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叫座的《阿拉姜色》:藏起来的朝圣文化,彰显的人性矛盾和光辉

与众多叫好不叫座的文艺片一样,《阿拉姜色》这部电影的排片率与上座率并不如同时期上映的商业电影。不少观众也将本片与《冈仁波齐》联系在一起,讨论影片中展现的藏区美景与朝圣文化。但其实,这是大家对影片的一种误读。严格意义上来说,《阿拉姜色》并不是一部朝圣文化电影,我在拍摄时也刻意“藏起了”藏区美景与朝圣文化,转而关注故事表达,希望从影片展现的复杂家庭环境中,彰显人性的矛盾与光辉,给大家以启示--影片导演松太加

《阿拉姜色》这部电影可能大家并不熟悉,它是2018年10月26日上映,由藏族导演松太加执导,藏族演员容中尔甲主演的公路片。影片曾获2018年金爵奖最佳编剧奖和2019年第2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艺术探索奖。作为一部拥有藏族信仰、朝圣、藏区美景等元素的公路片,它很容易被当作藏区朝圣类人文电影,甚至,还有观众将本片和《冈仁波齐》联系在一起,讨论两部电影所展示的藏区美景和朝圣意义。

但事实上,导演松太加在拍摄时,刻意“藏起了”藏区美景和风土人情,以及其他藏族电影惯用的信仰神圣化表现方式,转去关注电影的故事性、重组家庭从矛盾到和解中展现的人性和情感张力。也正是导演松太加这样高级的创作手法,让本片成为直击人心的佳作。

如果我们单纯把这部电影当作藏区朝圣类人文片来看,是无法体会到电影传达的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不叫座的《阿拉姜色》:藏起来的朝圣文化,彰显的人性矛盾和光辉


那么,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呢?

《阿拉姜色》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身患绝症的妻子俄玛(尼玛颂宋饰)向丈夫罗尔基(容中尔甲饰)隐瞒病情,磕长头去拉萨,罗尔基知晓妻子病情后劝其就医却遭到拒绝,只能陪她一起前往,朝圣途中,俄玛与前夫所生之子诺尔吾(赛却加饰)追随妈妈的脚步前来陪伴。俄玛半路病发离世,罗尔基遵守妻子约定,带着继子诺尔吾继续俄玛未完的行程。

今天,我将围绕重组家庭的三重矛盾,结合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解读主角罗尔基在面对复杂的家庭环境和生死考验时,展现的人性矛盾与光辉。


不叫座的《阿拉姜色》:藏起来的朝圣文化,彰显的人性矛盾和光辉


01

第一重矛盾与和解:罗尔基对于妻子和继子从抗拒到接纳

影片中,家庭成员间的矛盾与和解有两种:第一种,是罗尔基对俄玛从不理解到支持;第二种,是罗尔基对诺尔吾从排斥到接纳。

我们先说第一种。

俄玛临行前,罗尔基曾以天气、路途遥远为由劝说妻子放弃朝圣,在确认俄玛的决心后,不再劝说,而是为她雇佣背夫,准备行囊;在得知妻子身患绝症后,罗尔基追上俄玛,劝说她放弃磕长头,回去就医,被妻子拒绝,恼怒的他丢下行李就走了。不久后,不放心的罗尔基追上妻子,陪她一起去拉萨。


不叫座的《阿拉姜色》:藏起来的朝圣文化,彰显的人性矛盾和光辉

罗尔基在得知妻子身患重病后赶来陪同


家庭治疗大师米纽庆说:“一个理想的家庭,其实就是一个有修复能力的家庭。并没有一个家庭是没有冲突、没有问题的。只要这个家庭具备了修复冲突、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它就是一个足够好的家庭。”

德国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认为:

男女关系一旦确定便很难重新抹去,即使日后彼此分道扬镳并重新择偶。离过婚或经历分离的人只有在内心处理好了与第一个伴侣的关系,才能与另一个女人或男人成功地结合,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男女双方如果必须分手,他们在分手时应努力做到:大家都确信,他们会带着共同经历过的美好回忆走向今后的生活。

