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我放棄了50萬年薪,走上追夢之路

轉型,對我來說不是個陌生的詞

07年畢業,畢業12年,3次跨行業跨崗位轉型


01

第一次轉型:室內設計師-互聯網銷售

室內設計專業畢業之後,順理成章幹起了室內設計的工作,沒啥經驗,入職在一家小公司裡,談單子,出方案,跑工地。可能因為勤快吧,從最初每天跟著師傅看他怎麼量房,怎麼跟客戶溝通;到後來自己上手,每天泡在工地上。


這個過程我最享受的不是業主家裝修出來有多漂亮,而是在施工現場,水電師傅、木工師傅們不厭其煩的叫著我 “王工“,一遍一遍的糾正我圖紙的錯誤,詳細的跟我演示每一個施工細節。我特別享受這種接地氣的成長。


折騰了兩年多吧,突然覺得自己在設計方面是缺少天賦的。(現在看來缺個毛線天賦,就是小公司呆久了成長受限了,眼界太小了,公司接來接去都沒有多大大單子可以學習參考。不過那時候年紀小,認識不到真正的問題,也不知道該想啥辦法解決,既然覺得不適合,乾脆就跳槽吧)。


於是乎,在獵頭的推薦下,轉型到了互聯網行業。從基層銷售幹起,一干就是七年時間,從一個天天打電話陌拜的基層業務員,到帶百來號下屬的區域總監。(公司後來上市了,也算得上大廠了)。


當然:

你得足夠的努力、足夠的堅持、足夠多的學習、足夠多的接受各種新挑戰、足夠的能加班能吃苦。


回想這六七年,從來沒有12點之前休息過。你肯定會問:累麼?肯定累呀!身體累,但是心不累。


❤️最關鍵的是:這份工作你喜不喜歡,幹起來帶不帶勁,開不開森。


後來,有了高薪有光環,有了閃閃發光的title,但是,長期出差也讓我無法兼顧到家庭,長期高強度工作,身體問題逐漸顯現。(畢竟我是一位已婚未育的女性)。

我迷茫了,我開始問我自己:這是你想要的生活嗎?


這一年,我31歲。


31歲,我放棄了50萬年薪,走上追夢之路

02

第二次轉型:互聯網高管-裸辭創業


互聯網公司的工作吧,說實話,就像一個不停在轉的小馬達


不停的轉啊轉,也不知道是自轉還是公轉。


要轉到哪裡去呢?


不清楚。


我不想只做個不停轉的馬達,我想做那個執鞭人。


一心想象著一鞭在手,日後無憂的美好景象。


為了找到內心那個牽引我的東西,我停了下來。


裸辭,開海景民宿,開公司,回校園讀書……


❤️總結下來就是:一邊創業+一邊提升學歷


我是這樣規劃的,三十多歲自由的賺點錢,學上一兩門手藝(第一目標是心理諮詢師),等我40歲了,我可以靠心理諮詢活著,你看多自由多美好啊。


好景不長,這樣折騰了兩年多。


朋友們都說我活得夠瀟灑,我說我只是能折騰,而且很貪心,詩和遠方我都想要。


沒想到的是,很多事情你做了之後會發現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開公司也並不是我想向的那樣,自然錢也虧了不少。


所以說裸辭創業一定要思考清楚:


創業吸引你的到底是什麼?賺錢還是實現你的什麼夢想?


你瞭解創業需要付出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到底有多少嗎?是否有算過如果不賺錢或者虧錢保底你能撐多久?

事實證明,一不順心就創業,真的並不是最佳選擇。


直到有一天,一個朋友給我發了一個H5的鏈接,說給你看個課程,你那麼愛學習,我覺得挺適合你,關於女性成長的。


也就是在這個學習社群裡,我瞭解到了職業規劃。開啟了我的另一扇窗。


31歲,我放棄了50萬年薪,走上追夢之路

03

第三次轉型:小企業主-自由職業


說實話,特別感慨,如果當年我能遇見一個職業規劃師,那麼我的探索之路可能就不會這麼曲折擰巴。但我也不後悔,因為我相信:能折騰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接觸職業規劃之初,它便像吸鐵石一般吸引我想去要探索這門學科!


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果斷且相信自己的人,學習職業規劃也一樣。我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參加各種學習,督導,浸泡在裡面,一年閱讀了上百本書,在不斷的學習,精進,實踐的過程中,成功的轉型成為獨立職業規劃師。


是不是很羨慕?


NO~NO~NO~


自由職業者也是很不容易的。一個諮詢師,不僅要會諮詢,懂營銷,會玩自媒體,會寫作,能講課,簡直一個人就是一家行走的公司。忙的勒~如果你是一個重度拖延症患者,或者時間管理不在行的人,類似的自由職業,慎考慮,請三思。


31歲,我放棄了50萬年薪,走上追夢之路


以上是我的轉型的真實故事。每個人在轉型過程中,多多少少有糾結,有猶豫,有各種關於不確定性的擔憂。過去,我轉型的路上,一個人跌跌撞撞;未來,你轉型的路上,我會相伴相扶支持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