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群眾心坎裡」玉米免耕栽培技術,幫助農戶提升種植技術

玉米免耕栽培技術主要是在適宜的播種條件下,在土壤耕作過程中不進行翻耕、犁耙處理,並通過科學、優化的化學除草方法,

直接在前茬地開穴施肥、播種玉米,並在玉米生長的各個發育階段適當耕種、施肥的一種種植方式。免耕栽培技術的應用可以不攪動土壤層,節省了勞動蓄力,同時降低玉米的生產成本,使土地時刻保持在粗糙疏鬆的狀態,保存土地的原有結構,提升土地的蓄水保存力度,而且減少地表淋溶以及風蝕現象的發生,滿足玉米生長的基本需求,為玉米產量的提升提供保證。針對玉米種植狀況,對免耕栽培技術進行了系統分析,核心目的是在栽培技術完善的同時,提高玉米產量,提升雲南省玉米種植的整體效率,促進區域經濟的穩定發展,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需求。基於此,以雲南省的玉米種植狀況為研究對象,綜合分析區域的條件、玉米免耕特點的等內容,旨在全面促進雲南區域的經濟發展。

「走進群眾心坎裡」玉米免耕栽培技術,幫助農戶提升種植技術

1、雲南省氣候及玉米免耕的特點

1.1雲南省氣候特點

雲南省屬於北熱帶氣候,冬季無嚴寒現象而且夏季酷暑,熱量呈現出分佈均勻的現象,而且四季無明顯差異,但乾旱季節分割明顯。在每年的5—10月,降水量會達到1200~2400mm,全面的平均氣溫在18~22 ℃雲南省的熱量十分豐富,平均日照時間在1766.2~2322.5h,所種植的糧食一年可以成熟2~3次,十分適合玉米作物的生長及發育。

「走進群眾心坎裡」玉米免耕栽培技術,幫助農戶提升種植技術

1.2玉米免耕增效的特點

在玉米免耕增效問題分析的過程中,其基本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1)節本增效。在前茬作物種植中,玉米免耕技術不需要進行耕耙理廂,按照這種耕種方法的分析,可以在每667m²玉米種植中節約120~140元,而且,在整個種植的過程中,也可以減少理廂工序,實現了成本的節約,提升了玉米免耕的價值性,為玉米種植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礎。
「走進群眾心坎裡」玉米免耕栽培技術,幫助農戶提升種植技術

  • 2)提早節令增效。在雲南省玉米種植的過程中,通過提早節令的實行,可以提早耕種,並確保玉米耕種的合理性,達到玉米增產的目的。
  • 3)肥土增效。在雲南省玉米種植的過程中,免耕種植的玉米地區可以充分利用前茬作物中的營養,充分保證殘留廂裡肥料得到合理使用,提高土壤團粒結構,為玉米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
「走進群眾心坎裡」玉米免耕栽培技術,幫助農戶提升種植技術

2、玉米免耕栽培技術

2.1栽培之前的準備

玉米免耕播種對土壤並沒有特殊的要求,除了不能在黏重板結以及低窪易澇的地區種植之外,其他旱地均可以達到栽培的目的。對於免耕玉米而言,在播種之前需要將土地清除乾淨,拔除田間蔬菜栽培穴中的雜草,儘量保證土地完整狀態,為免耕土地資源的利用創造良好的條件。在玉米品種選擇的過程中,應儘量選擇優質、高產、多抗、適宜本地培育條件的玉米良種。例如,在玉米種選擇中,應選擇適應性廣泛、抗病能力強的種子,保證玉米免耕技術的優勢。

「走進群眾心坎裡」玉米免耕栽培技術,幫助農戶提升種植技術

2.2 適時播種

在雲南省玉米種植的過程中,整個區域作為一個純天然的大溫室,週年都可以播種,通過對區域狀況的分析進行播種。

2.3 合理密植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與其他的作物種植方式存在差異,通常會選擇直接播種的方式。在免耕種玉米種植的過程中,會採用不破壞原有種植底膜的方式,不再次犁耙農田、理廂以及施用底肥,只需要根據底膜空穴土壤進行播種,這種種植方式與前茬作物的種植方法相同,有效減少了玉米種植的多餘環節,同時節省了玉米種植過程中的犁耙費、理廂費以及地膜費等支出,免耕玉米播種中,需要採用雜交玉米種植。

