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作为一名资深五岁抬头党(注),反反复复听了好多遍老高对古埃及的各种玄学解说。有金字塔是远古发电站的传说,有狮身人面像下埋藏的贤者之石,有能开天眼的松果体“真视之眼”...虽说很多内容看似毫无证据,但它所带来的那些奇思妙想让我对埃及充满了无尽的向往。同时,对我来说依旧神秘的沙漠,以及12月依旧温暖的红海也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所以埃及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这次的目的地,而 第一站就是首都开罗。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城市的“伤疤”

作为我们这次旅行的重头戏,我们不惜凌晨两点就起床,搭上了开往开罗的大巴。一路上导游也为我们做了些简单的科普。不过一路上,最先令我吃惊的竟是开罗独特的市容。远眺开罗,我还有一种对大城市的期待,然而随着驶进市区,一排排没有封顶的红砖毛坯房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实在是把我给整懵了,这就是埃及首都吗?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随处可见的红砖毛坯房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旅游景点旁的市容

突兀的钢筋,没有抹灰的墙面,仿佛每一栋都都是烂尾楼一般。后来才知道,由于政府承诺只要盖楼就免费通水电,而建筑封顶后才开始收税,所以这些房子才会永远处于“建造中”的状态,仿佛开罗的伤疤,贫富的差距,从建筑外观上便能略窥一二。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贫富的差距可见一斑

另一个惊讶的便是交通了,小三轮,马车甚至骆驼都悠然的行驶在大街上,横穿马路的行人也来去如风。当地人都非常淡定,似乎有一种只有开罗人熟悉的规则隐藏在这混乱当中。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飞奔的小三轮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开罗常见的马车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走向街道的骆驼队伍

清真寺vs基督教堂

爱资哈尔清真寺是埃及首都开罗的第一座著名清真寺,位于旧城市中心。最初它只是宗教活动的场所, 后来又扩建以用于传播伊斯兰思想和科学文化,成为世上最古老的大学,而大学毕业生身穿黑色长袍的惯例正是源于此处。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爱资哈尔清真寺共有5座宣礼塔,且建筑风格迥异,也留下了不同建筑时代的历史足迹

如今大学和清真寺已经分开了,漫步寺中,简约而又极具韵律感的大厅一下便让人静下心来,除了游客,还可以看到讲学的学者,以及诵读《古兰经》的虔诚信徒。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干净整洁的大厅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认真的学者和虔诚的信徒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大厅一角

正中宽敞的庭院,地面铺着大理石。四周有柱廊围绕,简单的元素却营造出了丰富的层次和韵律感。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宽敞的中心庭院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极富层次感的柱廊

参观完清真寺,我们前往老城里的一个基督教堂。途中穿过狭长的小巷子,两侧墙上都摆满了纪念品和书籍,简陋,却别具风味。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简单而独特的遮阳棚/雨棚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小巷子里的背影

由于当时正在做礼拜,只能在门口静静的看一下,不同于欧洲的哥特风,这里的基督教堂也充满了当地的特色。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礼拜的场景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石板上记录了耶稣的到来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正在讲解耶稣在埃及的传教路径的导游


埃及博物馆

埃及博物馆是了解古埃及文化必不可少的一站。大门的白色拱顶上雕刻着古埃及最重要的女神伊西斯的头像,神色柔和的凝视着每一位参观者,代表着“现在”。左侧的女神手持纸沙草,是下埃及的象征,望向远方,似乎是看着“过去”。右侧的女神手持荷花,是上埃及的象征,微闭双眼,似乎是幻想着“未来”。透露着对上下埃及统一和和平的美好期待。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虽说埃及博物馆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馆,但许多重要的文物经历了掠夺之后,散落在世界各地。我曾在梵蒂冈博馆,卢浮宫等都看到大量令人惊叹的文物,甚是唏嘘。现在这里最著名的当属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无疑了,还有则是拉美西斯的木乃伊等。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博物馆分两层,一层是按照年代时间顺序摆放,展出着从古王国时期到罗马统治时期长达两千多年的文物。这些不算大的展厅不像大多博物馆那样简洁整齐,一目了然,反而是各种大大小小的文物堆得满满当当,甚至略显杂乱。也没有清晰的标识,两个同行的德国人一不小心迷了路,迷迷糊糊地就走出了出口。而且很多文物也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也许因为是由石材制成,任由游客触碰,大大小小的旅行团穿梭其间,埃及导游说着流利的各国语言,甚至包括中文扯着嗓子进行着讲解,也是一种奇特的体验。

