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评,为什么有的人学识渊博,却依然品味庸俗、追求低下?

知乎热评,为什么有的人学识渊博,却依然品味庸俗、追求低下?


知乎热评,为什么有的人学识渊博,却依然品味庸俗、追求低下?

求知欲远比知识水平重要

一位朋友问我,如何看待媒体曝光的一位官员戴名表的事件。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人对奢侈品的依赖与他的精神空虚是成正比的。

后来,这位朋友嘲笑道:“以后,这些官员只能回到家里,戴上手表了。”哈哈,真是太棒了。对于大多数人,特别是那些低学历的林地官员来说,戴表是为了让别人看到;但是对于那些在家里戴表的人,我能看到谁?

知乎热评,为什么有的人学识渊博,却依然品味庸俗、追求低下?

有一次,我的一个在军队里出生的朋友坐在餐桌上,满腔热情,吹嘘他剩下的军队同志怎么能用公款在这么豪华的旅馆里招待他们。我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我已经不屑发表任何评论,所以我默默地用手机刷屏。但其中一人说:“青涛对这类事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然后,青涛说我羡慕嫉妒恨,还嘲笑我的学究:“这么正常,你不喜欢什么?”

知乎热评,为什么有的人学识渊博,却依然品味庸俗、追求低下?

我想起去年自己的微博:“当一个不合理的现象被认为是正常的时候,大多数正常人的正常大脑都出了问题。精英们看一件事,首先要看它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而平庸者看一件事,首先要看它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优秀的人总是努力改造社会,平庸的人努力适应社会;当然,我不是精英,我没有能力改造社会,但至少我不会主动去适应,我也不会为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感到骄傲。我知道他们会取笑我的“自大狂”或“假高”。是的,我错了。看来我要改变我的“虚高”,学习他们的“真浑低”。我应该从属于庸俗,做一个“假恶棍”,“吃得更自由”。我忍不住对这个想法嗤之以鼻。看到他们还不明白我“傲慢”的原因,我不得不解释:我看不起的不仅是这些人本身的糜烂和腐败,还有这些人精神上的空虚和你的荣辱观!

知乎热评,为什么有的人学识渊博,却依然品味庸俗、追求低下?

那些精神空虚的人更容易把奢侈与“面子”联系在一起,把“面子”视为至高无上的荣誉,这样他们就可以为此感到自豪,并沾沾自喜地告诉别人,他们想被人羡慕。讽刺的是,一个人对面子的关心往往与他的失败成正比。(比如,房地产大亨严洁和曾经说过:“我们做大事的人从来不在乎所谓的面子。”)那些有好面子的人也容易被嘲笑。白杨说:“面子,就是用傲慢来弥补自卑。”。我认为这句话不准确。如何弥补自卑?应该改成“面子,是傲慢和虚荣掩盖自卑”?

知乎热评,为什么有的人学识渊博,却依然品味庸俗、追求低下?

一个人对物质享受的迷恋和对奢侈、糜烂生活的骄傲,与他的精神空虚是成正比的。灵魂越是贫瘠,物质在他追求生活和荣辱观中的比重就越高。(请注意,我指的是比重,而不是绝对的)最好的例子是那些把自己的“脸”放在巨额公款宴会上的人——最受鄙视的不是奢侈品本身,而是暴露智慧缺陷的“荣誉感”。的确,精神生活丰富、思想水平高的人偶尔也会过上“奢侈生活”。然而,他们的物质消费仅仅是因为他们喜欢它,只是“展示给自己”,而不是给别人看。他们永远不会把这些物质的东西和“身份”联系起来,更不用说骄傲了。对于以“表哥”导演杨达才为代表的前一个群体来说,炫耀奢侈品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他们过着贫穷可怜的生活——他们没有真正的精神需求,没有物质,就找不到存在感和认同感;对于后一个群体来说,物质就是物质,肉欲是物质的肉体欲望,无论它有多高,都与精神无关。他们不必从物质消费中寻找所谓的归属感、存在感和认同感——因为他们的精神生活足够丰富。对于杨导演、周九根和郭美美来说,如果没有奢侈品给别人看,他们会很自卑,很痛苦;但是对于一个精神生活丰富的人来说,如果没有奢侈品,他们不会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不会减少生活的乐趣,而物质的缺乏也不会使他们“我不如别人”“屈辱感”——正如孔子对他深爱的颜回所说,“一勺食物,一勺饮料,能让人在崎岖的小路上感到不安和快乐。先宰,回去另外,据说苏格拉底去了一家奢侈品商店,说:“我不需要很多东西。”

知乎热评,为什么有的人学识渊博,却依然品味庸俗、追求低下?

