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静而不争!(深度好文)

南怀瑾说,“生命,只有在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不争,是人生至境。”

活得越糊涂的人,越需要用争执不休、较劲不止,来掩盖无能的底色。

相反,心灵通透的人,与世无争,却能活出内在的丰富。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与其活在别人眼里,不如活在自己的定义里。

1

争赢了理,输了心情

林语堂说,“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生活是轻松愉快,还是沉重苦闷,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无所谓输,也无所谓赢,便不会与人争口舌之利,更不会把心思都花在嫉恨别人身上。

须知,格局越小的人,胜负心越重。

为人处世总是睚眦必报,说话毫不客气,做事不留余地。

雷厉风行的同时,也四面受敌,内心压着一块大石,喘不过来气。

生活之所以令人累烦,从来不是因为担子太重,承受不起,而是顾虑重重,惶恐落人之后。

但这世上,没有绝对的输赢,太过较真,必然费尽心力,输掉心情与热情:

过于执着输赢,会让人心生退意,还没开始就打退堂鼓;

久而久之,漠视的是自己的感受,结果,无论做任何事,都成了折磨。

更有甚者,为了表面上的“不输”,只好无所事事,假装无所谓,消极度日。

2

层次越低,越好面子

艺术家马良说,“我所有的自负都来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气概都来自于我内心的软弱,所有的振振有词都因为心中满是怀疑。”

人越缺少什么,越要向人强调什么,越觉得别人的一言一行,都有炫耀的嫌疑。

于是,为了所谓的脸面,弄得心气不顺畅,疑心病加重。

有一个词,叫“欲盖弥彰”。

炫耀的东西越多,越暴露出自身的贫乏:

心穷的人,喜欢讲究排场,一身名牌,却因为太有身份感,反而像个小丑;

自卑的人,做什么事都要摆架子压人一头,美名其曰叫“气场强大”,其实只是心虚。

真正有本事的人,只需要得到自己的认可,而不必大费周章地彰显自己“地位”的独特。

只有一无是处的人,自尊心才会前所未有的重,既敏感易怒,又“死要面子活受罪”。

别人只要说点捕风捉影的话,就可以把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3

余生,静而不争,一切随缘

寒山和舍得有一段经典问答:

寒山问,“有人羞我,辱我,骂我,悔我,欺我,骗我,害我,我将何以处之?”

舍得答,“容他,凭他,随他,尽他,让他,由他,任他,帮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世间的一切输赢,都会随着时间消散;但一个人的感受,却会深深刻进记忆里。

多少意气之争,在当时看来,几乎要不死不休;在如今看来,其实只是自寻烦恼。

多少愤慨,是夸大自己被冒犯的情绪,转而与人不依不饶,其实只是心浮气躁的表现。

人生,赢在大气,输在计较。

曾有青年请教一位长寿的智者:“怎样才能做到和你一般,健康又长寿?”

智者答道,“不与愚者争对错。”

年轻人说,“不可能,哪有这么简单的事,做到这一点也很难健康长寿吧?”

智者淡淡地说,“你是对的。”然后既不反驳,也不理会。

只有落败的公鸡,才需要时时保持警惕,随时准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心境平和的人,因为“不争”而从容淡定,早就立于不败之地。

爱恨随缘,得失随意,按照预定的节奏过好这一生,便不生悔恨、遗憾。

4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人生漫漫,为了争一时之快,一时之高下,把时间都花在与人较劲上,最不值得。

攻击性太强,沾惹太多是非,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

流水不争先,才能顺势而为;为人不争先,才能慢慢积攒力量,走出更开阔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