如果文物被认真的放在了玻璃展柜中,那就证明了它的重要性,那尔迈石板就是其中之一。它测定的年代为公元前31世纪,含有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象形文字铭文,记录着那尔迈国王统一上下埃及的重要历史。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那尔迈石板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导游告诉我们,埃及象形文字是图案里动物和人看向那个方向,就往哪个方向读(这两行则从右向左读)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骨骼惊奇的法老头像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长相与众不同的法老王 阿肯那顿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太阳神的赐福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正面看是威严的法老,背后却隐藏着法老的守护神--鹰神荷鲁斯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胡夫法老唯一一座雕像,7cm高的象牙雕像

博物馆二层则按照主题展出大名鼎鼎的图坦卡蒙展厅、木乃伊展厅就在这里。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会在另外一个世界获得永生。所以需要通过制作木乃伊来保存好法老们的肉身。木乃伊馆里面有拉美西斯二世和其他法老的木乃伊。对于这保存了几千年的木乃伊我实在是没太大兴趣,那干瘪的皮肤和依旧清晰的头发等甚至有些瘆人,不懂同行德国人为什么呢兴致勃勃的和木乃伊合照。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小法老木乃伊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装饰华丽,雕刻精美的金色棺椁

导游告诉我们,曾经在历史上有那么一个时期,木乃伊买卖曾盛极一时。欧洲贵族们会把它研磨成药,以延年益寿。看来“长生不老”并不只是古代中国君王的梦想啊。。。我记得,在油画中,也有一种名贵的颜色,叫做木乃伊棕,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很适合用来表现阴影与黄昏时的光晕。这算不算是另一种重生呢?

提到图坦卡蒙,我相信大家会更有兴趣。毕竟法老的诅咒这样的灵异传说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他墓室里发掘的黄金面具也早就声名远扬,在许多和埃及相关的电影里频频出现。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不能拍照,馆外还有一个朴素般的,大概能有黄金面具十分之一的风采吧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图坦卡蒙的黄金棺椁共有七个,像俄罗斯套娃一般一个个嵌套在最大的黄金棺中(示意图来自网络)


吉萨金字塔群

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埃及一共有大大小小95座金字塔。而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耳熟能详的胡夫金字塔。作为埃及金字塔里最大的一座,它是如何建成的,一直是个谜,据说每块石头有2到5吨不等。但数字带来的冲击感,远不如真真切切的站在它面前。看着每块比我还高,切割平整的石头,才深刻体会到了那种震撼。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吉萨金字塔群

有那么一刻,我真的想要去相信诸如远古科技等传说。这巨大的石块体量,这平整甚至有些光滑的切割,以及严丝合缝的拼接,感觉即使是现代科技,要造这样一座同样的金字塔,都是一项艰难的大工程。何况还没有设计图,以及那些近乎神奇的“巧合”,什么正南正北,四边等宽,边长与高的比正好是圆周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正好是胡夫金字塔高(148m)的十亿倍等等。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胡夫金字塔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在这里还能骑着骆驼参观金字塔

虽然写着禁止攀爬,但依旧有不少游客爬到巨大的石块上打卡,听说工作人员会对攀爬的人收取小费以此赚钱。毕竟4700多年前的文物,就这样被疏于保护,看着还蛮心塞的。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现在参观胡夫金字塔的门,其实是盗墓者当时的盗洞。盗墓者也是厉害,能在这样巨大的石块上凿出这么一个洞,并盗走了里面所有的东西,可怜了后一步而来的考古学家。记得还有一个段子,说来得早的就是盗墓者,来的晚的就是考古学家。。。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盗洞入口外拍着的长队

我们并没有进去参观,但是在隔壁的小金字塔里体验了一番。这三个金字塔已经有点破旧了,说是法老王的妻子和姐妹的陵墓,永远陪伴着法老胡夫。入口同样是个小小的盗洞,要弓着身子才能堪堪钻进。然后是一条长长的向下延伸的斜坡,只能踩在木板上缓慢挪动。每走一步似乎都能感觉到空气变得粘稠和潮湿了一分。我们没能下到金字塔底就已经受不了缺氧的感觉,赶紧都爬了出去。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法老王的妻子和姐妹的陵墓

