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后遗症:生活中的“断舍离”!

抗疫后遗症:生活中的“断舍离”!

一场疫情

全民成厨子

医护变战士

老师做主播

领导当门卫

更让家长们糟心的是

“神兽”们光明正大的捧起了手机、平板

你还得加上一句:认真看

就连日常出入也有了直击灵魂深处的哲学思考

你是谁?!

你从哪里来?!

你要到哪里去?!

……


抗疫后遗症:生活中的“断舍离”!


有没有发现,这场疫情,让几乎不逛街的你,想去逛街;让从来不运动的你,突然就想出门跑个步;甚至让原本就宅的你,都想去电影院里瞅瞅热映的片子,想走向人群……


抗疫后遗症:生活中的“断舍离”!


极简主义“断舍离”


疫情把大多数人困在了家里。


一方面,没有出门的机会,就没有了买买买的便利。


另一方面,衣食住行突然间只剩下“宅在家里吃”还有一些消费的空间,像鞋帽、化妆品、护肤品等等一大堆东西,似乎突然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当下,大多数人都已经渡过了物资匮乏的阶段,但囤积的习惯却丝毫没有减少。是否要拥有一样东西,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根本不需要思考。


因为答案是肯定的,买呗!


当然,唯一的障碍可能只是余额里的数字。


抗疫后遗症:生活中的“断舍离”!


所以,是继续为囤货买单,还是从自身实际出发,极简消费?


也许,我们需要列一个“不需要”物品清单,来提醒自己,不管有多少钱,都不要买回这些东西。


当然,每个人的清单都会有差异,对于某些人来说,一台华夫饼机,就可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乐趣,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只会浪费空间。


减少不必要的买买买,既可以简化生活,也能提升生活幸福感,同时你会发现,即使不买,也并不会降低你的生活标准。


如果,你已经发现了上述的问题,那抗疫在家,你的支付宝账单又是多少呢?


抗疫后遗症:生活中的“断舍离”!


社交模式“断舍离”


之前工作太忙,很少回家吃饭的你。这次疫情,有好好做“家庭煮夫(妇)”,陪孩子看书、下棋,和爱人一起追剧吗?


抗疫后遗症:生活中的“断舍离”!


有没有发现,自家的手艺比酒楼饭店的更好吃,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日子也没有想象中的难熬,闲逸的时光也可以过得温馨、充实、有趣。


疫情期间,被迫宅家,远离了功利性的应酬,把生活最初的热爱捡了起来,学绘画、练书法、熟悉乐器;或是利用这段时间给自己充电,在网上参加培训学习;更有甚者,沉下心完成了小改小革和发明创造,在慢下来的时间里成为人生赢家,也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储备了竞争力,给未来不确定的职场提升了免疫力。


聚会、饭局的社交生活,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那么,也许正是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了那些所谓的无效社交。


职场上的“无效社交”:递了一圈名片,加了一堆微信,转身不知道谁是谁。有数量没质量、不真诚不简洁,人脉投资有效性颇受质疑。


生活中的“无效社交”:都是有苦难言的人情。比如平时没话说,非吐槽不沟通的“倒垃圾”社交;物质上凌驾于你,大谈钱多苦恼多的“优越感”社交;精神上压制你,说你懂的太少、差距太大的“高压式”社交……


抗疫后遗症:生活中的“断舍离”!


恋爱中的“无效社交”:相过亲的都懂!


“我想找灵魂伴侣,你跟我谈车房工资;话多了你说浮夸不稳重,说少了你说高冷小傲娇!”——网友CHEN说。


借用心理学家王薇华的话来说,“当所有的一切回到静止,消散以后,当沉下心来,独自用另一种眼光和方式,去看这个我们熟悉的世界与周围的一切时,才发现,原来可以不用太多的社交,也能过好自己的生活,远离人群回归自我更加充实。”


抗疫后遗症:生活中的“断舍离”!


聚餐形式“断舍离”


疫情下,餐饮卫生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近日,北京、上海、江苏、四川、广西等地,以倡议书、海报、歌曲短视频等形式呼吁人们使用“公筷”就餐。


抗疫后遗症:生活中的“断舍离”!


也有机构推出“分餐制VS合餐制”问卷调查,吸引了很多人参与。尽管调查尚在进行、结果有待分析,但已折射人们对餐饮卫生的关心。


很多人认为,“非典”之后,一些地方餐饮行业曾兴起的“分餐”“公筷”昙花一现,主因是人们不习惯,或觉得其乐融融的聚餐场面,“公筷”横亘其中,显得有些“生分”,不如“私筷”方便、不见外。


但是,这次疫情再次敲响了卫生安全的警钟——像新冠肺炎一样凶险的“人传人”病毒,飞沫传播是其“大通道”;不少家族聚集性病例,除近距离飞沫传播外,恐怕“私筷”共夹一盘菜也是主要“祸根”之一。


至于聚餐时相互“不见外”,那或许只是人们的“面子”心理,谁不想“卫生一点”呢?


细想一下,“公筷”的作用是防止个人分泌物进入公盘;这就需全桌人都使用才有效,一旦有一个人弃之不用,就失去了“公筷”本身的意义。


抗疫后遗症:生活中的“断舍离”!


现在,新冠肺炎被定义为全球大流行,对比国内外疫情控制态势,我们已经充分理解了“宅家”就是关爱的道理,同样的,保持“距离”,使用公筷也是对身边人的另一种关爱与尊重。


因此,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感觉有点“见外”,看看泰国民众认真抗疫的样子,“公筷”的使用已然是轻松多了哦!


抗疫后遗症:生活中的“断舍离”!


撒娇卖萌“断舍离”


“卖萌”“佛系”“吃土”“养生”“二次元”“追星”……这些标签,早已成为90后、00后“不务正业、没有斗志”、被家长“过度溺爱”的证据。然鹅,在这次战“疫”中,他们的表现让人惊艳。


据统计,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近三分之一是 90后、00后,他们昨天还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如今已成为守护生命的战士。


抗疫后遗症:生活中的“断舍离”!


之前有很多人曾质疑90后、00后,担心年轻一代会丢掉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担当。但这次疫情,让我们大为改观的是:磨难中,无论是几零后,大家都懂得什么叫责任,并且一夜长大,用事实证明,年轻一代正在努力成为这个时代的中坚力量。


疫情严重时,海外的留学生自发组织起来,把自己的生活费、奖学金都用上,成批的口罩寄往国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之路,定义每个人的从来都不是“几零后”,而是当人们真正需要的时候,我们的担当。


...


小小昭很喜欢豆瓣上的一句书评

:扔掉看得见的东西,改变看不见的世界。


很多时候,一次断舍离,可能就意味着一次新生。


简简单单、干干净净, 生活的舒适,就是,换个态度,活出一个新的自己!


抗疫后遗症:生活中的“断舍离”!


好啦,本期的推文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见!


抗疫后遗症:生活中的“断舍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