那么,什么是精神生活?如何摆脱精神空虚?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表达我的观点。但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理解,精神生活就是专注于你喜欢的东西,而没有任何功利,也就是说,即使它不能给你带来任何金钱、社会地位或名誉利益,你仍然愿意为它付出极大的热情。精神生活包括但不限于沉迷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坚持任何“无用”的学术工作。孩子沉迷于象棋或游戏中的一些技巧的学习,这是精神生活。

在精神生活方面,有两个关键点:好奇心和好奇心。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孪生兄弟。如果只有好奇心而没有求知欲,就没有什么好好奇的。充其量只是“伪好奇心”;如果没有好奇心,就根本没有求知欲。

我们经常发现,有两种“不可思议”的情况:一种是智商高,知识多,整体知识水平相当高,但仍然追求庸俗、低息,缺乏正确的荣辱观,为自己的错误感到骄傲;另一种是可能不那么聪明,既不深渊,也不瘦,而他们的知识水平并不突出,也不是很一般,但他们志向远大,精神纯洁可爱。这是什么意思?一个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与知识水平虽然有一定的关系,但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正比例关系。事实上,决定一个人精神生活质量的,是他求知的动机和求知欲的强烈程度,而不是他的知识水平。总之,如果一个人求知的动机过于功利,那么无论他的知识水平有多高,他的精神状态都不能同步提升——很多官员都有诗书方面的知识和才能,相当一部分官员精通书法。在这个人人都用电脑打字而不是用手打字的时代,这群官员甚至可能成为“中国最后一个书法艺术的传递者”,但他们的精神状态与其学习水平并不成正比,反而可能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这是他们求知的“不纯动机”造成的,而这一点也与他们的求知欲有关寻求知识的目的与净化灵魂无关。另外,如果一个人过去在文艺哲学领域付出了很多努力,积累了很多知识,现在雄心壮志变了,不再追求这些无用的东西,那么即使他的知识水平仍然很高,他的精神生活质量仍然可以是一团糟;相反,如果一个人,尽管他有普通的资历,有文化基础,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强。他把那些非物质的东西作为最重要的价值追求。那么,即使经过他的努力,他的水平也没有那么高,他的精神生活水平也比较高。

知乎热评,为什么有的人学识渊博,却依然品味庸俗、追求低下?

故而,我们可以说:就一个人精神生活的层次而言,毫无功利性的求知欲远比知识水平重要。持续不断的求知欲(非功利性),可以持续不断地进化人的灵魂;而一个知识总量很大却不再有精神方面追求的人,则仍然可以是一个庸俗不堪的家伙。这便是为什么我的某几个朋友,虽则学历和知识水平都不咋地,却还能成为我尊敬的对象甚或崇拜的偶像;这也是为什么某些官员一方面水平相当高,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妙语连珠总是能够赢得我们的顶礼膜拜,而在为官道德方面,却竞相攀比谁更不要脸并以缺德感到光荣——“劣币驱逐良币”只是次要原因,没有深入贯彻“八荣八耻”的精神才是真正的根源。

知乎热评,为什么有的人学识渊博,却依然品味庸俗、追求低下?

在人际交往方面,近几年来,我一直崇拜那些技能独特、知识渊博的人,更喜欢和这样的“高层人士”交往。然而,近年来,我越来越多地发现,虽然有些人消息灵通,生活富裕,但他们离开学校后并没有读多少书。他们只需要读一些成功的学习或管理书籍,或商业杂志,或快餐小说。在私人聚会上,他们从不讨论无用的形而上学,也不讨论他们的收入或他们做什么,我们可以谈论谁开什么车,谁买房,他在哪里嫖娼,他嫖娼的经历等等。。。这时,我很疑惑:你是在过去的两年里堕落了,还是他只是找到了一个更适合自己的环境?无论如何,我越来越努力避免这些“高层人士”的聚会邀请。相反,像我这样的人很多,他们的知识水平很一般,甚至比我低一点。他们对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求,他们的动机并不功利。当他们和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喜欢提出他们在精神生活领域的困惑,和我讨论。我越来越喜欢和这种人交朋友,虽然他们的知识水平不一定高。与这种人交流可以让我避免各种低级趣味,追求更多有趣的东西。

知乎热评,为什么有的人学识渊博,却依然品味庸俗、追求低下?

在过去的几年里,“求知欲而无功利远比知识本身的水平重要”逐渐影响了我的爱情观和择偶观。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几乎只喜欢有特殊想法的女孩。现在,我认为一个女孩对思想的热爱,对知识和抱负的渴望远比她的思维水平重要。她真正的可爱不在于她读了多少书,写了多少诗,也不在于她在音乐、象棋、书法和绘画方面的造诣,而在于她对诗书和诗画的热爱。最让我着迷的不是她的思想水平,她对我的默契已经达到了“没有自我交流”的境界,与其说是她激励了我什么,给我带来了多少“创作灵感”,倒不如说是因为她对知识的强烈渴望的培养,不管所谓的“人”是什么“世界”是,她的灵魂一直保持清醒——她的精神状态给我造成了巨大的无形压力,我总是担心,如果我一不小心摔倒,我会被她看不起。

不食烟火的女人真的很可爱。只有不食烟花,才能不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所污染。

P.S


知乎热评,为什么有的人学识渊博,却依然品味庸俗、追求低下?

______

一位朋友问道:“精神上的快乐比物质上的快乐更高尚。似乎不言而喻,求知欲比名利欲更高尚。但为什么呢?”其实,我认为这里的两个“贵族”未必不言而喻。我们之所以认为“不言而喻”,是因为“哪个更高贵”问题的话语权一般掌握在那些对知识有强烈欲望、把精神追求放在首位的人手中。那些对名利欲望较强,更注重物质追求的人,往往理论水平较差,在理论上无法证明,使别人认为自己的追求更高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