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孩子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


如何做好——【孩子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

作者/平凡練家人

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老人與海》為世界貢獻了一句話:人可以被消滅,不可以被打敗。勇氣比知識更重要。如果某個孩子勇敢地向一切障礙、挫折或災難說:人可以被消滅,不可以被打敗,那麼,這個孩子就是一個真正受過教育的人!

孩子受過教育的薰陶之後,面對事物的思考,面面挫折的心態,面對障礙的冷靜都會異於常人。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更需要家庭教育中父母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愛!

小學階段的孩子是智力發育的關鍵期,是身體成長的“旺盛”期,是其他各方面養成的重要時刻。父母定要發揮並做好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如何做好——【孩子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

學習為主,勞動為輔

小學階段的孩子,在學習上已經開始正式接觸系統性的知識學習。在此階段,作為父母我們更多的要關注孩子在學習上的動態。

小學階段的知識學習,是提升其能力的關鍵期。只有學好了小學相對簡單的知識,才能為中學的學習奠定夯實的基礎。

如何做好——【孩子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

除了正常的學習以外,學生的勞動教育課也不能或缺。近期國家把勞動課已經納入大中小的必修課。有此可見,鍛鍊與加強學生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課是多麼重要。也真正體現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理念!

全面發展,個性發展

素質教育的理念要求學生必須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為此學生的發展除了在學校得到老師的教育教學,還得需要父母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為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做補充提升。

孩子的全面發展,需要父母帶領孩子涉獵和開拓更廣闊的視野,比如:可通過出門旅遊、參觀博物館、參加少年宮活動等方式來進行。

如何做好——【孩子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

孩子的個性發展,父母可根據孩子的愛好、擅長的領域,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計劃培養。通過專業培養,激發其更大的潛能。無論是全面發展,還是個性發展,父母在其中能起到推動孩子知識吸收的關鍵作用。

禮貌待人,品行養成

中國自古以來都有‘禮儀之邦’之稱。小學階段的孩子有必要懂得正確禮儀的正確使用,怎麼用禮儀和人交流,怎麼用禮儀和人相處,怎麼用禮儀和人打招呼。中國傳統禮儀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好的習慣養成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光說不練,也不行,那得需要怎樣做才能有效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呢?

如何做好——【孩子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

父母的以身作則直接影響孩子的言行舉止,所以身體力行的引導孩子禮貌待人、好的品行養成至關重要!

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發展是素質教育中,作為重點的要求來教育教學學生。除了學校對孩子的培養之外,其實更重要的還是需要家長通過家庭教育來對孩子進行補充培養。

創新精神,需要打破孩子的固定思維模式,從點開始進行思維發散訓練,逐步讓孩子養成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從而達到對事物的創新解答與運用。

如何做好——【孩子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

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在父母的督促下,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點進行實際操作。不要讓孩子養成“讀死書”的習慣。唯有實踐能力才能更好的檢驗對知識點的吸收“程度”。

有此可見,培養小學階段孩子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夠有助於開拓大腦思維發育、提升動手能力。創新出新知,實踐驗理論!

如何做好——【孩子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

孩子處於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是進入中學學習的基礎與快速融入多科目學習的強有力保障。不僅是學業上需要奠定夯實基礎,而且在全面發展等各“領域”都需要父母多加關注與用心培養!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