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詩詞品鑑(133-140)|楊逸明(三)

小樓詩詞品鑑(133-140)|楊逸明(三)

字數 | 4269字 閱讀時長 | 13分鐘


卷首語

入選作品自定義為:或滿目珠璣,或偶見亮點亦不乏瑕疵,或立意生新,或構思獨特,或比興出奇,或意境幽遠,等等。評語無心面面俱到,但期搔到癢處,點到穴位。


——段維語




小樓詩詞品鑑(133-140)

送李文亮……冉長春

自當理髮匠……李同振

喚 春……

韓開景

必 勝……李樹喜

滿江紅·乘機飛滇作……蘇俊

青玉案·老屋情思……全鳳群


本期嘉賓簡介


小樓詩詞品鑑(133-140)|楊逸明(三)

楊逸明,1948年8月生於上海。第二、三屆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第四、五、六屆上海詩詞學會副會長。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上海詩詞學會顧問。已出版詩詞選集有《飛瀑集》《新風集》《古韻新風》《路石集》《晚風集》《當代詩詞百首點評》等。


小樓詩詞品鑑(133-140)|楊逸明(三)


送李文亮

冉長春(達州)

手電發微芒,照君西去路。

過了奈何橋,應該再無霧。


楊逸明點評:

小詩往往能以少少許勝多多許。送李醫生,有許多感慨可說,但是說多了,即使面面俱到,振振有詞,卻沒有了詩詞的可讀性和審美情趣。這首小詩,只說李醫生走了,他過了奈何橋後,就不需要用燈照路,那裡應該沒有“霧”了。言外之意,是說人間有霧有霾。詩人說到此就戛然而止,再說下去就涉及“敏感”了。不必說,不說也罷,因為大家都懂的。淡淡說來,似乎話還沒有說完,卻滿含著一種沉重感。古人云:“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為最上。”此首小詩妙處正在此。



自當理髮匠

李同振(河北)

剪子威風顯,頭光彈指間。

無憂冠狀染,怒發免衝冠!


楊逸明點評:

抗疫禁足時間一長,理髮成了問題,於是自己解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寫入詩中,也能成為一件趣事。因為光頭無發,引出不易汙染,所以“冠”狀病毒不必擔憂,甚至從此不會怒髮衝冠。“詩有別趣”,生活不是缺少“趣”,只是缺少發現“趣”的眼光。詩詞作手,信手拈來,即能妙趣橫生。蘇東坡雲:“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袁枚詮釋道:“此語最善。無奇趣何以為詩?反常而不合道,是謂亂談;不反常而合道,則文章也。”




喚 春

韓開景(河北)

瘟疫滿天涯,萬人皆宅家。

黃鶯上班早,叫醒一城花。


楊逸明點評:

瘟疫肆虐,人們放長假不上班,宅在家中。黃鶯不但不停工,還上班更早,因為她要“叫醒一城花”。人類可憐,無奈,脆弱,真不應該處處以老大自居。有時自由自在,天真爛漫,行使天職,還不如一個小鳥呢!這時候人們羨慕黃鶯,大概不會再“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了吧!讀一首小詩,會讓我聯想到那麼多,正說明這首小詩寫得不錯呢。




必 勝

李樹喜(北京)

陰霾連月蓋清氛,堅壁城鄉痛煞人。

任爾妖魔多變幻,九州定海有神針!


楊逸明點評:

對著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人們不得不“堅壁城鄉”,同時也感到“痛煞”,但是無論如何,我們依然有信心,相信我們有“定海神針”。這是一個比喻,很確切。“我們應該相信群眾,我們應該相信黨。”這就是我們的“定海神針”。但是這次抗疫情,確實我們也付出了太多的成本。如果真有現成的神針來維持大海的安定,倒是可以不花多少本錢的。問題是東海龍王的定海神針被孫大聖借去後當了金箍棒,而且只借不還,東海的安定於是就需要蝦兵蟹將們付出更多的成本。我寫過一組《西遊記新詠》,其中一首雲:“定海無方直到今,皆因大聖拔神針。龍王追討難如願,維穩仍須化巨金。”一個很熟悉的典,可以這樣用,也可以那樣用。附於此,供一粲。




滿江紅·乘機飛滇作

蘇俊(廣東)

地鎖天籠,乘雙翼,砉然衝破。還直向,絳河東面,斡旋如舵。日魄眼前生一線,蓮花足下開千朵。上玉階山頂望寰球,披襟坐。

今古事,蒼狗過;王霸夢,罡風簸。算騎鯨化蝶,只供酣臥。境界自非唐宋有,歌呼未用蘇辛和。記何年咳唾作滇池,春城左。


楊逸明點評:

古人沒有乘過飛機,但是莊子寫過逍遙遊,說到“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大鵬來,真像是在描寫我們今天的飛機。莊子想象力的豐富真是夠可以的。 古人想上天,說"人間未有飛騰地,老去騎鯨卻上天。"李東陽這詩說得是李太白。當代人坐過飛機,寫起航行雲天的感受,精彩程度應該比莊子更勝一籌。我讀過當代詩人魏新河的飛行詞,嘆為一絕。如今又讀到年輕詩人蘇俊的幾首飛行詞,感到蘇詞比起魏詞,竟然也毫不遜色。“日魄眼前生一線,蓮花足下開千朵。”天上見到景象何等壯闊!“今古事,蒼狗過;王霸夢,罡風簸。”坐在飛機上的感覺何等豪邁!“算騎鯨化蝶,只供酣臥。”李白騎鯨,莊子化蝶,也只好給我們年輕的詩人調侃一把啦!“境界自非唐宋有,歌呼未用蘇辛和。”好詩詞不但沒有被古人寫完,而且還大有內容可寫。當代人的思想境界,唐宋人未必有,“心思之妙,孰謂今人不如古人耶?”讀此詞,深覺後生可畏,亦復可喜。




青玉案·老屋情思

全鳳群(四川遂寧)

柴門已被遊絲鎖,手推處、蜘蛛躲。物什蒙塵誰識我?廊簷木柱,麻繩石磨,都是當初做。

昔時慈母勤無那,磨豆深宵不曾坐。半簸才完還半簸,滿天星斗,一燈昏火,姐妹圍三個。


楊逸明點評:

這個時代,搬遷和動拆遷的事情太多,所以對於老屋老宅的留戀、懷念、追憶,成了當代詩人的一個重要的創作題材。這首詞,上半片全寫熟悉的景物,已是一派荒涼,“誰識我”與“都是當初做”相呼應,不禁悲從中來矣。下半片,追憶和描寫當年的一個場景:母親磨豆,我們姐妹三人圍在一邊觀看和幫忙。有人物:母女四人。有景緻:滿天星斗,一燈昏火。意境如現眼前,極為幽美。這樣的意境和情味,讀者自會與作者一樣的留戀和嚮往。上片老屋今日的淒涼,下片老屋當年的溫馨,形成鮮明的對照,教人感慨和傷感萬分。拆遷老屋老宅,此景常見,此情都有,寫出而且能寫到位殊不易。古人云:“人人共有之意,共見之景,一經說出,便妙。”讀此詞深有此感。




嘉賓/楊逸明 編輯/章雪芳 審核/劉魯寧 校對/馮 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