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告诉你疫情下德国人以及在德华人的真实生活

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全球确诊总人数已逼近40万,而欧洲疫情发展正是最为艰难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在电视讲话中表示,“

这是德国自二战结束以来的最大挑战”。


海外华人不知不觉进入hard模式:突如其来的爆发、一票难求的回国航班、戴与不戴口罩的抉择……前段时间还在担心家人健康的欧洲华人,而今成为了被担忧和嘱咐的对象。


根据联合国2019全球移民新数据,在德中国公民达到了13万多人,处于海外疫情之下的他们,生活受到了怎样的影响?面对这些变化,采取了怎样的防护措施,又有着怎样的烦恼与期待?


小熠采访了几位“留德华”和他们的德国朋友,这就带大家看看疫情之中,海外华人的真实生活状态,以及德国人如何看待新冠疫情

独家!告诉你疫情下德国人以及在德华人的真实生活

(除了新年致辞以外,默婶这是第一次为国家大事发表电视讲话,足可见政府多想引起民众重视了)


基本生活有保障吗?

正在莱比锡大学交换的小周同学表示,除了超市厕纸没了以外,暂时没有影响。


与中国超市、药店的口罩、消毒液被抢购一空的情况不同,德国人首先屯的是厕纸、食品和各类生活用品。


独家!告诉你疫情下德国人以及在德华人的真实生活


德国政府早已规定,食品和饲料的零售商店、送货服务,药房,医疗用品商店,加油站,银行,邮局,美发店,报纸销售网点,自助洗衣店,这些保障民众基本生活的商店和药店都必须每天开放,甚至在德国人从来不上班的周日也必须开门营业。


而与保障基本生活需求无关、又人员密集的场所必须关门,包括:游乐场、酒吧、剧院、博物馆、交易会、展览、体育馆、赌场,等等。


小周同学告诉小熠,目前生活物资还是充足的,虽然物价有小幅度上涨,但是相信厕纸也会很快补货。德国的居民区人口密度不大,虽然政府规定“没有理由不要出门”,但是“出去呼吸新鲜空气这样的理由也是可以的。”她写论文写累了还可以出门放放风,路上没什么人,风景很好。


工作、学习怎么办?

除了前文提到的必须每日营业的行业,在德国上班的人们也进入了“在家办公”的阶段。大部分人还是好好在家待着的,毕竟政府也派出了喊话小车:



德国的大学其实本来就没有开学,夏季学期一般从4月份才开始。但是4月即将到来,开学延迟的消息也一并来了:


巴伐利亚州所有州立大学的课程直到复活节假期之后的4月20日才开始。在2020年4月20日之前将取消所有课程。是否会在之后重新安排取消的课程由各个大学自己决定。


柏林自由大学发布官方通知,所有面对面的课程均改为在线课程,同时针对考试将会有特殊政策。


慕尼黑工业大学自3月18日当地时间18点开始封闭了校区,除维护学校必要运转的工作人员外,所有师生非紧急原因不能进入校内任何建筑。


目前,所有受访同学都没有收到开学的消息,全体在家写论文中。而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读硕士的同学更加幸运,学校刚收到她提交的硕士论文,第二天就把毕业证明寄到了她手中,帮助她更快拿到工作签证。


有考虑回国吗?

回国机票涨得太厉害了。


正在慕尼黑大学读书的树同学表示,家人上周给自己买了直飞机票要一万多,当时嫌贵就退了,而现在转三次的机票已经涨到了三万多。而且有一些中转国家和地区拒绝让持中国护照的旅客转机。


其实回国不一定是最安全的,转机和旅程上的感染风险反而更大。


另一位2月底结束交换学期的罗同学,就在回国飞机上遇到了确诊病例。2月底时欧洲疫情并没有大范围爆发,她乘坐的是俄航,莫斯科飞中国的那一趟有很多来自中东地区的乘客,其中一位从伊朗来的乘客,回国后在北京西站被查出体温超标,随后确诊。而这个消息,罗同学居然是回到老家之后,刷微博时发现的!


罗同学说,德国飞俄罗斯的时候飞机上还没有人戴口罩,但莫斯科飞中国就不一样了,几乎每个人都捂得严严实实。正因如此,在那名患者确诊之后,只有他周围三排的乘客收到通知,必须接受隔离,而罗同学距他有八排距离。不过她还是立刻上报给地方政府,主动接受了为期两周的隔离。


经过两周的担惊受怕,现在罗同学终于健康回家了。


独家!告诉你疫情下德国人以及在德华人的真实生活

(入境乘客接受体温检测)


大部分在德华人的工作、家庭都在德国,即使动过回国的念头,眼下也是离不开德国的。一部分华人更是对“纯经济考量”表示认同,在哪里交医保,就在哪里享受报销,没在那里交医保,自然就不能享受那里的报销。和国籍、甚至出生地、基因没啥关系。他们乐于接受并且相信德国的医保体系。


