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準備報復性消費……還是報復性存錢?

看了一個有趣的討論:疫後,你準備報復性消費,還是報復性存錢?

我們常常嘲笑美國人不存錢,但不知不覺中,其實我們也進入了不存錢,不愛存錢,或者沒法存錢的時代。

新生代年輕人不愛存錢:他們喜歡旅遊、新潮電子產品,頻繁聚餐轟趴,在聯網遊戲上一擲千金。

中年人沒法存錢:房貸成為他們最大的開銷,剩下的錢都給小孩上補習班。

老年人沒法存錢:他們主要靠養老金生活,還得隨時面對各種坑爹和啃爹。

在此前,各種觀點都反對存錢,認為現金是最沒用的東西,應該最大限度地投資或者消費。

疫情下,大家猜猛然發現:黃金股票原來不如現金香。

原來欠債是魔鬼,對花唄、信用卡的迷戀足以壓垮一個人。

原來存錢才有安全感,銀行賬戶裡面有一百幾十萬才是穩穩的幸福。

畢竟人生很長,存幾年前再去一次旅遊,而不是年年環遊世界。

不一定要最新的iPhone,紅米也挺好。

汽車能不買就不買,地鐵也不錯。

……

嗯,報復性存錢,也許獲得幸福的一種方案。


你準備報復性消費……還是報復性存錢?


你會報復性消費還是報復性存錢 (單選)
0人
0%
報復性消費
0人
0%
報復性存錢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