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之前趙(三)劉淵:生不逢時的將軍

公元252年,晉朝奠基者司馬懿去世。

同年,一個嬰兒在匈奴左賢王劉豹家中呱呱墜地。劉豹抱起這個孩子,赫然看到孩子的左手上的紋路組成個“淵”字。大喜,對妻子呼延氏說:“我早年到邯鄲遊學時,有位相者說我當有富貴的子孫,三代會昌盛繁榮。應該就在這個孩子上應驗吧。我看他手上寫個淵字,就叫劉淵吧!”

劉淵小時侯好學,博覽群書,尤其喜歡讀《春秋左氏傳》和《孫吳兵法》。稍微長大,又學武,猿臂善射,膂力過人。據說,劉淵外貌姿儀魁偉,身長高尺四寸,鬍鬚長三尺多,鬍鬚中有紅色的毛三根,長三尺六寸。太原王渾年長劉淵約三十歲,和他成為忘年交,和王渾的兒子王濟也交情很好。然而,出眾的能力對於一個寄居在洛陽的人質來說,未必就是好的。

司馬炎登基後,王渾多次推薦劉淵。司馬炎召見後,非常開心,對王濟說:“劉淵的儀態智慧,就是古代的由余、金日磾(兩位出身異族、輔佐漢室的古人)也不會再強到哪裡去了吧?” 王濟見司馬炎很開心,就說:“劉淵的儀態智慧,的確如陛下所見。但是他的文武才幹要比那兩人強太多了。陛下如果讓他負責東南的事情,平定東吳指日可待啊。”司馬炎更加開心。但是,另外兩位大臣就出來說:“我看劉淵的才幹,的確是當今無人可比。陛下如果不給他機會,他還是不會成事的。如果給他威權,平定東吳後,怕是再也不會回來了吧。劉淵不是我們的族類,必然會有異心。如果給他匈奴的本部兵馬,我是非常為陛下寒心啊。如果再將長江天險借給他,恐怕天下沒有什麼事他做不到了!”司馬炎於是放棄了任用劉淵的想法。

  後來羌族樹機能在涼州叛亂,司馬炎朝議討論用誰為將領討伐。也有大臣說到劉淵。馬上就有人反對說:“劉淵如果平定涼州,斬樹機能,我怕涼州才有難了。這就是蛟龍得雲雨,非復池中物。”

再後來,王彌離開洛陽回老家青州。劉淵餞行到九曲,流著眼淚對王彌說:“我每次被人推薦,就會有讒言。我這輩子恐怕要老死在洛陽了,所以這一別大概就是和你的永別了。”。齊王司馬攸當時在九曲,聽說後自己騎馬趕來看,看到劉淵這樣。後來就對司馬炎說:“陛下如果不殺劉淵,臣怕幷州永遠不得安寧。”王渾連忙說:“劉淵是有德的人,我王渾願意為他做保。大晉朝正是表達自己胸懷天下,懷德服遠的時候,怎麼可以以一點點懷疑就殺害別族的兒子,顯得大晉朝沒有德行。”幸虧王渾的擔保,司馬炎最後沒做什麼。

後來劉豹死了,劉淵回到幷州成為匈奴左部的統帥。他明令刑法,輕財好施,推誠接物,匈奴五部的俊傑沒有不到他帳下效力的。幽州冀州的人才,也不遠千里的到幷州去拜訪他。元康末年,因為右賢王劉猛叛變,劉淵連坐而被免官。成都王司馬穎鎮鄴,將劉淵收為自己手下的將領。

  後來晉朝陷入八王之亂中,北方日漸混亂,劉淵的叔祖劉宣等人認為這是個起兵恢復匈奴的好機會。因為劉淵威望較高,於是秘密一起推舉劉淵為大單于。派人到鄴將計劃告訴了劉淵。劉淵以參加葬禮向司馬穎請假回幷州,司馬穎不放。於是計劃暫時擱淺,劉淵在鄴尋找脫身機會,劉宣在幷州積蓄力量。

  機會終於來了,司馬穎在蕩陰之戰後控制了皇帝司馬衷。司馬騰和王浚兩人向鮮卑烏丸借兵,討伐司馬穎。劉淵跟司馬穎說:“現在敵人的軍隊有十萬,以鄴的士兵恐怕無法抵擋。我回幷州為殿下說服五部匈奴,帶兵來以赴國難。”司馬穎說:“五部匈奴能保證發兵嗎?就算能發兵,鮮卑烏丸騎兵快如風雲,能抵擋的住麼?我會和皇帝司馬衷回洛陽去,避開它的鋒銳,再慢慢傳檄天下,討伐這兩個叛臣。你覺得怎樣?”劉淵說:“殿下是武帝之子,對王室有巨大的功勳在前。威恩傳播天下,誰不想為殿下捨身報國?有什麼難發兵的!王浚是無名之輩,司馬騰是司馬氏的旁支,怎麼和殿下抗衡!殿下一但離開鄴宮,示弱於人,洛陽又怎麼趕的到呢?縱使到達洛陽,威權也不在殿下了。這樣的檄書,誰又會為殿下效死呢!更何況五部匈奴彪悍不輸給東胡,殿下要勉撫將士,鎮守鄴城。我會用二部匈奴摧毀司馬騰,三部匈奴梟滅王浚,這兩人的首級指日會懸掛在殿下面前的。”司馬穎滿意的拜劉淵為北單于,放劉淵回幷州。劉淵一回到匈奴首府左國城,劉宣就推舉為大單于。二十天間,召集的軍隊就達到五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