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幫助中國度過病毒危機,美國需要迎頭趕上 By Hilary George


外賣幫助中國度過病毒危機,美國需要迎頭趕上 By Hilary George

在中國Covid-19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中國一半以上的人口(約7.6億人)都生活在某種形式的家庭禁閉狀態下。儘管他們躲在上鎖的大門和守衛森嚴的檢查站後面,食品雜貨和肯德基的外賣往往只有20分鐘就能送上門,而裝有手機充電器和睡衣的包裹可能幾個小時內也能送到。

中國龐大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是為快速配送而建的:在冠狀病毒危機之前,亞馬遜曾投資數十億美元,將其對Prime會員的配送承諾從兩天縮短至一天(直到包裹離開倉庫才開始倒計時),而中國的競爭對手京東稱,其90%的訂單都是在24小時內送達的。

“在物流、數字商務和零售方面,中國比西方領先四、五年。”

全球數字商務諮詢師、《新零售:在中國誕生走向全球》一書的作者邁克爾•扎庫爾表示:“在物流、數字商務和零售方面,中國領先西方四五年。”

隨著北美疫情的惡化,越來越多的人每天被告知避開人群,呆在家裡,這一點變得尤為明顯。對食品和家庭用品的需求激增,導致好市多超市門口排起了長龍,雜貨店的貨架上空空如也,衛生紙似乎也用不完——現在,它甚至把我們最大的在線物流網絡都推得遠遠超出了負荷。

在亞馬遜上,某些非必需品的發貨預計將推遲至多一個月,因為該公司正忙於補充庫存,並將手消毒液和家庭清潔用品等需求量很大的產品發往市場。3月17日,該公司告知第三方商家,將暫時停止在其倉庫接收可自由支配的商品,這讓許多使用其物流服務的商家陷入困境。該公司表示,在法國和意大利,這家電子商務巨頭已完全停止運輸這些產品,以幫助員工保持建議的社交距離。

雜貨配送業務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3月17日,亞馬遜暫停了Prime Pantry服務,以應對訂單氾濫的局面。與此同時,Twitter上充斥著對售罄產品、未完成訂單、亞馬遜生鮮、Instacart、沃爾瑪和Shipt無法發貨的抱怨。


外賣幫助中國度過病毒危機,美國需要迎頭趕上 By Hilary George

對於一些客戶來說,這可能只是一個煩惱;對於依賴這些服務的殘疾人或老年人來說,這可能是危險的。在多倫多,97歲的祖母從3月17日起就一直在安排每週的沃爾瑪雜貨訂單,但最早的送貨或取貨時間是在4月中旬。(別擔心。我們已經為她準備了一些——但是那些附近沒有家人的人怎麼辦呢?)根據社交媒體上的大量投訴,美國商店也面臨著類似的延誤。

儘管多數專家對美國食品和衛生紙供應鏈的實力大加讚賞,但很少有人認為,亞馬遜和沃爾瑪等零售商已做好充分準備,迅速擴大規模,應對此類危機。儘管電子商務似乎無處不在,但它只佔美國零售總額的11%左右。據萬事達卡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假期高峰期,這一比例達到14.6%,創歷史新高,但遠不及隨著各國政府採取越來越嚴格的措施控制病毒所需要的數量。

為了應對11月和12月通常會出現的訂單激增,零售商增加了數十萬臨時工人。現在,如果工人在工作中生病或需要呆在家裡照顧家人,他們還必須考慮潛在的勞動力短缺。結果,我們看到許多公司繼續瘋狂招聘,包括沃爾瑪(15萬名員工)、亞馬遜(10萬名員工)、Instacart(30萬承包商)、CVS(5萬名員工)和沃爾格林(9500名員工),有幾家公司明確表示要解僱餐廳和零售員工。

根據GlobalData研究公司的數據,截至3月23日,超過34%的美國零售商店被關閉或關閉,包括加利福尼亞、紐約和伊利諾斯州在內的幾個州已下令關閉所有非必要業務,允許餐館只提供外賣和外賣服務。由於居民們都呆在家裡,在線訂購將變得更加重要,就像支持在線訂購的系統難以滿足需求一樣。

