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佳片《逃出绝命镇》:是庆祝的呐喊?不,是温柔的禁言

我知道这部影片质量不低,但是也绝对想不到它能够一路过关斩将杀进奥斯卡,还拿到了最佳编剧,这个结局着实有点意外了。


《逃出绝命镇》用500万美元的投资在美国本土撬动了了1.7亿美元的票房,烂番茄新鲜度一度达到100%,到今天都依旧保持着极高的新鲜度,口碑更是好得不用说。


《时代杂志》评论该片的导演说,“导演皮尔做到了许多更有经验的导演都做不到的事——在一部轻松的娱乐向影片中融入了关于社会与文化的思考,并且使所有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让你一边笑一边思考,一边思考一边笑。”


小成本逆袭的电影榜单上,必须加上这个名字了。


悬疑佳片《逃出绝命镇》:是庆祝的呐喊?不,是温柔的禁言


《逃出绝命镇》区别于其他悬疑恐怖电影的一点在于影片中涉及的元素很丰富,这就相当于给观众在同样短的时间里提供了一场饕餮盛宴,性价比极高,享受极其舒适。


围绕“种族歧视”、“悬疑故事”和“恐怖元素”三个角度说说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


悬疑佳片《逃出绝命镇》:是庆祝的呐喊?不,是温柔的禁言


首先,种族歧视问题。


男主人公害怕女友的家人无法接受或者不喜欢自己,他对于自己的种族缺少自信。去女友家的路上自然也不是一帆风顺。《逃出绝命镇》开篇就引入了种族歧视问题,但是并没有以传统的限制黑人人身自由和公开歧视黑色人种的方式去表现这个问题,而是利用人们对于种族歧视的刻板印象和敏感情绪,引出了一个郊区白人家族利用人体试验驯化黑奴的故事。种族歧视问题在这部电影中被表现得不直接,甚至有些扭曲和变态。


悬疑佳片《逃出绝命镇》:是庆祝的呐喊?不,是温柔的禁言


这在很大程度上呼应了黑人群体在美国的现状。越来越多的黑色人种登上历史舞台,马丁路德金似乎都成为了一个遥远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科比布莱恩、奥巴马这样的人物。


作为一个生活在美国社会的黑人应该自卑吗?似乎不应该。


那么,应该自信吗?似乎很难做到完全自信。

对于黑人的这种状态,可能更应该用“怀疑”这个词来形容。


悬疑佳片《逃出绝命镇》:是庆祝的呐喊?不,是温柔的禁言


我看到很多影评提到了后种族主义时代的来临。当越来越多的黑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很多人对于种族关系问题作出了乐观的判断,非少数族裔人群似乎在说:“黑人都当上总统了,还有什么好自卑的呢?所有问题都正在被解决不是吗?所以你们还有什么好叫嚣的呢?你们应该闭嘴。”


但是事实是深受种族歧视困扰的非裔、亚裔、拉美裔依旧在亲身经历种族歧视带给他们的不公和痛苦,这些惶恐和不安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对于自己身份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少部分人境况的改善告诉他们一切正在向好发展,另一方面,自己的真实生活告诉他们悲惨还未过去。这种情绪的冲突就导致了少数族裔人群情绪上的极度敏感和焦虑。因为情况有所改善而乐观,因为改善的并不是自己而悲观,这种情绪在电影中的呈现方式就是Georgina的脸部特写:微笑着流泪,快乐而痛苦。


电影中的“荣誉白人”在表达的一种观点是:我们乐于承认黑人身体强壮、善于运动,但是这个世界不需要他们的大脑。

所以他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黑人的大脑取出来,用他们的肉体帮自己续命,这其实在在隐喻,黑人思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存在的必要,有用的仅仅是肉体。

那么请问,这和殖民时代的奴役黑人有什么区别呢?从前,是直截了当的贩卖和奴化,如今,是“崇拜”且仅“崇拜”肉体,崇拜得病态程度已经到达必须将大脑从身体中剥离出去的程度。

对比这两者的肮脏程度,后者更甚。

如果整个社会都在为少数族裔人群已经得到公正待遇而庆祝呐喊,那么结果不会是这些人的生活得到改善,而是他们逐渐失去反驳和反抗的能力,这是一种温柔的“禁言”。


悬疑佳片《逃出绝命镇》:是庆祝的呐喊?不,是温柔的禁言


其次,对于恐怖元素的使用和安排。


这个部分提几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恐怖片段。


比如,鹿。 这部影片中,多次出现了一种动物,鹿。一来营造恐怖氛围,二来用鹿来象征黑人。男主角和女友回家路上就撞死了一只鹿;到了女友家里,女友的父亲提到过讨厌鹿;男主在女主房间的暗格里看到女主与众多黑人男性的合照,其实他们都被进行过转换,只是不一定都成功了,而最初的转换实际上是通过鹿的身体进行的;而往外跑的鹿们其实就是正在逃离这个小镇的被转换过的黑人。


比如,笑着流泪的黑人女仆,她表情扭曲,总是站在窗前悠悠地望着外面。


比如,男主角在小镇的聚会上遇到的唯一一个黑人兄弟。他一直带着一顶帽子,因为被转换过的人都做过开颅手术,头上有伤疤。


比如,男青年常常深夜跑步,是因为他已经被换上了罗斯爷爷的脑子。在罗斯老爸带领克里斯逛这座宅子的时候,曾经提到罗斯的爷爷生前是运动健将,并且在希特勒任期的奥运会上败给一名黑人运动员


悬疑佳片《逃出绝命镇》:是庆祝的呐喊?不,是温柔的禁言


这部电影没有鬼影重重,没有血腥暴力,只是通过配乐、台词、拍摄技巧等渲染方式,把恐怖的氛围烘托到了极致。只有画面恐怖的恐怖电影幼稚而肤浅,而回望《逃出绝命镇》,让人恐怖的绝对不是画面,而是情节,而是这个故事本身。


悬疑佳片《逃出绝命镇》:是庆祝的呐喊?不,是温柔的禁言


最后,悬疑故事的推进节奏


“白人精英”家族通过人体试验进行大脑移植,利用黑人的身体延续白人的思维,这样一个故事本身就令人讶异,导演讲述这个故事的节奏也恰到好处。


从一只被撞死的鹿到罗斯爸爸所说的体验“另一个人的文化”,从一家人在饭桌上令人抓不住头绪的对白到白人精英的聚会,从黑人女佣到黑人园丁,从夜跑的男青年到聚会上的年轻黑人,从家族犯罪团伙各司其职捕猎受害者到开颅换脑的疯狂人体试验。

导演一点一点把这个故事铺展出来,一个接一个线索地去呈现白人家族背后的阴谋,剧情丝毫不慌张,但是这些线索繁多和密集,使观众无法错过任何情节,剧情也并未显得拖沓和混乱。整体推进得有条不紊,丝丝入扣。


悬疑佳片《逃出绝命镇》:是庆祝的呐喊?不,是温柔的禁言


看到最后,已经无法分辨这究竟是恐怖片、悬疑片还是种族教育片,所以说《逃出绝命镇》是突破类型的佳片毫不过分,其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吓人,而在于启发人。


导演对于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引入和表达精准细腻得恰到好处,有所揭示而欲言又止,正中观众的敏感点却又在越界之前充分留白。


悬疑故事、恐怖元素、犯罪题材、种族歧视问题等等似乎都是十分老套的议题,但是《逃出绝命镇》却用这些旧材料炒出了新饭。


这不是一个现实题材的电影,却在提醒我们,现实中的恐惧不容忽视,恐惧背后的根源值得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