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品讀第二十章 獨異於人,作為年輕人或作父母的反思


絕學無憂。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傫傫(lei)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yi)。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zhao),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澹dan兮其若海,飂(liao)兮若無止。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bi)。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道德經品讀第二十章  獨異於人,作為年輕人或作父母的反思

[譯文]

應諾和呵斥,相距有多遠?

美好和醜惡,又相差多少?

人們所畏懼的,不能不畏懼。

這風氣從遠古以來就是如此,好像沒有盡頭的樣子。

眾人都熙熙攘攘、興高采烈,如同去參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裡登臺眺望美景。而我卻獨自淡泊寧靜,無動於衷。

混混沌沌啊,如同嬰兒還不會發出嘻笑聲。

疲倦閒散啊,好像浪子還沒有歸宿。

眾人都有所剩餘,而我卻像什麼也不足。

我真是隻有一顆愚人的心啊!

眾人光輝自炫,唯獨我迷迷糊糊;

眾人都那麼嚴厲苛刻,唯獨我這樣淳厚寬宏。

恍惚啊,像大海洶湧;恍惚啊,像飄泊無處停留。

世人都精明靈巧有本領,唯獨我愚昧而笨拙。

我唯獨與人不同的,關鍵在於得到了“道”。


道德經品讀第二十章  獨異於人,作為年輕人或作父母的反思

老子是講給當時的統治階級聽的,作為一個領導者,要怎麼做才能夠得“道”,才能做一個合格的領導者。


我們身處當今高度發展的社會中,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普通人,我們要思考的角度,是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如何管理好一個團隊,在家如何教育好子女,引領家人一起進步。


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與鄙視、世間的美好與醜惡,孩子對父母的愛意與憎惡、親子之間“母慈子孝”與“雞飛狗跳”,都是一時一景,動態變化的。


道德經品讀第二十章  獨異於人,作為年輕人或作父母的反思


年輕的時候:“獨異於人”,眾人熱熱鬧鬧,我獨寧靜淡然;眾人昭昭,我獨昏昏,以此作為個性,作為不合群不合眾的理由,似乎並不太合適,也不是老子的本意。


但是年輕時,恃才傲物,崇尚個性,工作中不能與人合作、不能融合於團體中,常常以“眾人皆醉我獨醒”作為理由,就像上一章所說,老子重於道,卻常被後人用來攻擊擾亂人心。


想起我年輕時也曾經這樣:工作中遇到困難,遭到領導批評指責,總認為是別人的錯,自己已經很努力,做得很完美了。現在想來,當時的自己,多麼幼稚無知,多麼可笑可嘆。


直到年歲漸長,才終於明白:不管做什麼,都要頭腦先行,看清情勢,再踏踏實實,付出努力,至於結果,不會被人表揚就飛上雲端;被人批評斥責,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其實,只要自己內心強大,就不會被外界擾亂內心,自己努力盡力了,不一定會成功,還要看天時地利;但是不努力不盡力,一定不會成功。


道德經品讀第二十章  獨異於人,作為年輕人或作父母的反思


做的過程中,不譁眾取寵,不喧賓奪主,淡然恬靜,做好自己的本份,淡看最後的結果。

做父母

:對孩子的愛,以前的我,常常會從一個極端,會走到另一個極端,愛的時候,愛得如醉如痴,傾心盡力,付出所有都心甘情願;當孩子惹事生非、令人失望透頂之時,恨不得同歸於盡,殺了他的心都有,所謂愛之深責之切。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裡,如何做到表面上的混沌無為、迷迷糊糊、純樸寬厚,實際內心的關心呵護、潤物無聲、支持提攜,這樣的改變很難,當孩子一再挑戰底線,總會忍不住暴跳如雷,所有的修行都被打回原形。


慢慢來,慢慢悟,慢慢改,成為孩子的榜樣,潤物細無聲,融教育於“無形”中,我正在努力的路上。


大家好,我是拂塵記,寫日常感悟,聊親子日常,拂生活塵埃,感人間之愛。

如果感興趣,關注我的同名微信,加入我的圈子,我們一起來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