「走進群眾心坎裡」玉米免耕栽培技術,幫助農戶提升種植技術

2.4 播種

在免耕玉米種植的過程中,應在前茬作物播種結束後,用5cm寬的窄鋤打5~10cm深的塘,然後在塘裡澆足出苗的水,播放兩粒雜交玉米種植,再將準備好的蓋種土蓋種封住膜口,厚度需要維持在3cm。

「走進群眾心坎裡」玉米免耕栽培技術,幫助農戶提升種植技術

2.5 田間管理

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玉米播種後的5~7d出苗,在齊苗後需要及時殺蟲,在出苗後不再進行田間管理,充分保證足夠的苗數。玉米種植的過程中,需要在一二葉的狀態下灌注一次跑馬水,保證水分的供應,在三四葉時每667m²時使用10kg的尿酸兌水澆灌,在整個期間不能再施肥,利用上次遺留的肥料保證玉米的肥料充足。同時,需要在大喇叭口期培土,避免玉米倒伏現象的發生,在整個耕作層中需要保證玉米地吸透水,保證玉米的穩定生長,在其他階段應該通過對土壤水分狀況的分析進行灌溉處理,充分保證玉米的正常生長。

「走進群眾心坎裡」玉米免耕栽培技術,幫助農戶提升種植技術

2.6病蟲害防治

在雲南省免耕玉米種植的過程中,主要病害有紋枯病、大斑病以及小斑病等,主要蟲害有玉米螟、鐵甲蟲等。因此,在玉米生長狀況管理的過程中,應加強對田間病情的防治處理,對病蟲害的發病初期實施藥物治療。例如,在防治紋枯病的過程中,需要在發病初期使用井岡黴素兌水處理。每667m²玉米應使用3%的井岡黴素水劑100mL兌水50~60kg,進行噴霧處理,使玉米地的各個角落得到藥物處理,提高玉米的生長率。又如,在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過程中,應採用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兌水500倍進行噴霧,提高對病害防治的有效性。

「走進群眾心坎裡」玉米免耕栽培技術,幫助農戶提升種植技術

在玉米生長過程中,當出現病害發病較為嚴重的田塊,需要每隔7d進行一次病害處理,治理兩三次之後結束,並交替使用不同農藥進行防治,以便提高病害處理的效率性。在免耕玉米種植中,當出現地下蟲害時,每667m²需要使用1kg50%的辛硫磷乳油兌水攪拌,並摻加適量的細土,攪拌均勻之後進行土地的蓋種,有效防止地下蟲害的出現。在防治玉米地中的鐵甲蟲時,需要進行人工捕殺,同時每667m²使用12mL40%的氰戊菊酯兌水50~60kg噴霧防治,提高病蟲害防治的有效性,為雲南區域玉米生長提供支持。

「走進群眾心坎裡」玉米免耕栽培技術,幫助農戶提升種植技術

2.7適時收穫

在玉米蠟黃籽粒變硬,並呈現出品種的顏色光澤狀態,可以停止耕種,因此,需要等到玉米苞葉變白乾枯之後停止灌注,並在乳線消失後收穫玉米。通過這種適時性收穫方法的使用,可以充分保證籽粒的質量性,及時防治田間黴變損失對玉米產量造成的影響,充分提高玉米的收益,為雲南省玉米種植產業的發展提供有效支持。

「走進群眾心坎裡」玉米免耕栽培技術,幫助農戶提升種植技術

3、結語

在現階段雲南省玉米種植的過程中,為了充分提高玉米免耕栽培的價值,應將雲南省的自然狀況作為分析重點,結合玉米生長的特點,進行玉米的播種,以便達到玉米收入的價值性。同時,為了提高免耕玉米的價值性,應該結合種植技術,完善玉米種植的價值性,合理選擇種植方法,避免病蟲害對玉米生長造成的影響,提升玉米產業的價值性,為現代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