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得益彰!巅峰时期王一梅优缺点太明显,一人上位给她当“保姆”

相得益彰!巅峰时期王一梅优缺点太明显,一人上位给她当“保姆”

雅典奥运会前,中国女排为了加强对抗训练,不光使用了男陪练,更是从辽宁女排征调了当时只有16岁的王一梅,首次入选国家队的王一梅参加奥运会的希望渺小,但是她积极地完成了陪练任务,并且在黄金一代大姐姐身上学到了一些扣球的手法和技巧,为日后再进国家队打下基础。北京奥运周期王一梅已经全面接班杨昊,成为女排第一重炮手,但是一传的软肋太过暴露,为了保证她在场上的进攻,天津的李娟成为了王一梅的最佳对角。

相得益彰!巅峰时期王一梅优缺点太明显,一人上位给她当“保姆”

2005年因为没有世界大赛,中国女排为北京奥运会未雨绸缪,积极进行全队的阵容优化,在世界女排大冠军杯的比赛中,杨昊有伤在身的情况下,李娟和楚金玲成为主攻线上的最佳搭档,二人一攻一守,当时王一梅还只能是替补,不光没有一传,进攻自失也非常多。直到2006年世锦赛王一梅开始稳坐主力之位,在进攻端打出了超强的攻击力,那届世锦赛王一梅在发球榜排第二,进攻得分排第三,一跃成为了世界级攻手。

王一梅的进攻在当时确实一枝独秀,在国内无人能及,但是随着刘亚男退出主力副攻之位,保障环节少了一个接一传的高手,只能倒逼主攻出来接一传,杨昊的一传技术也不过硬,进攻还比不上王一梅,寻找保障主攻成为了中国女排最当务之急的事情。

相得益彰!巅峰时期王一梅优缺点太明显,一人上位给她当“保姆”

最终保障能力极强的李娟成为了王一梅身边最得力的“保姆”,李娟的一传可以接四轮以上,和周苏红与张娜构成了北京奥运会上最主要的一传体系。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李娟的一传能力强,进攻正好也是她的软肋,在北京奥运会比赛中,多次二传调整传球,一旦位置不好,就不敢发力,全部都是轻打轻吊,等于给对方送防反机会,这也是中国女排无奈之举,想要保障王一梅的进攻就要留李娟在场上,一旦李娟在前排,一传不到位的时候很难下球,需要王一梅的后攻渡轮。

北京奥运会获得季军之后,李娟又在中国女排坚持了两年,特别是最困难的2010年,李娟联袂搭档王一梅以及复出的老将周苏红,在广州亚运会顶住了韩国女排的冲击,李娟在扣中最后一个球帮助中国女排夺冠后,全队热泪纵横,那次比赛也是李娟最后一次代表中国女排参加国际比赛。

相得益彰!巅峰时期王一梅优缺点太明显,一人上位给她当“保姆”

李娟的出现,可以说是王一梅的优缺点太过明显,给了她这样的机会,如果王一梅具备全面性主攻的能力,可能李娟就不会出现在国家队。这也是一个阵容中相得益彰的表现,彼此都有短板,但是通过阵容优化互补,形成最大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