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 薺菜煮雞蛋

三月三 薺菜煮雞蛋

三月三,是個古老的節日,是從春秋戰國時期的“上巳節”演變而來的。過去,人們到了農曆三月三這一天,都會到野外郊遊踏青,這種習俗,一直到唐代還流傳著,詩聖杜甫描寫玄宗寵妃楊玉環及其姐妹到長安城外郊遊時就寫到:“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三月三這個節日發展到後來,在人們的生活中漸漸淡下去了,其內容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除了野外踏青,三月三還有一個風俗:“吃薺菜煮雞蛋”。相傳三國時期,名醫華佗來沔城採藥,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時,見老者患頭痛頭暈症,痛苦難堪。華佗隨即替老者診斷,並在老者園內採來一把薺菜,囑老者取汁煮雞蛋吃。老者照辦,服蛋三枚,病即痊癒。此事傳開,人們都紛紛用薺菜煮雞蛋吃,熱潮遍及城鄉。華佗給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薺菜煮雞蛋,就在沔陽形成了風俗。以後逐漸傳開,在江漢平原一帶也盛行起來了。一直到現在,在南方地區、中部地區以及中北部地區都保留著“三月三,薺菜煮雞蛋”的風俗。

除此之外,壯族在三月三這天還有“碰彩蛋”習俗。彩蛋是把熟雞蛋染成彩色用以傳情之物。小夥子在歌墟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願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願意就讓小夥子碰。蛋碰裂後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