盪鞦韆、插柳枝等清明民俗,含有哪些美好寓意?


盪鞦韆、插柳枝等清明民俗,含有哪些美好寓意?

馬上就要迎來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了,這個節日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的歷史非常悠久,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其早先的人文性並不強,而作為自然節氣的自然因素相對較重,是在宋元時期才逐漸形成現在熟知的以拜祭和踏青為主的形式。清明節融合了寒衣節和上巳節的民俗,它吸收了寒衣節拜祭先祖的民俗,也吸收了上巳節踏青的民俗,所以現在的清明節我們可以找到之前這兩個消失的節日的影子。說完了清明節的起源和變遷,我們談一談清明節的民俗文化。

蹴鞠

盪鞦韆、插柳枝等清明民俗,含有哪些美好寓意?

蹴鞠是古代清明節人們較為喜愛的一項民俗遊戲,蹴鞠的歷史悠久,在千年前的黃帝時代,這項運動主要是用來訓練武士的。

祭祖掃墓

盪鞦韆、插柳枝等清明民俗,含有哪些美好寓意?

這項民俗是清明節最具代表性的一項,主要的流程就是先清掃親人的墓地,然後進行祭祀,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筆者這裡也提醒各位讀者根據疫情還是儘量以網上祭掃為主。

蠶花會

盪鞦韆、插柳枝等清明民俗,含有哪些美好寓意?

這項民俗很具有地方性,主要是在浙江一帶,如烏鎮、洲泉等地舉辦。當地民眾會在每年清明夜開始設祭,進行襄白虎、齋蠶神等活動,場面十分熱鬧。

插柳

盪鞦韆、插柳枝等清明民俗,含有哪些美好寓意?

老話講:“清明不查柳,紅顏變皓首”,在清明節這一天,在門口插柳也是一項重要的民俗。其實柳主要是起辟邪的作用,《齊民要術》裡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關於清明插柳,還有一種說法是紀念春秋時期的名臣介之推的,當時他忠心耿耿,力保國君重耳出逃19年,不過卻被重耳遺忘,在大山裡生活多年,終被大火燒死在了枯柳樹下,人們插柳也是為了紀念他的事蹟。

盪鞦韆

盪鞦韆、插柳枝等清明民俗,含有哪些美好寓意?

盪鞦韆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這原來是一項北方少數民族的運動,後來傳入中原。《藝文類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鞦韆為戲”的記載。清明節盪鞦韆的習俗從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存在了,至唐朝成為清明節重要的習俗之一。盪鞦韆都有哪些寓意呢?專家解讀說,盪鞦韆一方面可促進青年男女的交往,另一方面,盪鞦韆蕩得越高,預示著生活就越美滿。

總之,清明節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很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它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從清明節的起源和發展可以看出,我們的習俗和節日都是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最終融合而成的,應該用全面和發展的眼光去研究這些傳統節日,這樣能更深地挖掘出其背後的文化意義。文末筆者也再次提醒各位讀者清明節減少出行,提倡網絡祭掃,儘量做到祭掃“足不出戶”。

光明網《清明節的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張弛、畢嘯南:《清明節的傳統習俗與時空變遷》

常華:《清明節習俗與人文精神》

張琰:《盪鞦韆、插柳枝等清明民俗含有美好寓意(圖) 》

整理/袁立聰 ,審核/任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