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开绿灯” 破除难点“摘红灯” ——疫情下的龙江医保

防控疫情是责任,保障民生是担当。过去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黑龙江省医疗保障局瞄准百姓迫切需求,创新开展了“八个办”“智能语音推送”“身份证结算”“扩定点”“长处方”“导航购”“个人账户购买防疫物品”等惠民便民举措30余项。通过为民服务“开绿灯”、“摘红灯”,有效拓展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密织民众安全网,夯实社会稳定器。

解好难题:“八个办”服务不断线

“当时我还真是急需用钱。”在黑龙江参保的张建,受疫情影响被隔离在北京市,在北京不菲的医疗花费该如何报销?这让张建犯了难。

2月19日,无奈的张建拨通了单位医保代办员发来的省医保局的业务咨询热线,“寄过去,就行了!”得知可以“不见面”办理医保报销的张建马上叫了快递,把票据悉数寄出。

“我们收到票据后,24小时之内参保患者就会收到这笔款项。”黑龙江省医疗保障服务中心高凯介绍道。2月23日,张建在北京市朝阳区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花费的14112元,便按报销比例悉数打到了他的账户上。

疫情期间,患者出行受阻,为解决这一问题,黑龙江省医疗保障局第一时间推出“八个办”——在全省实行“网上办、手机办、电话办、及时办、延期办、长处方办、远程办、放心办”。截止3月23日,黑龙江省医保经办业务“不见面”办理及咨询占比达98.27%,现场办理占比仅为1.73%。“我们公布了省、市、县医疗保障部门的229个服务热线,保证医保业务24小时不断线。”高凯说,像张建一样滞留外地的参保人员,也可以选择在疫情结束后,返回参保地,持相关票据按规定进行手工报销。

需求导向:“扩定点”“长处方”民生无小事

“过去主要是在门诊,但现在受疫情影响,老百姓不敢去。”黑龙江省医疗保障局二级巡视员张冰琦介绍,疫情期间,出行便有感染风险,门诊慢性病和门诊特殊治疗患者(以下分别简称“慢病患者”和“特治患者”)急需更灵活便捷的就医购药渠道,通过定点医院和定点零售药店“双通道”购药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以前在松北区没有定点药店,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了。”在哈尔滨市松北区宝丰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润福店,慢病患者王女士拿着职工医疗保险处方笺,刚刚开了两个月用量的药,还顺便用医保卡买了些酒精,“大夫开一次处方,能管3个月,不用冒着疫情老往医院跑了!”大娘一脸开心地说道。

“疫情期间全省新增了近二百家慢性病和特殊用药定点药店。”张冰琦解释到,为了方便门诊慢病患者、特治患者的购药需求,黑龙江省医保局将门诊慢性病、门诊特殊治疗处方用药量延长至3个月,同时,进一步扩大门诊慢性病、特治定点零售药店的范围,部分市(地)还实现了门诊慢病、特治定点零售药店从无到有的突破。

“几天前,我们还实现了定点药店电子地图管理。”张冰琦一边说一边拿出手机。扫描一张海报上的二维码后,各地区慢性病、特治药店在区域地图上的位置,都直观地出现在屏幕上。“希望通过电子地图,能更快速地让参保人员找到最近的门诊慢性病、门诊特殊治疗定点药店,方便购药。”张冰琦说。

靠前保障:“预付资金”让救治及时有力

“有了政策的保障,资金的支持,我们感到心里特别‘有底’。”黑龙江省结核病防治院党委书记蔺刚表示,患者在隔离后往往出于考虑费用等问题出现顾虑和焦虑情绪,医疗机构也因突发事件担心救治费用的承担问题。在黑龙江省医保局主动了解情况,现场解读政策后,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我们能更放心地去救治了。”

“疫情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对接、调研医疗机构,1月20日就明确了任务分工。”黑龙江省医疗保障服务中心负责人梁秀坤表示,为有效应对疫情,医保局推出了“专项预付、专项保障、专项服务、专项信息报送、专项防护”五个专项行动,切实减轻医疗机构的垫付资金压力,并及时调整医保信息系统,将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临时性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这些都是为了卸下医疗机构救治患者的‘资金包袱’!”梁秀坤介绍,为了确保患者不因“医保费用问题”而得不到定点救治医院的及时救治,黑龙江省医疗保障局要求各级医保经办机构与承担救治任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做到及时足额结算医保费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费用是单列预算的,不纳入医院总额预算控制指标,从而确保患者救治不受医保总额预算管理规定的限制和影响。”梁秀坤解释到。

截至3月24日,全省医疗保障系统通过资金专项预付,已向医疗机构预付资金4.98亿元。近期,又针对受疫情影响医疗机构普遍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将对所有医保协议定点医疗机构提前预付1个月的医保基金,总额近30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