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區:家庭醫生髮揮了疫情前哨和網底作用

疫情期間,社區家庭醫生都開展了哪些工作?渝中區上清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鍾宇在重慶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打好這場無硝煙的疫情防控戰,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的專業網底功能是落實社區綜合防控策略關鍵的一步,我們全部取消休假,全體動員,全部待命。家庭醫生髮揮疫情前哨和網底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

  強化“3-4-5”式聯防聯控,人員培訓排查到位。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機制,以社區情報線、部門通勤線、防控警戒線“三條線”串織起社區疫情防控網底。家庭醫生以熟悉一張作戰圖、精準一個防控區、分管一域任務地、掌握一門防控技能“四個一”的模式責任到人,聯繫到戶,精準掌握轄區武漢入渝人員情況和健康情況。以街道“五位一體”的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開展人員培訓,進行全覆蓋、地毯式上門排查,流行病學史調查,對重點對象開展全方位、全過程管理。截止目前排查高風險區來渝和高風險人員288人,集中樓棟排查400餘人次。

  做實“四定”策略,重點人群管理到位。建立四類人群的摸排臺賬,家庭醫生以“定時、定點、定人、定區域”做好居家醫學觀察、疑似人群、密切接觸人群的隔離醫學觀察、轉運等,每日上門對居家隔離人群和藥房購藥需管人群的體溫監測、症狀監測、知情告知、個體防護、健康宣傳、心理疏導、隨訪追蹤等。針對轄區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提供線上隨訪及長處方服務,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機構就診頻率,降低感染風險,發揮著百姓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師”,疾病恢復期的“康復師“的作用。截止目前轉運密接者31人,新增簽約1378人,新增高血壓91人,新增糖尿病45人。高血壓隨訪3307餘人次,糖尿病隨訪1186人次。

  縱橫聯動劃片包乾,對發熱患者跟蹤到位。中心以家庭醫生團隊為基礎,深化“1+3+X”的家庭醫生團隊服務模式,家庭醫生為主體,社區護士為助手,轄區居委會為補充,聯動市級醫院,劃片包乾,對排查發現的發熱人群進行轉送診、市級醫院發熱門診篩查後下轉的發熱病人進行體溫監測、症狀監測、健康宣教等跟蹤管理。同時按流程開展PCR的標本採集,將防控關口前移,做到“六早”:早追蹤、早篩查、早診斷、早發現、早隔離、早管控。截至目前管理發熱病人175人,排查累計監測體溫50000餘人次,藥房購藥排查2260人次,PCR採集288人。

  而家庭醫生在疫情期如何向老百姓開展宣傳?鍾宇介紹,我們通過新媒體多措並舉,疫情宣傳告知到位。深化家庭醫生“1話3圈”的溝通渠道,保持1條家庭醫生服務電話24小時暢通,充分利用“家庭醫生+一般人群、家庭醫生+慢性病人群、家庭醫生+簽約人群”3個朋友圈及時推送健康信息,讓百姓正確對待疫情防控,緩解居民焦慮和恐慌心理。通過LED、宣傳單、宣傳畫、橫幅、視頻、家庭醫生短信、微信群、家庭醫生“新冠微課堂”開展宣傳教育,轉發《致全區市民朋友的一封信》以及疫情防控的健康宣教。同時渝中區啟動了健康渝中App開展線上諮詢、線上簽約家庭醫生。在重點區域場所設置的健康監測消毒服務站點6個,發揮著居民家庭健康的“保健師”的職能職責定位。(王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