沃頓商學院運營、信息和決策學教授Senthil Veeraraghavan說:“我認為一些城市會比其他城市更好地處理這個問題。”“但挑戰是,各地的需求都將上升,而且上升的幅度將遠遠高於假期需求,所以我們將面臨同樣的問題,只是要乘以一個數量級。”

在疫情爆發期間,中國快遞巨頭也未能倖免於物流問題:阿里巴巴在1月底和2月初遭遇了多次延誤,原因是許多城市進入封鎖狀態,工廠暫停發貨,工人在春節假期後無法返鄉。距離武漢或北京等大城市幾小時車程的小城市的居民面臨著特別長的等待,因為一些道路對外封閉。

但這些公司也有美國競爭對手所缺乏的優勢。

首先,大多數中國消費者已經通過應用程序進行了大量的購物:根據eMarketer的數據,2019年中國在線零售市場價值近2萬億美元,佔零售總額的35.3%,遠遠高於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

外賣幫助中國度過病毒危機,美國需要迎頭趕上 By Hilary George


“在正常時期,就已經有一個體系支撐著相當大的需求。”

凱度諮詢駐上海的董事托馬斯•皮亞紹德表示:“這並不像突然之間,大批人不得不從線下的傳統雜貨(購物)轉向數字化。”“很多人已經習慣了這種行為,而且在正常時期,有一個系統可以支持相當大的需求。”

為了在疫情爆發期間保護客戶和快遞員,中國企業推出了“非接觸式快遞”,訂單可以放在門口、儲物櫃或指定的投遞站。包括物流巨頭UPS和聯邦快遞在內的大多數美國主要快遞公司已經採用了類似的選擇。然而,中國的一些快遞應用則更進一步,在每一份麵條或炸雞訂單的旁邊,都顯示餐館工作人員和快遞員的體溫讀數。

中國領先的電子商務和食品配送應用也在倉庫自動化、無人機配送和無人配送機器人方面投入巨資——此舉或許意在降低長期成本,但也降低了這些公司在潛在勞動力短缺面前的脆弱性。

“(在冠狀病毒爆發期間)人們對無人駕駛送貨的看法發生了180度的徹底轉變,”總部位於北京的無人駕駛送貨公司Neolix的創始人於恩元對彭博社表示。“人們意識到,當一個人這樣做是有風險的時候,這樣的工具可以完成任務。”

在中國,網上訂購的使用率一直很高,而且還在不斷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阿里巴巴和京東成功地整合了它們的線上和線下購物體驗和物流業務,包括利用實體零售店作為物流中心。

扎庫爾指出,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和天貓在線商城、連鎖超市Freshippo和在線葡萄酒和烈酒商店1919.cn——後兩家實體店在中國各地都有分店——“大玩家已經建立了具有獨特棲息地的生態系統,這些生態系統是完全相互關聯的。”“它們都是通過相同的技術、相同的物流系統、相同的個人用戶ID連接在一起的,它們的8億客戶都擁有相同的用戶ID。”

據路透社報道,在19日爆發疫情的中心湖北省,為應對需求激增,Freshippo採取了包車送貨、撕開裝滿水果的禮品盒逐個出售、以及僱傭數千名被解僱的餐館和零售工人等措施。

與此同時,在1月底至2月初的10天時間裡,京東的在線雜貨銷售額同比增長了兩倍以上;它通過從便利店和其他地方商店採購來應對庫存減少的問題,併為湖北省的企業提供特殊優惠和費用減免。由於對內部分銷網絡的投資,它也能夠彌補阿里巴巴的一些不足。


外賣幫助中國度過病毒危機,美國需要迎頭趕上 By Hilary George

美國零售巨頭是否能展示出這種靈活性還有待觀察,尤其是考慮到它們依賴於大型的集中倉庫,而不是分散的商店網絡和較小的物流中心。在這些倉庫中,多達1500人可以並肩工作。

