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語句銜接題之詩句型

在省考行測言語理解部分中,語句銜接題也是近年來有所考查的,其中難度較大的一類便是結合詩句作為選項來進行考查,中公教育提醒,遇到此類題目時需要我們重點做好以下兩步:

1、題幹行文分析,總結空缺處所填句子的含義。

2、結合詩句中的核心描述對象進行判定。

例1:小時候熟記的古詩文,長大後也很難忘記,即使長時間不用,但只要一提起,與之相關的記憶便會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來。這種紮根在腦海深處的詩詞印象,是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積澱,這就是“童子功”的厲害之處。因此,我們要從小誦讀古詩文,讓中華傳統文化內化於心。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想要練就古詩文的“童子功”,必須要多讀多記,才會爛熟於心、出口成章。若是腹內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蓮花。詩詞大會舞臺上,選手們精彩表現的背後,又何嘗不是他們從小的閱讀背誦和長年的儲存積累。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B.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C.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D.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答案:D。

【中公解析】題幹圍繞小時候學過的古詩文進行論述,說明小時候學過的古詩文即使長時間不用也會紮根在腦海中,浸透在血液中。後文通過“因此”進行總結,說明了要讓中華傳統文化內化於心,需要我們從小誦讀古詩文。所以,空缺處所填句子的含義應和讀古詩文有關。

A項核心描述了讀書和寫作的關係,說明了多讀書對寫作的重要性,沒有提到古詩文,排除;B項核心描述的也是讀書,說明了讀書能夠起到醫治愚昧的重要作用,沒有提到古詩文,排除;C項核心描述的是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沒有提到古詩文,排除;D項“熟讀唐詩”表達了讀古詩文的意思,長時間被詩詞薰陶,自己也會受影響,體現了讀詩的作用,當選。故本題選D。

例2:“法國作家法朗士在《樂圖之花》中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書是什麼?主要的只是一連串小的印成的記號而已,它是要讀者自己添補形成色彩和情感,才好使那些記號相應地活躍起來。’________________,閱讀的過程是相對的,既有讀者嘗試理解作者的維度,也有作者請求讀者的理解這一維度。”

下列詩句中,最適合填入上文橫線處的是:

A.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B.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C.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D.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答案:B。

【中公解析】文段說明了讀者嘗試理解作者的維度,而作者也請求讀者理解這一維度,這是一個相對的過程,主體說的是讀者與作者的關係,所以正確選項應能體現出讀者與作者的相互關係。

A項說的是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沒有能夠體現讀者與作者的關係,排除;B項意思為,我看青山嫵媚多嬌,想來青山看我也是這樣,此處的我與青山,指代作者與讀者,當選;C項意思為,要問在座之中誰流的眼淚最多?我江州司馬淚水溼透青衫衣襟!是詩人聽了琵琶之後的感受,沒有體現讀者和作者的相互關係,排除;D項表達了看問題角度不同,可能看到的結果就不一樣,也沒有體現讀者與作者的相互關係,排除。故本題選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