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轉網,爽片《狩獵》映射了越發撕裂的美國輿論場

隨著新冠肺炎在全球的大流行,北美院線也開始了一輪撤檔改期計劃。原本計劃於近期公映的《黑寡婦》《007:無暇赴死》《花木蘭》等大製作影片,紛紛宣佈撤出原有檔期,這些影片是高成本大製作投入,堅持選擇不會選擇在流媒體首發,寧願二度宣發,也要走上大銀幕。

與此同時,也有另一部分中小成本的影片——或者已經在院線上映,或者即將上映——在這樣的時刻選擇紛紛上線,打破原有的院線與線上發行間隔90天的窗口期。本來已經於3.13在院線公映的新片《狩獵》隨著疫情在美國的集中性爆發,在短短一週內便開啟了線上發行,用戶以19.99美元的價格購買後,需要在48小時內完成觀看。

新冠疫情下转网,爽片《狩猎》映射了越发撕裂的美国舆论场

十二個陌生人在一片空地中醒來,他們不知道他們在哪裡,不知道自己怎麼來到這裡。他們不知道自己被選中是出於什麼樣的特殊目的,而緊接著圍繞他們而來的是一場異常殘酷和突兀的獵殺行動。《狩獵》的前半部是一部典型的大逃殺式電影,觀眾通過“獵物”的視角進入這個充斥著兇險與殺戮的世界。在這種氛圍下,產生出一切都充滿緊張和未知的懸疑效果,於是我們看到在前十五分鐘內出場的角色很快便領了便當——這些觀眾很可能原以為是主角的人,原來只是打醬油。隨著故事中對立面角色的引入,我們才得以逐漸進入到影片所構建的敘事氛圍中——一次網上的惡意評論而引發的屠戮行動。

從表面上看,《狩獵》擁有典型的美式B級片中的常見元素。但令《狩獵》與其他B級片有別的,顯然是其中過分明顯而直白的政治內涵。《狩獵》本應去年9月份在美國本土公映,但因上映前夕美國發生的槍擊案,加上特朗普曾經抨擊本片涉嫌“種族歧視”,這部片子在當時處於風口浪尖之上,於是選擇改到今年春季上映。

但事實上,與其說這部片子涉嫌“種族歧視”,不如說它對如今美國社會過渡追逐政治正確進行了一種隔靴搔癢式的輕妙諷刺。在影片中,自由派精英因為一段帶有惡意的玩笑話洩漏後,被鍵盤俠們攻擊而丟了工作,於是決定在克羅地亞的一座莊園內對在網上抨擊他們的人抓獲到這裡,進行集中逐一獵殺,不過這場獵殺看起來要表現地公平公正,“獵物”被扔進莊園內後,也被派發了槍支,但這僅僅是徒有其表的公正——那些自由派精英正躲在密林中,對置身於密林中的人瘋狂掃射呢。這種追求表面的公平正是對部分自由派精英表裡不一的揶揄。不過,影片中對底層民眾群體的描繪也並不是“善意”的,他們是社交網絡時代的噴子,那些在網上的信口開河就能輕易毀掉一個人的事業。本來是自由派精英惡意的玩笑,被這些人在評論中言之鑿鑿地確認是真實的,而這引起了自由派精英的怒火,好比一個人造了另一個人的謠,而被造謠者則要把謠言兌現,以懲罰造謠者。

新冠疫情下转网,爽片《狩猎》映射了越发撕裂的美国舆论场

《狩獵》的官方海報中,是一隻昂然挺立的豬。片中處處充滿了對喬治·奧爾威的致敬(一隻活豬也出現在影片中),在喬治·奧威爾反對極權主義的寓言小說《動物莊園》中,名為“雪球”的豬最初是莊園中動物的革命帶頭人,它先是率領一眾動物將壓迫它們的人類趕了出去,隨後它自己卻被打成“反革命”,被逐出莊園。而在影片中,自由派精英也談到了這隻名為雪球的“豬”,並將“獵物”中技能最強的退役女兵稱之為“雪球”,只是這一次,“雪球”的下場並不是被群眾驅逐出去,而是它反殺了象徵著統治者的自由派精英。

新冠疫情下转网,爽片《狩猎》映射了越发撕裂的美国舆论场

《狩獵》的編劇是達蒙·林德洛夫,他此前多活躍在美劇圈,代表作是《迷失》和《守望塵世》,而去年他在HBO播出的漫改美劇《守望者》同樣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一些政治觀念不同者甚至在IMDb上惡意打低分。

越來越多的創作人創作這樣的警世反烏托邦故事,也預示著當下美國越發撕裂的輿論場,不同的立場,不同價值觀念的人,在網絡這片是非地,越來越難以坐下來,坦誠對談,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謾罵和撕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