亞馬遜限制和推遲某些品類的發貨,也讓一些專家感到躊躇,因為這可能會給許多使用其平臺的中小企業帶來財務上的打擊。按銷量計算,這些企業佔亞馬遜銷售額的一半。

雖然像洗手液這樣的產品現在無疑是極其重要的,但是“那些依賴亞馬遜銷售他們產品的人怎麼辦?”供應鏈諮詢公司湯普金斯國際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吉姆•湯普金斯問道。“我認為,一家公司必須照顧好客戶、員工和供應商。如果你只照顧這三個中的一個,你會搞砸的。”

扎庫爾預計,這次停擺可能會加速亞馬遜的物流網絡向競爭對手沃爾瑪和Shopify的轉移。沃爾瑪和Shopify今年早些時候宣佈了這一消息。“我認為(賣家)更擔心——這是有道理的——被困在這個龐大的生態系統中,在這個生態系統中,讓我們面對現實吧,亞馬遜正在物流系統的各個環節收取費用。但是哇,現在你又告訴我你不會拿走我的東西?我該怎麼辦呢?”

近些天來,亞馬遜等數十家零售商開始重視員工的價值,在4月底前將小時工的工資提高了2美元,為被診斷患有或因covid19而被隔離的員工提供兩週的帶薪休假(PTO),並向兼職和季節工提供PTO福利。該公司還承諾,如果員工感到不舒服,他們將享受無限的無薪假期,鼓勵他們待在家裡;此外,在3月15日至5月9日期間,每週工作超過40小時的小時工將獲得加班費。

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傑夫·貝佐斯在網上發佈的一封公開信中表示:“我的時間和思想現在完全集中在COVID-19以及亞馬遜如何才能最好地發揮其作用上。”

幾乎所有被列為“基本業務”的大型零售連鎖店都在過去一週內宣佈了類似的獎金、加薪和擴大福利的計劃,其中包括沃爾瑪、克羅格、Stop & Shop和CVS。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倉庫、商店和郵政工人檢測出病毒呈陽性,而同事們說他們沒有洗手液或口罩和手套等防護裝備,對工作場所安全的擔憂依然存在。3月22日,該國最大的連鎖超市克羅格(Kroger)表示,將安裝有機玻璃盾牌作為收銀員的屏障,並允許員工在工作時戴上口罩和手套。

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正向各級政府官員呼籲,幫助確保所有雜貨店員工——僅次於醫護人員——都能優先獲得防護口罩和手套。”

這類設備目前正被送往醫院和醫療設施,這些地方供應不足,不過包括Trader Joe 's在內的連鎖店的雜貨工人說,他們被告知不要戴這些設備,因為它們可能會嚇到顧客。

“我們能把它建起來嗎?”當然可以。我們會嗎?“當然,我們會的。”

然而,如果食品雜貨、倉庫和送貨工人要繼續留在前線,他們就需要得到保護。Rensselaer理工學院教授、人道主義後勤專家Jose Holguin-Veras說:“後勤人員在災難中與醫療專業人員一樣重要——我不是隨便說的。”“他們同樣重要,因為他們是交付產品的人。在災難中,你需要很多東西。”

他說,危機形勢需要健康的勞動力,但也要求我們作為消費者減少對系統的負擔(也就是說:停止囤積)。“我們要求的越多,就越難以某種方式在所有人之間傳播所有可用的東西。”

至少在短期內,大多數專家認為延遲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我們的基礎設施根本無法適應大規模的在線訂購一夜之間的轉變。

“我們能把它建起來嗎?”當然可以。我們會嗎?當然,我們會的。但只有在供需平衡的情況下,”湯普金斯說。“如果你或我擁有世界上所有的錢和世界上所有的聰明人,我們就不可能(通過電子商務實現30%的零售),因為我們將不得不在交付方式上做出重大改變。”

如果有一件事在這個歷史時刻似乎在為我們做準備,那就是重大變革。

“我認為,最終,”扎庫爾說,“這是我們如何處理如何製造、移動、銷售和購買一切的關鍵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