如果远看吉萨金字塔群的三座金字塔,似乎高度排名第二卡夫拉金字塔显得更高。 不过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它所在的地势较高,另一个原因是它的塔尖没有被毁。在金字塔的顶部有一个白色的塔尖,四面都被石灰岩所包裹。据说遇到光时白色的尖顶会因为反光而亮起来,似乎是太阳神在通过它与法老进行着沟通,将它神圣的旨意和光辉洒向大地。也许这也是金字塔名字的由来之一。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左边才是最高的胡夫金字塔,中间的是卡夫拉金字塔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卡夫拉金字塔的白色石灰岩塔尖

这样的建筑元素,在权力神授的时代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也难怪法老们都会不惜代价的为建造属于自己的金字塔。这也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传说。与很多电影里说的那样是奴隶们建造起了金字塔不同,它们其实是由当时开罗的农夫所建。每当尼罗河泛滥的时候,他们便会利用大水运来这些石块进行建造。类似于赋税,这是一种赋时间,即在无法农作时参与金字塔的建造。同时,当时的埃及人也相信,在法老死后从金字塔复生之时,参与建造的人也会获得庇佑。金字塔不仅是法老王们权力和王权的象征,同时也是埃及人信仰的一部分。我想,也许只有这样,才能集中所有人的意志和力量,来完成这一震惊古今的恢弘建筑吧。可惜胡夫金字塔的塔尖在一次地震中被毁,让人无法再一窥它当年的风采。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没了塔尖的胡夫金字塔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没了塔尖的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如此宏伟,似乎胡夫也应该是位伟大的法老。然而他却并没有留下任何石像,只发现了一个7cm的象牙雕像,使得他的这段历史显得更加的神秘。幸运的是我们在开罗博物馆里找到了它。


狮身人面像

导游介绍说,狮身人面像属于法老卡夫拉。在他建造自己金字塔的时候,发现不远处有一座山,于是顺势把他建造成了狮身人面像,也是金字塔的守护神。狮子的身体在古埃及代表力量和势力,而人面则代表了智慧。它就这样凝视着前方,威严的镇守千年。传闻狮身人面像的鼻子是被拿破仑的大炮打掉的,但其实它早在那之前就已经掉了。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没了鼻子的狮身人面像

在见到狮身人面像前得穿过一个小型的多柱厅和一条狭长的隧道。经过这样严肃而幽暗的通道再见到宏伟壮观的狮身人面像,以人之小见神之大,这样身心上的巨大反差就是法老们一直刻意追求和营造的。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布满巨大方柱的多柱厅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走在通道里,看着通道外隐隐约约的金字塔和前面黑压压的人头,心里那个急啊

在急切的心态和缓慢的步伐之间,脑子里一直回放着之前听闻的各种传说。老高说,狮身人面像下藏有贤者之石,如果它被发现,世界将迎来末日,这也是埃及政府拒绝挖掘狮身人面像的理由之一。

也有人说,在狮身人面像耳朵后面有一个通道,藏着人类以前拥有的高度科技。似乎和另一个传说提到的世界末日能够联系在一起。就像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一样,并不代表世界的终结,而是新纪元的开始。

我还记得在switch里,马里奥奥德赛的一个地图中,也有一座狮身人面像,而他所在的地底便有一个宝箱。这些想象虽然毫无根据,却是那么有趣。在终于看到狮身人面像的时候我们除了疯狂拍照打卡,也在一本正经地瞎聊,聊着这些有的没的的玄幻故事,围着狮身人面像转了好几圈,虽然我们什么都发现不了,却乐此不疲。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眺望远方的狮身人面像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挤满了的游客

#埃及旅游# 开罗,一场失落文明的探寻之旅

露出头的狮身人面像和吉萨金字塔群全景


注:五岁抬头是快zero老高在youtube视频里著名的梗。老高想形容那个人天才,出生五个月后就会抬头。抬头是婴儿正常发展学会的第一个动作,所以被认为抬头早就是聪明,但口误说成了5岁(正常2-3岁可以),于是后来的视频他们就开玩笑说他们的观众五岁能抬头(隐喻观众都是天才)。


本文和文中摄影均来自本作者,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