那些回国后逃避检测和隔离的只是一小部分,选择回来的海外华人有些来自情况非常糟糕的国家,大部分人是希望能和家人团聚、并且愿意配合国家的各项措施的。他们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人的理解,不要因为个别情况让本该同心同德的华人群体受到过分的指责。


德国人明显更加自信

相对这些小心翼翼的留学生,受访的德国人则乐观多了。他们几乎一致地表示,新冠病毒没什么可怕的:


“晚感染不如早感染,早感染早免疫。”


“致死率只比流感高一点,没事的。”


“我们的策略是十分理智而又冷静的。”


这种说法在刚刚经历过战疫之痛的我们听来,或许有些“盲目自信”,但事实情况是,德国新冠肺炎的致死率确实比其他欧洲国家要低。截止发文前,德国感染人数为29886,法国感染人数为20123,德国确诊人数比法国高了将近一万,但死亡人数只有123人,而法国已达到862人,是德国的好几倍。


张文宏主任也强调,各个国家具体国情不同,呼吁他们生搬硬套地“抄作业”是不切实际的。在他与杜塞尔多夫领事馆的连线中,他甚至强调,德国在欧洲国家中,目前状况以及防疫举措是最好的。目前德国的策略是正确的,若是张主任的医疗团队,也会做出同样决策。


独家!告诉你疫情下德国人以及在德华人的真实生活


德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并且得到了民众的肯定。


根据《奥格斯堡汇报》委托调研机构Civey进行的一项最新问卷调查,超过半数的民众认为,默克尔这次面对疫情危机"完全应对得当"(53.9%),17.5%的受访者认为这位总理的表现"功过参半",只有27.4%民众认为她"应对不力"。


另外,德国人虽然自信,也不是真就盲目乐观,什么防护措施也不采取。专家一再呼吁洗手的重要性,所以大部分人现在不仅尽量待在家里,还经常洗手,还取消了握手、重要场合的亲面礼等社交礼仪,尽可能地减少感染和传播风险。


德国人的这种“自信”,与他们的医疗系统和政府决策是分不开的。


一方面,德国医疗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今年1月,德国各地的实验室就得到了进行此项病毒检测的信息和材料。而德国医疗设备可满足需要呼吸机的病人数量约在10万;张文宏主任分析,意大利的病死率大概在7.8%,而德国只有0.2%,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意大利需要ICU床位的病人数远高于医院能够提供的床位数;对于重症的救治需要到人工肺ECMO的是少数,而呼吸机的充足配备是治疗的关键。


独家!告诉你疫情下德国人以及在德华人的真实生活


另一方面,政府呼吁健康人不戴口罩不是没有理由的。德国人口密度比中国小很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保证把珍贵的医疗资源给最需要的人群。而普通人在佩戴口罩的过程中,很难做到百分之百地正确佩戴:要保持口罩边缘不漏气,尽可能地密闭;不能用手触碰口罩外面……正确佩戴口罩的要求其实很多,可能一个不小心的习惯性动作,就起不到防护作用了。


另外,德国人从小就注重提高免疫力,而且全民热爱运动和健身。


德国娃娃上幼儿园,有两套装备是必须置办下的:夏天的雨鞋雨裤,冬天的雪靴雪裤。因为“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出门玩耍”。幼儿园老师会带着孩子们走到城市的森林里去,在野外吃冷的便餐也是常有的事。


德国人的超强抵抗力从儿时的雪地、泥地里就开始养成了。

独家!告诉你疫情下德国人以及在德华人的真实生活


德式育儿之硬核,还体现在对运动的重视上。


一岁开始,就有幼儿跑酷课程;两三岁开始骑平衡车;三四岁的孩子很多会自己骑车上幼儿园:目前德国还把游泳纳入了小学必修课程。


就连各大足球俱乐部都有7岁以下组,而且这群小可爱们还有全国联赛:


独家!告诉你疫情下德国人以及在德华人的真实生活


成年人更是把运动健身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大学里的体育课更是最抢手,往往还没正式开学,名额就已经全抢完了。在英国聊天谈天气,而在德国聊天,总会谈到运动。如果你没进过健身房,简直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所以,在面临病毒大流行的时候,才会有那么多德国人不让恐慌占据所有思维空间,注意生活习惯,坚持提高自身免疫力。德国人的生活习惯,或许也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透过德国人和在德华人视角,我们更直观地看到了瘟疫面前德国的应对举措,以及经历了担忧、期待、理解等思绪后,在德华人的生活日常。他们是一些人眼中相隔万里的他者,但同时更是苦难下同舟共济的亲人。如果更多的声音能予以关注和理解,或许就能让更多的海外同胞得到更多的勇气和温暖。


德意志是个团结、坚定的民族,一旦下定决心,便会以极强的执行力实现目标。相信德国会用正确有效的方式带领大家平安度过这一段疫情的冬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