也就是说:不论分手是什么原因,都要尊重前任和现任伴侣。

对于丈夫而言,他可以从内心对妻子的第一个丈夫说:“我是在你之后拥有了这个女人,我尊重这一切,现在,我要尽好丈夫的责任,照顾她了。”

影片中,罗尔基对俄玛从劝说到陪伴,从不理解到支持,是两人之间的牵绊和尊重让他们的关系得以改善。

再来说第二种。

影片中,继子诺尔吾曾对罗尔基喊道:你就是讨厌我,我当初想和妈妈去你家的,但你不想要我。听到这句话,不善言辞的罗尔基没有说话,而是等到晚上,儿子睡了后,为他包扎伤口,使两人关系得以缓和;在诺尔吾因为贪玩差点儿被车撞倒时,大声教育儿子,告诫他走在路上要当心。影片最后,罗尔基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剪刀为孩子剪掉长发,宣告两人关系得以和解。


不叫座的《阿拉姜色》:藏起来的朝圣文化,彰显的人性矛盾和光辉

正在教育继子的罗尔基


为什么罗尔基可以做到和解呢?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心理学教授戴安娜·鲍姆林德曾将家庭教养理论分为4个类型,我用自己的话讲给你:

① 纵容

家长允许孩子做任何事,几乎不会强迫孩子。

② 忽略

只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其他事情一概不管。

③ 集权

家长说了算,孩子必须无条件执行。

④ 权威

家长会为孩子提供意见,孩子也有保留自己想法的权利。

当然,最好的家庭关系是第4个。它既保证了家长的威信,又给予孩子自由,既严格又温暖。

怎样树立对孩子的权威呢?

其中的关键在于:家长能够以身作则,并树立正确的惩罚和奖励体系,在孩子犯错时,告诉他为什么错了,怎样做才是对的,并在孩子做了正确的事情时,予以鼓励。

在诺尔吾因为粗心差点儿被车撞时,罗尔基告诉他要当心;在孩子不理解自己时,罗尔基以身作则,用行动体现对孩子的关心,严厉之余还有关爱,是影片给我们的启示。

正如《小儿语》的作者吕近溪所言: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

罗尔基对妻子从不理解到支持,对诺尔吾从排斥到接纳,是关爱抚平了他们心灵的伤口,开出美丽的花朵。

02

第二重矛盾与和解:罗尔基对于妻子的承诺从背弃到遵守

心理学中有个“承诺和一致原理”,它是指:

人一般都对自己做出的承诺有认同感,为了实现承诺,会保持行为的一致性。一致性可以让我们相对轻松、高效的应对一切,它更容易令人避免误入歧途。

也就是说:承诺在于坚守某些选择,同时在行动上积极践行。

影片中,罗尔基对于承诺从背弃到遵守体现在下面这段描述中。

俄玛在生命最后一刻,请求罗尔基带诺尔吾和前夫的骨灰一起坐车去拉萨,罗尔基在得知妻子朝圣真相后,嫉妒的撕掉妻子和前夫的合影,想送诺尔吾回去,自己去拉萨,最后,罗尔基放下心结,带诺尔吾一起磕长头去拉萨,完成对妻子的承诺。


不叫座的《阿拉姜色》:藏起来的朝圣文化,彰显的人性矛盾和光辉


显然,影片中罗尔基对俄玛的承诺源于大爱,而这一点,也展现了罗尔基的人性光辉,让我们对这个在妻子去世后,仍愿意照顾继子的康巴汉子肃然起敬。

那么,罗尔基又是怎样实现承诺的呢?

吴伯凡老师在《认知方法论》中提出:

我们面对承诺时会有两种态度:信或者不信。这两种态度决定了我们行为的差异。

相信承诺,遵守它,就会让承诺实现;不相信承诺,舍弃它,就会让承诺化为乌有。

怎么理解呢?

