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區:義務教育也要“精準扶貧”

通訊員 陶祥飛

“未來幾年,我們將大力推進教育理念、制度、方法、治理的現代化,力爭打造中華名校6所,全市一流校園10所,實現小學教育優質均衡,初中教育跨越趕超。”3月20日,渝中區政協組織調研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教委主任唐點權向委員們詳細闡述了該區“十四五”期間的工作打算。

渝中區:義務教育也要“精準扶貧”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對渝中而言,教育領域的“精準扶貧”就是要破解基礎教育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過去3年,我區教育財政投入達到了50.38億元,年度教育經費接近全年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唐點權介紹,該區特殊教育生經費均按照5倍撥付,實現家庭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年均免費接收隨遷子女1.4萬餘人,佔在校學生35.41%,率先實施高中階段學生免學費辦法,年均投入1600餘萬元,惠及普通高中生7000多名,適齡兒童入學率、畢業率均達到100%。

除了強化經費保障外,能否就近入學也是老百姓關心的大問題。2019年渝中區投入2.36億元,完工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8個,區內小學、初中服務半徑分別控制在0.5公里和1公里以內。渝中區後續還將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8所,保障中、東、西部每個街道擁有公辦中小學數量分別達到15所、18所、11所,以滿足居民就近入學的需求。

“渝中區基礎教育發展較好,但是要做到優質均衡發展,關鍵還是要進一步合理優化師資配置。”區政協副主席戴伶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所在,“骨幹教師主要集中在優質學校,全區名優教師、校長交流比較困難,且小學和初中教師性別比例失衡,女教師佔比接近70%。”

區政協委員丁紅娟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引進一批高層次緊缺人才,加快骨幹教師培養步伐,適當加強對薄弱學校的傾斜,形成老中青有序銜接的教育人才梯隊。

針對義務教育學校男教師較少的問題,區政協教科衛體委主任王家榮認為根子還在教師的待遇問題上,“要真正落實教師工資收入不低於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這一標準,加強績效工資總量統籌使用,增強分配活力,重點向一線教師傾斜,加大優秀教師、校長的獎勵力度,鼓勵優秀教師‘多勞多得、優勞優酬’。”

針對委員們的關切點,渝中區教委回應,2020年將在該區創設名師工作室25個,市教學專家工作室1個,市名校長工作室3個,爭取到年底市區級名優教師比例超過22%,讓名優教師在質量和數量上保持全市領先。同時利用集團化辦學改革這一契機,通過“以強帶弱”的方法,重點幫扶薄弱學校在辦學條件、教師隊伍、教育質量等方面儘快縮小校際差距,逐步實現資源共分享、教師同成長、質量齊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