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會議升級“抗疫”財政政策:提高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專項債三箭齊發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周瀟梟

政治局會議升級“抗疫”財政政策:提高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專項債三箭齊發

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形勢,研究部署進一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審議《關於2019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等情況的彙報》和《關於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情況的綜合報告》。

會議指出,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境外疫情呈加速擴散蔓延態勢,世界經濟貿易增長受到嚴重衝擊,我國疫情輸入壓力持續加大,經濟發展特別是產業鏈恢復面臨新的挑戰。

會議強調,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要加大宏觀政策對沖力度,有效擴大內需,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動態優化完善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當前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督促各國加強政策溝通共同抗疫。3月26日晚間,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召開,並對外發布聲明承諾竭盡所能,使用現有一切政策工具,降低此次大流行病對經濟和社會造成的損害,恢復全球增長,維持市場穩定並增強經濟韌性。

我國宏觀應對政策在升級,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其中,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首次明確提出“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以及“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包括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財政政策祭出組合拳

為了對沖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中央始終明確要加大宏觀政策力度。

像疫情初期推出的財政兜底救治費用、針對醫護人員補貼、防疫物資進口免稅等,以及2月份推出的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繳費、專項再貸款支持重點物資生產企業擴大產能等,均屬宏觀應對政策範疇。

疫情在全球範圍的蔓延,為世界經濟帶來新的變數,部分機構認為世界經濟今年將不可避免陷入衰退,這勢必影響我國出口企業,為我國經濟帶來新的下行壓力。

3月27日,中央政治局對外釋放明確積極信號:宏觀政策力度要加大,要推出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對比此前的表述,這次對財政政策部署頗多,除了此前已經明確的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還首次提出“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

“去年赤字率是2.8%,我們建議今年赤字率可以提高到3.2%左右,按照去年我國GDP規模接近100萬億元,赤字率提高到3.2%左右可以帶來4000多億元增量。之所以適度提高赤字率,因為赤字率提高太多,會影響整體債務評級,在國際市場融資利率可能會提高。”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前2個月數據顯示,疫情對我國經濟短期衝擊明顯,前2個月消費、投資降幅均超過20%。這對財政運行帶來壓力,2月財政收入受疫情影響下降21.4%,財政支出進度放緩,前2個月財政支出同比下降2.9%,受疫情影響部分項目暫未啟動。

楊志勇表示,因為疫情對經濟、財政短期影響較大,所以在適度提高赤字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特別國債。前2個月數據來看,地方財政吃緊,發行特別國債後,中央可以向地方增加轉移支付。

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特別國債是有專門用途的,這次用來抗擊疫情,主要用於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包括對受影響比較大的行業、企業、家庭進行轉移支付或補貼,以及給中小企業融資做財政貼息等,用於這些領域。

歷史上我國發行過兩次特別國債,一次用於補充商業銀行資本金,一次用於中投公司資本金的籌集。這兩次特別國債的發行,屬於長期投資的範疇。

“這個特別國債大部分應該用於當期轉移支付,部分可用於投資,地方專項債資金應該更多用於投資。”張明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為了應對這場百年不遇的超級疫情衝擊,財政政策應該要有一些超常規的安排。推出特別國債,可以對受疫情衝擊很大的市場主體展開救助,很重要的是對中低收入階層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包括髮現金、消費券;對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等進一步減稅降費、退稅退費、直接進行補貼等;還有對疫情影響較嚴重的外貿企業,進行一次性的財政扶持。

“疫情對經濟的短期衝擊,其深度和廣度是超預期的,二季度外部衝擊會逐漸顯現,所以財政短期刺激政策力度不能太低,要避免短期衝擊長期化。”劉元春表示。

疫情在世界範圍的蔓延,主要經濟體應對政策在不斷升級,像美國將推出史無前例的2萬億美元刺激方案,包括直接援助、貸款和補助。

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聲明中提到,“我們正在向全球經濟注入超過5萬億美元,以作為有針對性的財政政策、經濟措施和擔保計劃的一部分,抵消大流行病對社會、經濟和金融的影響”,以此來彰顯G20維護世界經濟的決心。

擴消費+穩外貿

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加快釋放國內市場需求,在防控措施到位前提下,要有序推動各類商場、市場復工復市,生活服務業正常經營。要擴大居民消費,合理增加公共消費,啟動實體商店消費,保持線上新型消費熱度不減。要加強國際經貿合作,加快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保障國際貨運暢通。

疫情壓抑消費活動的釋放,使得前2個月消費數據大幅下挫。消費減少造成部分企業訂單的下降,進而帶來開工不足。消費作為我國經濟的主要拉動力量,成為當前政府擴內需、穩經濟的重要手段。近期,多地圍繞“推動消費回補”出臺了消費券、汽車補貼等政策。

劉元春表示,疫情帶來我國經濟的大面積停擺,經濟重啟是需要成本的。依靠市場自發力量來實現經濟循環的常態化,可能耗時漫長,還可能陷入低水平的“惡性均衡”狀態,因此需要短期需求刺激政策,來激發經濟內生動力,推動經濟秩序的加快恢復。短期刺激政策中,可以更大幅度地發放消費券。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需求刺激政策要以消費心理恢復,以復工達產、物流暢通等為前提,否則刺激政策的效果可能很有限。現在政策的著力點應該放在保存量上,包括保企業存量、崗位存量、就業存量、項目存量等,要避免企業倒閉、就業崗位喪失等,在此基礎上才能有經濟增量。

G20特別峰會聲明中,反覆提到了抗擊疫情過程中,要加大政策協調力度。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峰會並發表講話,他提出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各國應該聯手加大宏觀政策對沖力度,防止世界經濟陷入衰退。要實施有力有效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穩定,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國將加大向國際市場供應原料藥、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資等產品。要保護弱勢群體,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定不移擴大改革開放,放寬市場準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擴大進口,擴大對外投資,為世界經濟穩定作出貢獻。

張明表示,全球抗疫方面要有政策的協作,財政貨幣政策也應該加強協作,維持更加暢通全球貿易體系,促進金融市場的穩定。像貨幣政策方面,各國在貨幣寬鬆政策方面可以加強溝通,為了防止國際市場上美元恐慌,也有必要加強本國貨幣互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