举个例子,假设我要开一家面包店,从装修到前期运营一共需要100万,但我没有这笔钱。怎么办?我可以向银行贷款,同时约定还款时间和金额。最后,我的面包店经营顺利,我按时还款,皆大欢喜,但如果有一天大家发现原来银行里没有那么多钱,所有人都去取钱的时候,就会发生“挤兑”,银行就会崩溃。

这里包含着一种非常重要的契约,即:相信和承诺之间不是一个单向关系,而是互为因果。承诺的实现取决于你在多大程度上相信它。

罗尔基信任妻子,愿意相信妻子的选择,即便得知妻子朝圣真相,一时被嫉妒迷住眼,也愿意遵守承诺,并用生命践行它。

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说的那样: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03

第三重矛盾与和解:罗尔基对于妻子的逝去,从无可奈何到继续前行

影片中,罗尔基在得知俄玛身患重病,将不久于人世后,曾一个人躲起来偷偷流眼泪,这是常人在得知亲人将不久于人世时的正常反应。但接下来罗尔基的反应却超乎常人,让人感叹这位康巴汉子的坚强与豁达。

之后,奄奄一息的俄玛主动告知罗尔基自己宁愿独自上路,也不愿去医院就医的原因:俄玛宁愿死在路上,也不愿像前夫那样,浑身上下插满管子痛苦而死。

得知真相的罗尔基第一次在俄玛面前落泪,但他很快便调整心态,收拾行李带着继子诺尔吾继续前行,而罗尔基最终在旅程结束时解开心结,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

面对亲人的逝去,从无可奈何,到收拾好心情继续出发,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是罗尔基给我们的生死启示。


不叫座的《阿拉姜色》:藏起来的朝圣文化,彰显的人性矛盾和光辉

第一次在妻子面前落泪的罗尔基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 ,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不仅如此,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更是开创意义疗法,寻找生命的意义。

什么是“意义疗法”呢?

所谓意义疗法,是指协助患者从生活中领悟自己生命的意义,借以改变其人生观,进而面对现实,积极乐观的活下去,努力追求生命的意义。

虽然这听起来有点鸡汤,实则不然。仔细想想,辛苦和疲惫才是人生常态。比如为了公司上市,我们要付出巨大努力,为了让家人过得幸福,我们要辛苦工作。怎么停下来呢?答案是:追寻意义,为辛苦之事赋予价值。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呢?

主要有以下3个途径:

① 从创造和工作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人应当从创造和工作中产生价值,进而发现生命的意义。这其中,工作是发现生命意义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要以积极、 有责任感的态度对待工作。

② 体验意义的价值

它与实现经验性价值有关,我们可以通过体验某种事物, 尤其可以通过爱体验某个人, 实现经验性价值, 从而发现生命的意义。

爱是进入深人格核心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实现人的潜能, 使他们理解到自己能成为什么, 应该成为什么, 从而激发潜能。

③ 对不可避免的苦难所采取的态度

即便是面对无法抗拒的命运,比如死亡,我们依然可以选择面对苦难的态度,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视角,了解对于自己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 从中获得新认识,缓解恐惧情绪。

影片中,罗尔基在认识到妻子死亡的不可抗拒后,改变了自己对死亡的态度,明白此刻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继续前行,完成对妻子的承诺。也正是因为罗尔基明了自己的心之所向,才让他迅速的从痛苦中走出来。


不叫座的《阿拉姜色》:藏起来的朝圣文化,彰显的人性矛盾和光辉

和继子继续前行的罗尔基


04

结语

影片中,罗尔基经历了对妻子的不解、对继子的排斥和对妻子逝去的无可奈何,而他也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对妻子和继子的爱,在历尽艰辛后,洗涤自己,最终从矛盾到和解。

而重组家庭在现代社会来讲,并不是一个新奇的现象。对此有疑惑的朋友可以看一看这部电影,了解一下在三重矛盾下,罗尔基是如何从抗拒走向和解的。

这也正是电影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如何面对这些矛盾呢?答案也全在我们自己。

就像尼采所说的那样:“那些没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


不叫座的《阿拉姜色》:藏起来的朝圣文化,彰显的人性矛盾和光辉

我是Leah,90后老阿姨。一个曾想仗剑走天涯的文科女,理性、有条理是我的标配,内里有颗敏感的心和有趣的灵魂。如果喜欢我的文字,欢迎您关注。


参考:

《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