,對於有功之臣他不吝官祿,至於介子推他更是想對其大加封賞。然而,面對唾手可得的榮華富貴,介子推卻堅持不受。介子推認為忠君報效的行為是理所應當的,不需要得到獎賞,並以接受獎賞為恥。這樣的行為也導致了其他功臣的不滿和排擠,介子推一氣之下選擇帶著老母親進山隱居,來證明他不圖封賜的決心。但晉文公一心希望他能出山幫助自己,於是採用了他人提議,下令三面燒山,認為介子推肯定會因此下山。沒料到介子推寧可面對洶洶火焰,也不肯改變自己的信念,最終抱母而死。

介子推這種用生命來證明自己的行為我們不置可否,但他這種堅持信念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


婁南散客


固執己見,認為自己對的就一直走下去,而不顧周圍人的看法和非議,歷史上的名人有魏徵,韓信等,最有名應該是嘉靖時期的海瑞。


永無終點的火車


犟的人一般一根筋,認死理。歷史上犟的人有項羽,不然怎麼會自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